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在一定条件下合成K0.5Na0.5NbO3(KNN)纳米材料.利用XRF、XRD、SEM、Raman散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别对材料的组分、物相、形貌、声子振动模式和光吸收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KNN材料为正交相钙钛矿结构,能隙约2.93 eV,其室温拉曼光谱与块体相比存在一定蓝移.此外,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影响较大,阶梯状复杂形貌可能是一种聚集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2.
镍铁锰三元材料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常采用固相法合成。然而,原料的混合均匀性差,难以控制形貌和晶粒大小,使得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差。为获得粒径小,形貌均一可控的正极材料,采用两步水热法先以硫酸镍、硫酸铁、硫酸锰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镍铁锰三元前驱体材料Ni0.7Fe0.2Mn0.1(OH)2,再将制备的前驱体混钠烧结制备三元材料。利用X衍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新威电池测试系统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化学组成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重点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前驱体晶粒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前驱体形貌和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0℃下保温12h,表面活性剂为10%添加量的聚乙二醇条件下合成的前驱体材料形貌光滑、组分均匀且一致性较好。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28.79mAh/g和109.09mAh/g,具有84.7%的库伦效率。  相似文献   

3.
菌膜是细菌适应周围环境的重要生存模式,在调控地球物质循环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碳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材料释放到环境中是否会影响菌膜生长和结构的变化,成为纳米毒理学领域的前沿热点.文章合成了一种接枝聚乙烯亚胺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PEI),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稳定性,以及优异的抗菌能力.同时,MWCNT-PEI会改变菌膜的生长周期和成熟菌膜结构组分,即刺激细菌分泌更多的胞外多聚物基质(EPS).文章可为评估碳纳米材料的环境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也可为调控菌膜生长和结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微米级氧化铁为原料,通过前驱体预处理合成LiFePO4/C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合成的磷酸铁锂材料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球磨时间对浆料粒径的影响,分析了前驱体预处理对合成产物性能提升的原因。结果表明,以微米氧化铁为原料,经过预处理后制备得到的LiFePO4/C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具有明显改善,0.2C和1C条件下,放电容量较之前驱体未处理样品分别提高了22.5%和27.3%,合成样品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在于前驱体预处理降低了二次团聚体粒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纳米催化剂的大小、形貌、组成和结构是影响材料性质的主要参数.本文主要介绍铂(Pt)及Pt基催化剂中PtPd、FePt、PtNi合金组分和形貌对氧还原的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Pt催化剂主要通过控制形貌改变氧还原性能.Pt基催化剂的组分和形貌的不同会导致其催化性能的不同,只有特定组分或形貌的催化剂才具有与商业Pt/C相媲美的氧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索利用水热法合成钨酸锌材料的纳米结构,并对其所合成的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测试了合成材料的光催化性质,以硝酸锌和钨酸钠作起始物,用PVP和SDBS作为修饰剂利用水热法合成不同形貌的纳米钨酸锌。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产物进行表征。测试了合成钨酸锌纳米材料的紫外光催化性质,表明合成的钨酸锌具有较高的紫外光催化活性,说明钨酸锌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样品形貌和粒径大小是影响材料物理及化学性能的两大因素,表面活性剂在实现功能材料的尺寸设计及形貌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依据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结构,综述了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和亲水基对合成纳米材料形貌结构的影响,同时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及种类对纳米材料尺寸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中对钙钛矿型BaCeO3(BCO)粒径大小的影响,以甘氨酸和金属硝酸盐为原料,合成了BaCeO3纳米粉末,并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技术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及粒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后的前驱体在900℃下煅烧2 h后可获得纯正交晶系的BaCeO3相。甘氨酸和硝酸盐的物质的量比(G/n比)对产物结构及形貌有重要的影响。当G/n比为0.5时,产物纯度最高,颗粒的形貌为类球形,粒径大小约为50nm。  相似文献   

9.
样品形貌和粒径大小是影响材料物理及化学性能的两大因素,表面活性剂在实现功能材料的尺寸设计及形貌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依据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结构,综述了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和亲水基对合成纳米材料形貌结构的影响,同时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及种类对纳米材料尺寸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研究粒径和温度对纳米材料表面热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溶剂热法并调控表面活性剂用量制备5种不同粒径的纳米二硫化钼(MoS2)。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MoS2的物相组成进行表征;通过电导率测定和热化学循环理论以及热力学理论结合,研究MoS2材料表面热力学性质的粒径和温度效应及规定热力学性质的粒径效应。结果表明,所有热力学函数均与材料粒径的倒数和温度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咪唑类离子液体对Cu2O微/纳米材料的调控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微/纳米氧化铜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应用前景非常广阔[1].微/纳米材料的性能与组成粒子的结构和形貌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离子液体的特殊性质制备各种不同结构、形貌的微/纳米材料,并通过系统研究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质对材料合成的影响以达到调节离子液体的性质对所研究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均匀沉淀法,以硫酸钛为前驱体,制备了Bi2O3-TiO2复合纳米粉体材料,利用XPS、XRD、UV-Vis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TiO2的加入阻碍了Bi2O3晶粒的生长,导致复合纳米材料粒径的减小;而光生电子产生于Bi2O3并迁移到TiO2表面,所需的激发光频率变低,从而使复合纳米材料的吸光波长向可见光区域扩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种子溶胀-释放法制备了聚苯乙烯/聚邻甲基苯胺(PS/PMANI)核-壳结构微球,并且通过采用不同粒径的PS种子微球实现了对核-壳结构粒径的调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对其形貌和化学结构分别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核-壳结构微球作为电流变响应材料,研究了粒径变化对其电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单分散核-壳结构微球,相同投料比(PS∶MANI=3∶1)条件下,随PS种子微球粒径增加,PMANI壳层的厚度也逐渐增加。不同粒径微球的电流变液均能表现出良好的电流变效应,且随着微球粒径及壳层厚度的增加,其电流变液在相同电场下具有更高的电流变效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均匀沉淀法,以硫酸钛为前驱体,制备了Bi2O3-TiO2复合纳米粉体材料,利用XPS、XRD、UV-Vis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TiO2的加入阻碍了Bi2O3晶粒的生长,导致复合纳米材料粒径的减小;而光生电子产生于Bi2O3并迁移到TiO2表面,所需的激发光频率变低,从而使复合纳米材料的吸光波长向可见光区域扩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Fe(NO3)3为原料加NH3.H2O中和得到的Fe(OH)3浓凝胶作前驱物,水热合成α-Fe2O3纳米粒子时,前驱物pH值对产物形貌的控制作用.当pH值为3、5时,粒子形貌为近球形多孔结构;当pH值为7时,为菱形粒子;当pH值为9时,粒子形貌由菱形向球形转变.在上述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为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单晶粒子.此外,还分析了前驱物pH值对产物形貌及大小的控制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法先合成出氢氧化物前驱体Ni0.85-xCo0.15Mnx(OH)2,其中X=0、0.1、0.2和0.4,前驱体与Li2CO3在空气气氛中固相烧结制得正极材料LiNi0.85-xCo0.15MnxO2。用XRD、SEM研究了锰含量对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LiNi0.85Co0.15O2的X射线衍射图中存在微量第二相,而锰掺杂有利于减小反应过程中锂离子损失和镍离子占据锂位,容易形成有序层状结构材料。随着Mn离子替代Ni离子量的增加,晶胞参数a减小,晶胞参数c、c/a及I003/I104值增大。SEM结果表明前驱体和最终产物形貌均随锰含量增加颗粒均匀性增强,粒子尺寸变小,粒径分布变窄。  相似文献   

17.
光热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利用光热转换材料可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再借助高温杀死肿瘤细胞.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复合纳米材料——葡萄糖修饰的金纳米壳层复合粒子,并运用吸收光谱、材料粒度尺寸分析等方法对材料的性质、形貌进行表征.该复合纳米材料仍具有金纳米壳层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光热性能测试表明合成的新型复合粒子具有优良的光热性能,光热转换效率高.在多次激光循环照射下仍具有出色的光热稳定性.通过细胞毒性实验验证了该复合纳米粒子的生物安全性和易于在肿瘤表面富集的特性.该工作可为以后光热转换材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硝酸锌和硝酸镓为前驱物,以氨基乙酸为燃料,采用自蔓延燃烧法成功地合成出ZnGa2O4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氮吸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电镜(HTEM)表征了ZnGa2O4纳米晶的晶相结构、比表面积、表面形貌和晶粒大小.考察了其在紫外光下对液相中甲基橙(MO)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自蔓延燃烧法合成的ZnGa2O4是具有大孔结构的纳米材料,颗粒小和比表面积大,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MO的性能;通过调控硝酸根离子与氨基乙酸的摩尔比,可实现对ZnGa2O4的晶粒大小及比表面积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建立溶液配位反应-沉淀反应多重平衡合成前驱体的方法,成功合成了基于海洋硅藻硅质壳三维多孔状结构的氧化锌纳米材料,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TEM-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对硅藻硅质壳结构氧化锌纳米材料进行了发光性能的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硅藻硅质壳模板合成后的氧化锌材料在蓝绿光可见区(400~550 nm)有光致发光效应,与模板合成前相比光致发光性能上提高了14.55%。  相似文献   

20.
氢氧化镁因其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在阻燃材料、环保、医疗和纳米材料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模板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通过对产品的SEM分析,重点考察了离子交换树脂法中不同条件对产品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模板法制备的氢氧化镁其形貌规则,均一性和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