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应变硬化定律和连续损伤力学,提出了一种考虑蠕变3阶段的本构模型,对650℃下的哈氏合金X的CT试样进行了裂纹扩展有限元模拟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蠕变阶段对纯蠕变裂纹扩展的影响,使用考虑蠕变3个阶段的本构模型进行了蠕变-疲劳裂纹扩展模拟,讨论了载荷幅值、载荷比和保载时间对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每种载荷条件对裂纹扩展期间损伤积累的贡献.结果表明:纯蠕变裂纹扩展模拟结果中,考虑所有蠕变阶段的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性最高.载荷从5 k N增加到7 k N,考虑蠕变第Ⅰ、Ⅱ阶段的裂纹扩展速率平均预测差异由0.57增至0.61,考虑蠕变第Ⅱ阶段和考虑蠕变第Ⅱ、Ⅲ阶段分别由0.67减至0.64、由0.16减至0.07.蠕变-疲劳裂纹扩展模拟结果显示,随着载荷幅值从5 k N增大至7 k N,载荷比从0.01增至0.50,裂纹扩展速率前者增大、后者减小,da/dt-Ct,avg曲线斜率基本不变,同时蠕变损伤占比增大,疲劳和交互损伤占比减小,各加载情况结果的蠕变损伤均占主导,其次为交互损伤,疲劳损伤占比最小.随保载时间从1 s增加到1 800 s,循环相关的裂纹扩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火电厂的蒸汽管道、汽轮机转子等零件的安全运行,确定疲劳裂纹的扩展率有重要意义。根据时间相关断裂力学的理论,提供了一种计算蠕变扩展率的方法。介绍了时间相关断裂力学有关的裂纹尖端参数,指出用参数Ct,av作为衡量蠕变裂纹扩展的参数是适宜的;讨论了疲劳对蠕变裂纹扩展的影响,指出材料的疲劳屈服极限和抗蠕变能力是决定这种影响大小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蠕变裂纹扩展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在恒位移速率条件下研究了Fe-15Cr-25Ni合金的蠕变裂纹扩展行为,蠕变裂纹扩展分为慢速扩展阶段和稳态扩展阶段。稳态裂纹扩展由加载点位移速率控制,不受晶粒尺寸和温度因素的影响。在慢速扩展阶段,小晶粒具有较高的裂纹摭展抗力,计算出的裂纹扩展表观激活能低于蠕变激活能。断口分析表明:随晶粒尺寸的增大,温度的升高,加载点位移速率的降低,材料呈蠕变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GH36合金持久缺口敏感性对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软化的热处理制度来改善材料的持久塑性达到消除持久缺口敏感性的目的,对在蠕变或以蠕变为主的应力条件下延缓裂纹的扩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低周疲劳或以疲劳为主的应力条件下,裂纹扩展速率对强度敏感,而与材料是否存在持久缺口敏感性无关;提高强度可显著提高材料的抗低周疲劳裂纹扩展能力。为使材料在蠕变、疲劳以及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都只有高的抗裂纹扩展能力,应对材料进行强韧化。  相似文献   

5.
岩体蠕变裂纹起裂与扩展的损伤软科学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损伤力学与断裂理论相结合,通过对近裂尖瞬态应力场近似表达的推导,提出了岩体蠕变裂纹起裂与扩展的损伤力学分析理论,建立了岩体蠕变裂纹扩展的损伤累积模型,这一分析理论和模型可用于蠕变主裂纹起裂时间的预测以及裂纹时效扩展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岩体蠕变裂纹起裂与扩展的损伤力学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损伤力学与断裂理论相结合,通过对近裂尖瞬态应力场近似表达的推导,提出了岩体蠕变裂纹起裂与扩展的损伤力学分析理论,建立了岩体蠕变裂纹扩展的损伤累积模型.这一分析理论和模型可用于蠕变主裂纹起裂时间的预测以及裂纹时效扩展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SUS304不锈钢光滑试棒预先导入1073 K·cp-type条件下的预蠕变疲劳损伤,然后开小切口进行时间依存性 923 K·cp-type,1073 K·cp-type及循环数依存性923 K·pp-type的宏观裂纹扩展试验,考察了试棒内部因预蠕变疲劳而产生的大量的粒界微小裂纹对高温疲劳宏观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如下: 1.预损伤加速了923 K·cp-type下的蠕变裂纹扩展,对于同一蠕变J积分范围△Jc,损伤值越大,裂纹扩展速度dl/dN也越大.这种加速起因于主裂纹与微小裂纹的合体. 2.1073 K·cp-type下的预损伤材料和处女材料的dl/dN在同一△Jc。下相等.即,损伤材料的裂纹扩展速度的上限值由1073 K·cp-type下的处女材料的dl/dN-△Jc关系给出. 3.在923 K·pp-type条件下,对于同一疲劳J积分范围△Jf,预损伤材料的dl/dN要比处女材料快10倍左右.一般pp-type的破坏形式为粒内破坏.预损伤材料的场合,因为试棒内部分布有大量的微小粒界裂纹,主裂纹便沿这些破坏阻抗最小的微小裂纹边合体边扩展,主要在粒界上扩展.即微小粒界裂纹是裂纹扩展阻抗减小的主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650℃、不同应力条件下GH132合金的裂纹扩展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 (1)由于GH132合金的蠕变与疲劳裂纹的扩展机构不同,使得前者有更大的环境敏感性。 (2)在疲劳蠕变交互作用条件下,裂纹的扩展过程受K_(max)及ΔK共同控制(K_(eq)=K+(max)+αΔK)。通常的ΔK描述法已不能全面解释裂纹扩展速率与寿命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理解残余应力与拘束在疲劳载荷下的交互作用,以镍基高温合金GH4169为研究对象,选用紧凑拉伸(CT)试样,对不同拘束CT试样的上方施加不同大小的预加载荷从而在裂尖产生不同应力。将该应力作为残余应力,系统研究残余应力和拘束交互作用下GH4169合金的疲劳和蠕变–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结果表明:随着裂尖残余压应力的增加,不同拘束下GH4169合金的疲劳和蠕变–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均降低。与低拘束试样相比,高拘束试样的疲劳和蠕变–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对残余应力的变化更加敏感,这主要与裂尖Mises应力和垂直于裂纹扩展方向的正应力有关。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相比,蠕变-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对残余应力的变化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011]取向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750~980℃温度范围和200~680 MPa应力下的蠕变断裂特征。在扫描电镜上对各种实验状态下的蠕变断口和纵向剖面进行了详细观察。研究发现:在低温750℃和中温870℃不同初始蠕变应力条件下,枝晶间区亚晶界处不规则γ'/γ界面是裂纹主要萌生场所,这些已萌生的裂纹在与外加应力轴垂直的(011)面上沿<110>和<100>两个方向扩展;980℃不同初始应力条件下,裂纹主要在合金中显微疏松孔洞处萌生,沿与外应力轴垂直的方向扩展。观察750℃和870℃不同应力状态蠕变试样的纵向剖面,对亚晶界区不规则γ'相面积分数的测量和计算表明,用面积分数表征该合金[011]取向在中低温状态下的蠕变损伤程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前人对岩石蠕变试验的研究概况,如蠕变试验机、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以及蠕变试验的影响因素等,并加以评述.提出了岩石蠕变研究的发展方向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甘肃天水地区黄土-岩质滑坡和岩质滑坡分布面积较广,数量较多,且滑面多处于泥岩中。为了进一步探究软岩的蠕变特性,了解滑坡变形破坏的本质,采用YSJ—01—00岩石三轴压缩蠕变试验仪对天然状态下的甘肃天水泥岩进行了分级加载条件下的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得到了泥岩的蠕变全过程曲线、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应变-时间曲线和长期强度。通过对其蠕变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西原模型和模型的破坏判据,并利用改进的西原模型对泥岩压缩蠕变曲线进行拟合,获得了泥岩的蠕变参数,推导出蠕变破坏的时间。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西原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泥岩的蠕变规律,特别是加速蠕变阶段,这有利于滑坡临滑预报的研究,对甘肃地区黄土-岩质滑坡、岩质滑坡和其他软岩研究等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3.
蠕变是影响加筋结构的重要性质。论述了土工合成材料蠕变的试验方法,分析了影响蠕变的因素和蠕变方程,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南宁第三系泥质粉砂软岩为研究对象,开展非饱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分析含水率对岩石蠕变特性的影响;再在既有五元件蠕变模型中,引入非线性黏塑性元件,构建泥质粉砂岩的七元件非饱和压缩蠕变模型,分析相关蠕变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增加,泥质粉砂岩的蠕变变形和蠕变速率显著增加,且蠕变长期强度明显降低,表明水对泥质粉砂岩蠕变变形影响显著;新建七元件模型较好地拟合了非饱和泥质粉砂岩全过程蠕变曲线。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低模量合成纤维对混凝土基本徐变的影响,进行了3种不同掺量低模量合成纤维混凝土徐变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相关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低模量合成纤维的掺入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较小,但会增大混凝土的基本徐变。相对于未掺纤维的混凝土试样,0.8 kg/m3、1.2 kg/m3和1.6 kg/m3掺量的混凝土试样的徐变度分别增加了7.9%、10.1%和10.0%,徐变系数分别增加了15.3%、17.2%和1.9%,单位应力下的总压缩应变分别增加了1.1%、2.3%和8.9%。混凝土徐变度实测结果与ACI 209R模型的吻合度最高,与CEB FIP模型的吻合度次之,但两者均无法直接用于低模量纤维混凝土基本徐变的预测,公式相关参数需要依靠短期测试进行回归,GL 2000模型的误差较大,不适用于低模量合成纤维混凝土徐变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首先通过三轴蠕变试验获得了云母石英片岩的蠕变曲线,通过分析蠕变曲线,了解了云母石英片岩的三轴蠕变特性,然后利用线性元件组合模型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云母石英片岩的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并且拟合得到了该模型在径向和轴向的蠕变模型参数,最后将黏弹性蠕变模型理论曲线和试验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在径向和轴向均吻合良好,说明所建立的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云母石英片岩轴向蠕变和径向蠕变,验证了该黏弹塑性蠕变模型的正确合理性.该蠕变模型比西原模型多一个Kelvin元件,对衰减蠕变阶段的描述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7.
岩石试件非线性蠕变模型及其参数确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改进的西原模型为基础,结合岩石的应力应变特征,对模型中的粘滞系数进行了改进,推导出的蠕变方程可描述岩石第三阶段的蠕变特性,同时对蠕变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确定;并运用MATLAB程序,结合实例作出改进蠕变方程的曲线及蠕变曲面并与通过实验所得曲线进行比较,改进的蠕变方程更能反映岩石的第三阶段蠕变变形。  相似文献   

18.
王新杰  吴胜兴 《江西科学》2007,25(5):616-619,655
在介绍了徐变的机理的基础上,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阐述了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因素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含Mg、Zr与不含Mg、Zr两种GH33A合金的高温疲劳和静、动态蠕变行为。结果表明,微量元素Mg、Zr对提高疲劳性能不显著,也不能改善疲劳缺口敏感性。缺口疲劳性能取决于缺口的几何参数Kt与λ,材料的光滑疲劳极限和平均晶粒尺寸微量元素Mg、Zr的良好作用主要表现在静态蠕变条件下,充分发展和延长了蠕变第Ⅱ和第Ⅲ阶段,增加蠕变断裂延伸率,并大大提高断裂寿命。这种良好作用在恒载且迭加有疲劳交变应力的动态蠕变条件下仍然保持。  相似文献   

20.
软弱路基土体三轴蠕变试验及蠕变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同面积置换率的微小砂桩模拟地基处理效果,对地基处理后路基土进行三轴蠕变试验。依据路基土三轴蠕变试验,提出一个基于双曲线函数核的黏塑性元件模型,描述路基土的非线性黏塑性蠕变特征。与Burges元件模型串联建立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本构模型,将模型扩展到三维状态并确定模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水平是影响地基土蠕变变形的主要因素,应力水平S=0.6为路基土体线性黏弹性蠕变和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的临界值,当S<0.6时,路基土体土表现出线性黏弹性蠕变特征;当S>0.6时,表现出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