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美国“印太战略”更加系统、立体赵明昊:今年2月美国首次以白宫名义发布“印太战略”文件,体现了其真正、彻底回归“印太”的战略决心。在乌克兰危机异常严峻的背景下,拜登政府一方面推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出台,一方面如期发布“印太战略”文件,对地区国家释放出“无论发生什么,美国一定要把战略重心转到印太”的信号。未来十年将是美“印太战略”落地的关键十年,必定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12月28日,韩国政府出台《自由和平繁荣的印太战略》最终版本。与美日等国“印太战略”不同,韩版“印太战略”未炒作“中国威胁论”,也未将中国设为假想敌,而是将中国定位为“主要合作国家”,尹锡悦政府也一再称该战略“不针对中国”,其重点在于合作而非对抗。但明眼人可以发现,这一战略文件完全就是美日“印太战略”的复制品,显示出尹锡悦政府在中美博弈中向美国倾斜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正>1月14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年度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俄日关系时指出,日美同盟对俄日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他说,美国在其战略文件中将俄罗斯与中国称作对手,而日美是同盟关系,美军就有权在日领土上用兵,如果美国的中短程导弹计划部署在日本,就是对俄罗斯安全的威胁。正如拉夫罗夫所言,俄罗斯独立30年来,美日同盟的强化以及机制不断加强的美国“印太战略”,使俄日构建相互关系受到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晨 《世界知识》2022,(6):36-39
<正>2月11日,拜登政府正式发布“印太战略”文件。这一版的“印太战略”明确了五大目标,包括:促进“印太”地区在政治、海空域和新技术领域的“自由开放”;基于美国的盟友伙伴关系,加强“印太”各国之间及同域外国家之间的联系;以“印太经济框架”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驱动“印太”经济繁荣;以“一体化威慑”、军事技术创新、安全合作等方式强化“印太”安全;应对新冠疫情等非传统安全挑战,增强地区韧性。  相似文献   

5.
胡欣 《世界知识》2021,(7):75-75
自美国大张旗鼓推行“印太战略”以来,“印太”作为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已然成为主要国家纵横捭阖的角力场。最引人瞩目的是美日印澳四国战略协作的不断推进,这引发了人们对该地区出现一个非正式同盟的猜测。除了这四个国家外,远在欧洲的部分国家也逐步向“印太”延伸触角。  相似文献   

6.
廖欢 《世界知识》2023,(12):64-66
<正>自从2017年特朗普在访问亚洲期间提出“印太”概念开始,“印太”一词就迅速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热门术语。后续美日印澳韩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相继发布了各自版本的“印太”战略,分别对其含义和愿景进行了阐述。有一个十分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7.
张洁 《世界知识》2024,(9):28-30
<正>4月11日,美国、日本和菲律宾三国领导人齐聚华盛顿,举行首次三边峰会。在此前后,美日、美菲还分别举行双边领导人会晤。系列会议声称将加强美日、美菲“钢铁般的”同盟关系,推进三方合作,以共同维护所谓的自由、开放的“印太”秩序。会议形成了三国在海上安全、经济安全、清洁能源、人文等多领域的合作成果。  相似文献   

8.
张洁 《世界知识》2023,(8):14-17
<正>大国博弈正在显著影响着中国周边安全态势。作为进攻方的美国,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持续以所谓“印太战略”为抓手,在地区层面发起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即使是乌克兰危机的升级也未能迟滞美国遏制中国的步伐。这是因为,美国将中国视为“惟一具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和能力的国家”,声称中国正在“胁迫”和“侵略”全球,尤其是“印太”地区,而“印太”的战略态势将“界定国际秩序的基本性质”。因此,美国必须“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在中国周边形成“规锁”中国之势。  相似文献   

9.
王鹏 《世界知识》2023,(14):22-23
<正>王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历史地看,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经历了三重演化:早期可以溯源至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之后是特朗普时期的“印太战略”1.0版,当前则为“印太战略”2.0版。拜登政府“印太战略”有五个核心特征:“一个目标”,即“汰逐”(out-compete)中国——这是我个人主张的译法,也有人译作“竞赢”中国;“两条战线”,即政治军事战线和经济科技战线;“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识》2022,(16):12-13
<正>“印太经济框架”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服务于整个“印太战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美国认为,“中美竞争不可避免地上升为决定未来国际局势的关键因素”。为了保持中美经济实力的差距,美国想方设法拖住中国追赶的步伐。通过建立“印太经济框架”,美国企图在数字经济、劳工和环境等重点领域制定规则和标准,以及在亚太地区建立排他性的供应链系统,将中国排除在外,以实现美国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1.
自2017年11月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访问亚洲期间正式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概念以来,美国的“印太战略”已经进入实施的第五个年头,而2019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布题为《准备工作、伙伴关系和促进地区网络化》的“印太战略框架文件”、2022年2月拜登政府发布《美国印太战略》报告,又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该如何判断这一区域战略的目标、性质?如何评估其进展和趋势?中国又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方略?本刊特邀几位在这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圆桌讨论,本期“封面话题”将有关精彩发言摘编出来,供读者朋友们参考。——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2.
江瑞平 《世界知识》2023,(17):72-73
<正>在中日韩合作深陷困境的背景下,8月18日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在戴维营举行的首脑会议,将美日韩合作推向新高。日韩是中美之下最重要的两大亚太经济体,日韩转向疏离中国而亲近美国,势必推动亚太经济格局发生全新变化,产生深广影响,必须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冷战结束后,原先的中苏朝与美日韩在朝鲜半岛南北对峙的冷战旧格局,为中美主导的亚太双重安全体系新格局所取代。中国主张的多边安全体系与美国推行的双边同盟体系实现"兼容共存",中美之间的内在结构性矛盾避免了升级为对抗,亚太地区的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的平衡基本得到维持。中国这艘巨轮在越来越大的同时,越来越进入目前由美国主导的现存国际体系和体制,双边关系呈现竞争、摩擦、冲突与协调、磋商、合作的复合形态。逐步淡化同盟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知识》2011,(21):9-9
10月11日~15日,韩国总统李明博访美,两国重申2009年6月发表的“韩美同盟未来展望”宗旨,并商定将韩美同盟关系发展成为“多元性战略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江瑞平 《世界知识》2023,(13):70-71
<正>近前发生两件大事,势将加速东亚经济格局重构:一是6月2日菲律宾最后一个完成相关程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其15个成员全面生效;二是此前数日拜登政府宣布“印太经济框架”(IPEF)完成“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协议谈判。RCEP强化经济融合RCEP于2012年启动谈判,  相似文献   

16.
<正>自3月19~2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印度以来,日本正在步步推进其在访印过程中提出的“印太新计划”。4月16~18日,岸田文雄的夫人岸田裕子单独访问美国。没有公职地位、更没有外交权限的首相夫人单独访美,决非仅仅是与美国第一夫人见个面那么简单,而是推进岸田“新计划”的一个步骤,跟美国第一夫人私下“汇报”岸田在印度做出的外交宣示,也在无形中为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站台助威。  相似文献   

17.
张洁 《世界知识》2023,(8):17-21
<正>在中美博弈与乌克兰危机的双重影响下,地区主要力量持续进行战略调整。其中,日韩澳加大与美国的战略协调与联盟合作,成为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的核心力量;俄罗斯近年来推进的“向东看”政策被迫停滞,但此前俄方所下的“先手棋”以及危机升级后与中印的战略协调,  相似文献   

18.
<正>3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任命前朝鲜政策特别代表尹汝尚为总统特使,负责处理美国与其在太平洋地区的三个“自由联系邦”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续签《自由联系条约》事宜。今年2月,拜登政府正式出台《美国印太战略》文件,提出要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同期,国务卿布林肯访问斐济,成为3 7年来首次访问斐济的美国国务卿。  相似文献   

19.
刘琳 《世界知识》2022,(7):35-37
<正>今年2月,美国拜登政府发布《印太战略》文件,篇幅不长,关于军事安全的内容更少,不仅在文件中所占比例较小,同2019年特朗普政府国防部发布的、聚焦军事安全的《印太战略报告》更是无法相比。  相似文献   

20.
1月1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在下台前夕提前解密战略文件《美国印太战略框架》,提出要通过安全与经济“双轮驱动”方式推动落实“印太”战略。但自2017年提出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太”框架下的经贸合作远远滞后于安全合作。然而进入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危机叠加中美战略竞争,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对华地缘经济围堵强度不断加码,试图为“印太”战略的地缘经济方面注入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