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科技》2012,(2):3-3
直径44米小行星2013年接近地球 当心2012!幸好,这一次这颗小行星2012只是路过。根据计算,它将于2013年2月15日从很近的距离上飞掠地球,距离仅2.4万公里左右,届时它的轨道高度甚至将低于一些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2.
《奇闻怪事》2012,(12):16-17
美国宇航局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目前正在奔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两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那将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直观地观测小行星。大部分小行星都栖身在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里,其他小行星则围绕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的轨道运行,不过它们中有很多都与行星拥有共同轨道。并非所有小行星都会老老实实呆在原处:太阳系里的一些小行星的轨道与行星轨道呈十字交叉。  相似文献   

3.
资讯·前沿     
《杭州科技》2012,(2):3
2012末日来袭?!直径44米小行星2013年接近地球当心2012!幸好,这一次这颗小行星2012只是路过。根据计算,它将于2013年2月15日从很近的距离上飞掠地球,距离仅2.4万公里左右,届时它的轨道高度甚至将低于一些人造卫星。但是不要担心,这颗小行星将不会和地球相撞,不过这一轮安全的擦身而过并不代表着未来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分析研究了各类典型天地基光学监测系统的短期预警能力.提出了短期预警圈的概念,利用太阳系内天体光学反射模型,仿真计算了以LSST为代表的大口径地基望远镜,以日-地L1点、类金星轨道和大幅值逆行轨道三种典型轨道为代表的天基光学监测系统的短期预警能力,并比较了三种天基系统对太阳方向来袭的近地小行星的预警能力.结果表明,L1点预警覆盖稍好但可提供的预警时间较短;类金星轨道星座预警时间长、天区覆盖广,但存在相位间隙会导致漏警;大幅值逆行轨道针对太阳方向具有覆盖率高、预警时间长等优势.可见,通过部署若干天基系统监测节点,可以为地基监测系统提供有力补充,解决太阳方向的覆盖盲区问题,全方位预警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风险.   相似文献   

5.
<正>终于,我们谈到太阳系中离太阳最遥远的两个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这两个行星离太阳有多远?地球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亿5千万千米,天王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地球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的19倍,而海王星的约为30倍。天王星、海王星可以说是"姊妹星",从大小、"相貌"到主要组成物质都很像。它们体积相当,质量差别不大,约为地球质量的十几倍。它们都吸引不少"追星族"——卫  相似文献   

6.
奔向未来     
<正>"对不起,请让一下!"我气喘吁吁地穿过拥挤的人群,好不容易来到《未来人类——生存还是毁灭》演示会的前排,正听见主持人说道:"欢迎各位的到来。下面,演示正式开始。"离太阳远点只见正面一块巨大的全息显示屏上,出现了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太阳。旁边有一颗蓝色的小小星球——地球,在绕着太阳旋转。接着,显示屏上出现了整个太阳系,包括八大行星以及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画外音响起:"太阳是  相似文献   

7.
正"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正朝向地球而来,它离地球越来越近了,似乎要撞向西伯利亚广袤的平原……快看,茂密的针叶林上空出现了一个比太阳还亮的火球,小行星就要撞击——天哪!这颗小行星在空中爆炸了!它没有撞击地面,但巨大的冲击波依然将整片森林夷为平地!"如果发生在1908年6月30日清晨的通古斯大爆炸被全程记录下来,那或许就会像你刚刚看见的这一幕。从恐龙的灭绝到月球上的坑坑洼洼,小行星造成的影响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8.
殖民外太空     
《奇闻怪事》2013,(2):66+1-4
虽然有关2012地球末日的谣言已经不攻自破,但人类如何面对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球灾难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因为地球并不是始终适宜人类生存的。众所周知,大约20亿年前太阳膨胀使地球的海洋沸腾,当时的地球并不适宜生物存在;除此之外,数十亿年之后仙女座星系将与银河系发生碰摘,人类或许将从地球上被抹杀;同时,约550千米宽的小行星带时常掠过地球轨道,科学家评估每隔30万年会有一箱小行星碰摘地球。  相似文献   

9.
1997年12月6日美国西利桑那州大学空间监测计划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新的近地小行星,直径约1.6公里,是一颗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石质小行星,编号为1997XF11。根据这颗小行星运行轨道的计算,国际小行星联盟发布消息,认为这颗小行星有可能与地球相碰撞,被列为有可能对地球“造成灾害威胁”的第108颗小行星。美国天文学界的某些天文学家和小行星研究专家认为,1997XF11小行星将于2028年10月26日17时30分(国际时间)与地球相碰撞,碰撞能量约为  相似文献   

10.
正小行星虽小,但是却是宇宙这一舞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地球来说,犹如一柄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小行星是什么?小行星是围绕太阳公转的小型石质天体,直径通常在10米至1000公里之间,小于10米时则称之为流星体。通常所说的小行星仅指内太阳系(木星轨道以内)的小天体。小行星由未并入太阳系行星的小星子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1.
由一颗原行星撞击原太阳发生链锁大爆炸,所形成的不稳定的小行星序列,按能量相似律运行,随轨道的降低撞向地球发生爆炸,强大的冲击波作用造就了地球和生物演化的节律.  相似文献   

12.
“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将于2028年10月26日接近到距离地球46000公里处” 1998年3月12日,此则新闻从国际天文学联盟(IAU)天文电报局发出。如果与在36000公里高处运行的同步卫星相比较,此距离的确极为接近地球。由于最初的预测有相当大的误差,在误听误传的状况下,竟变成“可能碰撞地球”的内容而传遍全球。如果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冲进地球,最糟的情况是造成人类的灭绝。指称将要冲进地球的小行星是1997年12月由美国亚利桑纳大学的J·斯各提所发现的“1997XFⅡ”。  相似文献   

13.
讨论地球的公转轨道近似看做椭圆的情况下,处于地球公转轨道面内的地球上的人离开太阳的距离的变化情况。初步解决了“两小儿辩日”中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颗形状古怪的巨型小行星2004年9月29日“近距离”掠过地球,它是650年来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不过,科学家指出,现在发现太空物体的概率愈来愈高,并能更准确地预测它们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Kuiper带天体轨道的观测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当前已观测到的具有可靠轨道根数、位于30~50AU的Kuiper主带和50AU以外Kuiper散射带的轨道半长径、轨道偏心率和倾角的分布特性分别进行了统计作图分析.结果显示:轨道半长径在40~50AU之间的KBOs的数量呈近似正态分布,KBOs在共振区出现聚集,并且共振区天体普遍具有较大的轨道偏心率;经典KBOs的轨道倾角的分布范围比共振KBOs的还大;散射KBOs的近日点距离大多在30~45AU之间.  相似文献   

16.
悠悠 《前沿科学》2014,(4):88-89
<正>罗塞塔号探测器最新勘测结果表明,67P彗星的水比地球水更"重",地球水并非起源于彗星,很可能来自于小行星。腾讯科学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地球水的起源之谜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罗塞塔号"探测器最新勘测结果显示,地球水资源并非来自于彗星,很可能来自于小行星。今年11月,罗塞塔号探测器着陆在67P彗星表面,勘测数据表明该彗星上的冰块不同于地球冰水。欧洲航天局发射罗塞塔号探测器细距离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在第二位的是金星。它到太阳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0.725倍,也就是说,金星绕太阳的"跑道"比地球的短一些。金星的体积和质量与地球的相差不大(金星的小一点)。曾经,地球和金星就像孪生兄弟。但是,  相似文献   

18.
小行星就是“小的行星”,尽管它们的体积不大(直径在几千米到几百千米),然而有一条必须过硬;那就是环绕太阳运动的。这才足以表明它们的“行星”身份。一般来讲小行星通常是指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运行的小天体。这一范围距离太阳大约4.2天文单位。自从发现一号小行星谷神星之后,人类又发现了很多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19.
据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的行星可能远远不止我们已知的9颗,估计还应该有12颗或14颗行星隐藏在太阳系遥远的边缘地带,它们比火星更大,比冥王星更冷,距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离太阳距离的1000倍至10000倍。  相似文献   

20.
正弱作用束紧松散小行星近地小行星中的一颗是被作用力束缚在一起的,而不仅仅是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小行星(29075)1950 DA是一个松散的粒子团,就像月球尘埃会在宇航员太空服上聚集一样。8月14日刊登在Nature上的研究称,所有致力于偏转可能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小行星轨道的任务,将需要把这些新发现的聚合力考虑在内。这意味着,与将其敲碎相比,把危险小行星"轻推"到新轨道是一个潜在的安全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