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概览     
<正>普京呼吁俄白哈关税同盟助乌克兰摆脱经济危机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5日表示,俄白哈关税同盟应尽一切可能帮助乌克兰摆脱当前经济危机。普京当天在莫斯科郊外举行的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会议上说,乌克兰是关税同盟的重要经济合作伙伴,也是独联体自由贸易区成员。乌克兰当前正面临严重经济危机,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将给关税同盟带来负面后果。普京建议关税同盟出台措施保护各成员国生产商和出口商,并制定与乌克兰进一步合作的方案,尽一切可能帮助乌克兰摆脱当前的复杂局势。普京说,欧亚一体化进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2015年俄罗斯创建了东方经济论坛来推动其"向东看"政策,东方经济论坛每年于9月初在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五年来,俄罗斯总统普京每年亲自携联邦中央和远东各联邦主体的政府要员出席,俄各大战略性公司  相似文献   

3.
<正>伊核问题谈判目前已进入"最后一公里"。4月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解除禁止通过俄领土、从俄境内以及通过俄飞机和船只向伊朗提供S-300防空导弹的禁令"。俄罗斯选择在这一敏感节点公布解禁消息令外界颇感意外。对此,西方国家立即做出反应。美国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称,"奥巴马政府此前已对俄罗斯可能向伊朗出售S-300表示反对"。以色列的反应最为强烈,总理内塔尼亚胡亲自致电普京表达"严重关切",  相似文献   

4.
时事概览     
普京:西方国家不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16日出席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第二届里海五国峰会,并对伊朗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他也因此成为自1943年斯大林在德黑兰出席"三巨头"会议后,首位  相似文献   

5.
<正>【俄】《侧翼》2014年7月7日近期,普京在普通民众和政治精英中的支持率达到新高。这得益于他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表现符合人们对伟大国家的期待。乌克兰给俄罗斯上了一课:软弱、不能独立自主的领导人将带领国家走进死路一条。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普京多年维护国家稳定,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免于混乱的妙药,人们希望他继续领导国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1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应邀对俄罗斯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这是时隔五年伊朗总统对俄罗斯的再次访问。此前1月15日,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员会成员贾利勒·拉希米·贾哈纳巴迪曾在推特上表示,伊朗与沙特阿拉伯准备重新互相开放大使馆。而在前一天,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江苏无锡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举行会谈,双方宣布启动两国全面合作计划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7.
2023年2月21日,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在国情咨文中,普京首先重申了俄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的原因,同时宣布加强军人及烈属的社会保障措施,包括为参战人员设立援助基金、启动国防工业员工住房优惠租赁计划等。  相似文献   

8.
<正>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伊朗,分别与伊朗总统鲁哈尼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举行会晤。谈及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普京表示,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是一份积极的协议,有助于国际和平与稳定,国际原子能机构是唯一有权确认伊朗是否遵守该协议的机构。他说,俄罗斯反对任何改变这一多边协议的单边行动。某些国家不承认这一多边协议的行为不可接受。他强调,俄罗斯反对将伊核问题与包括国防在内的其他事务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世界知识》2014,(24):14-21
<正>乌克兰危机至今已经一周年。从"广场革命"到亚努科维奇出走俄罗斯;从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到美国西方一轮比一轮严厉的制裁;从奥巴马在联合国大会将俄罗斯的所做所为列为三大威胁之一,到普京在新近发表的《国情咨文》指出,"美国就是想愉快地在俄罗斯上演南斯拉夫剧本,把我们推向分裂和灭亡"……美国西方与俄罗斯的博弈不断升级。乌克兰危机呈现出一种高度复杂的、涵盖了多个行为体、多重政治结构、多重政治生态、体现了多类国际思潮竞争的复合型冲突。——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0.
<正>伊朗媒体2023年1月15日报道,伊朗将在未来数月内从俄罗斯接收一批苏-35战机。近几个月,俄与伊朗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加强两国贸易、能源、军事合作。2015年俄出兵叙利亚后,俄伊在维护阿萨德政权生存的共同目标驱使下,升级彼此政治和外交关系,两国间经贸往来也日趋紧密。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两国关系发展呈现新态势。  相似文献   

11.
<正>法国新任总统马克龙5月29日在巴黎凡尔赛宫会见应邀访法的俄罗斯总统普京。马克龙表示,与普京的谈话"极其坦诚"。会晤时,马克龙强调化学武器使用是法国对叙立场的"红线",叙政府如果触碰这一"红线",法方会"立即回应"。至于乌克兰,法国不会向俄罗斯作出"一丁点儿让步",法国、  相似文献   

12.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3,(18):8-9
<正>土耳其总统访问俄罗斯,与俄罗斯总统举行会谈9月4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抵达俄罗斯索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双方就两国安全、经济、政治、人文领域合作以及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普京表示,这是埃尔多安再次当选土耳其总统后的首次访俄,他就此表示祝贺。俄土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在能源、农业等领域合作成果显著。阿库尤核电站、天然气枢纽等共建项目进展顺利。谈及乌克兰局势,普京重申俄罗斯对恢复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的原则立场。他表示,  相似文献   

13.
林一鸣 《世界知识》2014,(22):10-10
根据西方的主流观点,乌克兰危机的原因几乎完全归咎于俄罗斯。然而,民主化造成的乌克兰危机完全是西方的错误,美国及其欧洲盟友难辞其咎。如何化解乌克兰危机?西方世界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坚持当前政策,其后果将加剧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敌意,加速乌克兰的崩溃。  相似文献   

14.
<正>3月16日,世界各国都将目光聚焦在乌克兰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这一天克里米亚举行了公民投票,以决定是继续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结果显示,有超过96.6%的民众赞同加入俄罗斯。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承认克里米亚为独立的主权国家。18日,普京与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两地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至此,克里米亚公投基本结束。尽管弥漫在克里米亚上空的"火药  相似文献   

15.
<正>俄罗斯同西方关系因克里米亚问题而恶化,并遭到制裁,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也因成员国的经济不景气而举步不前。为拓展战略空间,争取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主动权,俄罗斯不断从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危机中寻找突破口。在此背景下,维系同中亚国家的战略关系对于俄罗斯摆脱政治孤立、推进欧亚一体化战略布局显得尤为重要。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17年2月27日?28日相继出访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在  相似文献   

16.
葛军 《世界知识》2014,(7):15-17
<正>记者:3月1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发表讲话,宣布正式吸纳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两个新的联邦主体,克里米亚作为共和国、塞瓦斯托波尔作为联邦级的联邦市,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具有同样的地位。对这样一个事实,你有几个层次的解读?冯玉军:首先,这意味着在自去年11月持续了四个多月的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和西方剑拔弩张的博弈呈现出阶段性的转折,普京以最初的控制克里米亚、举行公投、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吸纳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为俄罗斯联邦主体等一系列连贯动  相似文献   

17.
外交动态     
<正>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2014年3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双方就中俄关系、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习近平表示,我同普京总统不久前在索契举行成功会晤,实现了中俄关系今年的"开门红"。按照我们达成的共识,双方有关方面正在推动相关战略性大项目合作。云南昆明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普京总统第一时间发来慰问电,表达了对中方的坚定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19日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双方主张采取紧急措施稳定乌克兰局势。据俄总统新闻处宣布,两位领导人在交谈中详尽讨论了乌克兰的紧张局势,对乌国内对抗骤然升级导致众多人员伤亡表示最严重的关切。俄总统新闻处说,普京和默克尔"就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帮助稳定乌克兰局势表达了共同看法"。普京呼吁西方摒弃对乌领导人的"指责性倾向"、严厉谴责在基辅的反对派极端分子。两位领导人约定继续就乌克兰局势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19.
正5月上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结束对欧洲五国访问后,飞赴俄罗斯索契与俄总统普京会谈。安倍也成为西方因乌克兰危机而制裁俄罗斯后,首位访俄的西方领导人。"索契会"彰显共识与分歧此次在索契的日俄首脑会谈被定位为非正式会谈,会谈及晚宴时间持续约三个小时。其间,安倍还与普京进行了35分钟左右的单独秘密对话,内容围绕领土争端问题。根据日本共同社的报道,日俄首脑会谈取得"广泛共识",双方商定加强包括军事安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美国可能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的消息在国际社会引起一阵骚动。一些国家领导人和国际机构对此纷纷反对。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于事无补。去年9月美国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非致命武器时,也曾明确拒绝了乌克兰提出的提供致命武器援助要求。其实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内部、西方与乌克兰之间就向乌克兰提供何种类型武器一直争执不断。那么,何为非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