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Mg2 对红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在红菇菌丝生长的固体及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Mg2 ,培养,观察测定菌丝萌发的时间、平均日长速、长势及菌丝干重等指标,结论:添加适量的Mg2 可明显地促进红菇菌丝的生长,菌丝产量高,浓密,长势好,但Mg2 浓度过高,会抑制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野生红菇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红菇是一种主产于稠树林中的纯天然、无污染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但目前尚不能进行人工栽培.本文对野生红菇的分布区域、生态环境、最新研究情况等进行初步总结,为人们进一步研究野生红菇,更好地保护和开发红菇资源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RAPD鉴定红菇组织分离菌株的探索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组织分离技术从野生红菇(Russula sp.)子实体中中分离得3个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对红菇子实体和分离菌株的DNA多样性进行分析,以确定3个分离菌株与子实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验使用16个随机引物检测40多个位点,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3个分离菌株和红菇子实体之间的DNA相似性非常高,红菇子实体和对照菌株「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和金针  相似文献   

4.
广西红菇子实体及分离株的rDNA 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桂文  孙文波 《广西科学》2004,11(3):261-265
为了研究广西食用红菇rDNA ITS片段遗传多样性,鉴别红菇组织分离株的真伪,用一对通用引物对采自广西浦北县、容县和上思县的18个红菇子实体样本及3个组织分离株的rDNA ITS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运用相关序列分析软件对ITS区全序列进行分析,并和GenBank/EMBL/DDBJ三大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获得12个红菇子实体和3个分离株的ITS和5.8S rDNA区段的完整序列,3个分离株的ITs序列全长明显小于子实体样本的ITS序列全长;3个组织分离株与红菇属真菌的遗传距离大;除2个采自浦北龙门的子实体与其它子实体的同源性小于0.95外,来自不同区域的其余子实体样本间rDNA ITS序列同源性都达到0.98以上;12个子实体的ITS区段与GenBank中已知的红菇属真菌的相似率都不大于0.90。由此推断3个组织分离株均不是红菇的分离株而可能是子实体的寄生菌或污染菌;广西浦北县、容县和上思的食用红菇样本没有地理类群差异,但在浦北产区可能存在多种食用红菇共同生长。  相似文献   

5.
基于子实体形态特征和rDNA-ITS测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三种红菇科真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10162为轮纹乳菇Lactarius zonarius(Bull.)Fr.,3367为球孢红菇Russula globispora(J.Blum)Bon,10257为细皮囊体红菇Russula velenovskyi MelzerZvára.其中球孢红菇Russula globispora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中国贵州药用真菌资源的补充。依据在贵州采集的标本,并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出红菇目70种,优势科红菇科(Russulaceae) 60种,占红菇目药用真菌总数的85. 7%;还有韧革菌科(stereceae)真菌2属4种;耳匙菌科(Auriscalpiaceae) 2属3种;地花菌科(Albatrellaceae)、刺孢孔菌科(Bondarzewiaceae)、猴头菌科(Hericiaceae)各1属1种。红菇、乳菇是贵州重要的经济真菌,数量丰富,是潜在的开发利用品种。  相似文献   

7.
稀有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设计稀有放线菌的分离方法,对噬菌体S7,S3,重铬酸钾、萘啶酮酸、利富平、硫酸庆大霉素、柱晶白霉素、放线酮、制霉菌素等抑制剂及几种碳源进行了试验,设计或改良了几种培养基,研究它们分离稀有放线菌的效果.发现噬菌体能有效降低常见链霉菌的出菌率,重铬酸钾抑制真菌、细菌的效果好,MOPS、海藻糖、丙烯酰胺和乙二胺四乙酸能提高稀有放线菌的出菌率.推荐海藻糖-脯氨酸培养基、改良高氏2号、改良脯氨酸培养基作为稀有放线菌分离培养基.还提供了一些分离稀有放线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平菇(P123)进行组织块分离,用六种不同配方培养基进行对比培养,选择出适合于平菇(P123)母种分离和保存的培养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粉蔗糖培养基适合于平菇(P123)的母种分离,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适合于平菇(P123)的菌种保藏.  相似文献   

9.
不同分离培养基对检测废水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不同培养基(YPG、LB、WW)从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培养细菌,并用ERIC-PCR指纹分析的方法,对分离物的种群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同一悬浮污泥样品在YPG、LB和WW培养基上的活菌计数结果分别为1.6×106CFU/ml、7.0×105CFU/ml和9.8×105CFU/ml.选取最适稀释度(10-4),分别从YPG、WW和LB三种不同培养基平板上分离了56、39和60株菌株.用ERIC-PCR指纹图的方法分析这155株菌株的多样性,结果显示,废水培养基(WW)的选择性最强,39株分离物只显示12种不同的指纹类型;而YPG培养基的选择性相对较低,54株分离物中共有30种不同的指纹类型,多样性明显;LB培养基上因有28%的小菌落无法用ERIC序列扩增,故不能用此方法对其多样性作有效评价.至此,本次实验就分离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细菌及对分离物进行分子多样性的研究而言,选用YPG培养基最合适.  相似文献   

10.
六种培养基对金针菇(F19)母种分离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针菇(E19)进行组织块分离实验中,参照有关材料,选出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进行对比实验,意在选择适合于金针菇母种分离和保存的培养基配方.实验证明,玉米粉综合培养基比较适合于金针菇的母种分离,CPDA比较适合于金针菇的菌种保藏.  相似文献   

11.
Accelerated evolution of a false-truffle from a mushroom ancestor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 D Bruns  R Fogel  T J White  J D Palmer 《Nature》1989,339(6220):140-142
THE false-truffles (Hymenogastrales) are a group of basidomycetous fungi that produce underground truffle-like basidiocarps. They are generally believed to be independently derived from several mushroom lineages, but extensive morphological divergence often obscures recognition of these phylogenetic connections. Comparisons of mitochondrial DNA now demonstrate a surprisingly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of false-truffles in the genus Rhizopogon (Hymenogastraceae) and the mushroom genus Suillus (Boletaceae). The striking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separating all Suillus species from Rhizopogon imply an acceleration in the rate of morphological change relative to molecular change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se false-truffles from their mushroom ancestors. This acceleration can best be explained by rapid morphological divergence resulting from selective pressures which may have acted on a small number of developmental genes.  相似文献   

12.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麒麟菇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可加快栽培袋中菌丝体的生产速度,缩短出菇时间,提高产量(液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38 cm/d、35 d、313 g/袋和394g/袋,而固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24 cm/d、45 d、270g/袋和339 g/袋).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取CTP-5和多菌灵两种消毒剂,设计了020 000 mg/L 7种浓度梯度组,对食用菌培养料进行处理后接种平菇菌种进行培养,通过观察食用菌菌丝的生长情况以及杂菌的生长情况,以研究CTP-5消毒灭菌效果。结果表明:CTP-5和多菌灵两种药剂处理培养料都具有明显的防污染效果,CTP-5和多菌灵的有效消毒灭菌浓度分别是10 000 mg/L、8 000 mg/L。但药物处理组与高温灭菌组对照比较,其菌丝生长较慢,CTP-5与多菌灵处理组比较,消毒效果和菌丝生长差异不明显。CTP-5是无毒\无残留的新型消毒剂,可代替多菌灵在食用菌培养料中进行辅助消毒,防治污染。  相似文献   

14.
利用菌渣栽培草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种类的菌渣(香菇、平菇、金针菇)处理后加入辅料作栽培基质,用于草菇的栽培,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菌渣栽培草菇,与传统的稻草栽培配方相比,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其中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的生物转化率达到22.6%,比传统稻草栽培料高出15.7%,说明菌渣用于生产草菇菌种是可行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粤北山区四种菌草为主要原料,设计出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进行杏鲍菇的栽培试验,筛选出菌草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在菌丝培育阶段,配方3和配方6中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最快的达0.455 cm/d,比对照组多0.056 cm/d;杏鲍菇在配方2中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0.325 cm/d.在子实体形成发生阶段,杏鲍菇在配方3和配方6中子实体形成最快.生物转化效率最高的是配方6,达103.13%,与对照组相比,高出20.88%;最低的是配方4,转化率仅51.60%.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大肥菇的生态习性及人工驯化培种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该菇菌丝易成活,生长快、抗逆性强,适于我国北方地区人工大面积栽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如何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为基本出发点,围绕影响蘑菇生产成败的培养料发酵、出菇前的水分管理和控制病虫害发生等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讨论,并在对生产中所容易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叶杜香挥发油,采用丙酮溶剂溶解杜香挥发油,以青霉菌、酵母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供试菌种,在实验中观察不同浓度的细叶杜香挥发油溶液对不同菌种的作用,研究其抑茵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草菇现代工业化生产试验的初步结果。属国内首次报导,在劳动生产产率上比传统的手工操作提高约10倍,大批量多次生产的生物学效率达16%,最高达20%。而且从生产条件的改善上看还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经济效益是好的,具有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