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熊猫这一珍稀动物受到世界各国动物学家密切关注,它的野外种群数量、动物园饲养展出头数,以及人工饲养下配种繁育的成败等,均被视为动物学界的重大新闻.据调查1988年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总计七十余只(六十一只饲养在中国),其中二十只母兽正处于繁育年龄(5-18岁),但本年度只有两只怀孕,共生产三仔.而唯一成活的,是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雌性大熊猫"欢欢"哺育  相似文献   

2.
1986年是大熊猫"丰收年",全世界动物园和养殖场共繁殖大熊猫9只,其中日本1只,中国8只.但是1987年却是个"歉收年",仅墨西哥繁殖成活1只,中国得了个"0".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大熊猫国际研讨会于1987年11月10~13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日本水族馆协会及上野动物园主办的,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西班牙、墨西哥、卡塔尔、朝鲜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有关专家学者50多人聚集一堂,共同研讨饲养环境中繁殖大熊猫的有关重大问题.中国有8名代表到会,宣读论文并即时答复问题.与会各  相似文献   

4.
正象征中国的大熊猫从很早以前就开始担任"动物外交官"。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作为我国的"友谊使者",大熊猫憨态可掬,走到哪儿都为人们万般宠爱。据韩国《中央日报》网站报道,中国的"熊猫外交"起源于公元685年唐朝的武则天向日本皇室赠送的一对熊猫。报道称,1957年-1982年间,中国先后向9个国家赠送了23只熊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曾向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也看电视?而电视内容竟然与“性”有关。在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大熊猫迪迪正隔着栏杆仔细地观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一对大熊猫“夫妇”自然交配的录像。迪迪眼神相当专注,并不时发出“嗷嗷”的叫声。6岁的迪迪刚刚进入性成熟期,科研人员没有为他举行生日派对,而是给他装了台电视以庆祝他的生日。这是我国大熊猫保护专家对大熊猫进行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所有进入青春期的大熊猫都要观看此类性教育的科教片。  相似文献   

6.
正在"熊猫外交"的历史背景下,熊猫"香香"的诞生是中日友谊的见证,同时也拉动了一波"香香经济效应"。去年12月19日,刚过半周岁的雌性熊猫宝宝"香香"终于在出生地东京上野动物园开始公开亮相,这是上野动物园自1988年以来时隔近30年后再次有熊猫宝宝展出。由于不少日本人热切盼望尽早一睹"香香"的芳容,为了保障"香香"的健康,上野动物园从2017年12月19日至今年1月底每天开放两个半小时,采用提前抽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好使者,世界珍贵稀有、我国的特产动物大熊猫,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先后送往苏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美国、日本国、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大熊猫在国外生活得怎样?国外朋友们正在对大熊猫做些什么?一九八一年趁访问美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英国的机会,专程走访了这三国饲养大熊猫的动物园,愿将耳闻目睹,综合概括地向关心者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与竹     
去年日本死了大熊猫兰兰,震惊了全国。孩子们哭泣,人们送花圈,举行追悼会,首相表示悼念。为了弥补日本人民的这个重大损失,我国又赠送了大熊猫欢欢。没料到最近又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另一只大熊猫康康又死了。看到这些情景,不禁想起了四年前在我国发生的一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种群的研究 ,总结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繁殖场现圈养了大熊猫 4 2只 ,雄性 18只 ,雌性 2 4只 .0~ 1岁的 11只 ,2~ 4岁的 12只 ,5~ 10岁的 8只 ,11~ 15岁的 7只 ,16岁以上的 4只 .育龄雌性大熊猫 11只 ,有生育史的 9只 ,育龄雄性大熊猫 6只 ,4只能进行自然交配 ,2只可供采精 .从 1986~ 2 0 0 0年 ,共繁殖大熊猫 3 3胎 ,5 0仔 ,存活 1岁以上的3 6只 ,存活率为 72 %,其中单胎 17胎 ( 5 1 5 %) ,双胞胎 15胎 ( 4 5 5 %) ,三胞胎 1胎 ( 3 %) .大熊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 ,每年春季 3~ 4月发情交配 ,8月 ( 3 0 49%)和 9月 ( 4 8 88%)产仔 ,每胎平均产仔 1 5只 ,圈养繁殖大熊猫的雌雄比为 1 1∶1.大熊猫的妊娠期和幼仔的初生体重变化很大 ,妊娠期平均是 13 7 4± 19 3d ,初生幼兽的体重平均为14 2 6± 3 9 4g(N =13 ) ,最轻的只有 5 3 5g ,最重的 2 16g .即使是同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也有很大差异 ,1999年 8月2日大熊猫白雪产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分别为 5 3 5g和 15 0g ,相差近 3倍 .性成熟的年龄 ,雌性是 5 7± 1 1岁 ,雄性是 5 8± 0 5 8岁 .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世界》2007,(1):16-56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濒危“旗舰物种”。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2006年7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阿慧:老博,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可是我听说它的数量越来越少,如何保护大熊猫这个种群延续下去,科学家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博:全世界只有我国出产大熊猫,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达维德从中国带回一张大熊猫皮,引起西方国家的注意,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种动物。不久,一些动物园就纷纷派人到中国来寻找大熊猫,所以说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阿慧:我国的大熊猫一直是这么稀少珍贵吗?  相似文献   

12.
1993年在华蓥山中段天池镇刘家洞溶洞裂隙内,发现一完整的大熊猫化石,经与万县盐并沟化石和宝兴的现生种比较研究,并根据化石牙齿的磨损和已作过切片年龄鉴定相近似的作对照,鉴定为大熊猫巴氏亚种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地质时期为中更新世大熊猫发展的鼎盛时期,雄性,年龄18-19岁。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在保育大熊猫的工作上取得巨大的进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中国的大熊猫不再属于濒危物种,但中国国家林业局表示降低大熊猫的保护等级为时过早。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报道,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近日在夏威夷宣布,中国大熊猫的保护等级已经从濒危物种红色名单的"濒危"下降一级为"易危",这意味着对大熊猫生存的威胁虽然依旧很高,但各种指标显示大熊猫绝种的危险已经降低,保护工作也已见成效。专家们并不认为大熊猫安全无虞,但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单评鉴可看出,中国在保育大熊猫的工  相似文献   

14.
有168年历史的伦敦摄政动物园因经费紧张计划在今年10月关闭。大部分动物被迁移到韦普斯国立自然保护区安置,唯有中国的大熊猫仍然留住“动物特别保护区”内。不仅如此,该动物园还要隆重迎接中国赠送的一只大熊猫。居世界十大动物园之首的伦敦摄政动物园,饲养熊猫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早在30年代,著名的商丹·吉尔·史密斯就在中国四川高价收购大熊猫,1938年他将6只大熊猫带回英国。3只以中国历史朝代名称命名的大熊猫“唐”、“宋”、“明”在伦敦动物园首次和英国观众见面时轰动了整个伦敦。翌年,熊猫“宋”不幸病故,许多报纸  相似文献   

15.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3,(15):76-77
<正>旅韩大熊猫“华妮”顺利诞下双胞胎7月7日清晨,大熊猫华妮(韩国名“爱宝”)顺利产下一对雌性双胞胎幼崽。这是旅韩大熊猫华妮与园欣(韩国名“乐宝”)继2020年诞下“福宝”后在韩国第二次产仔。这是今年在海外出生的首对大熊猫幼崽,也是在韩国诞生的首对大熊猫双胞胎。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大熊猫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11月6日至13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西德、墨西哥、西班牙、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澳大利亚和卡塔尔等国的代表49人,其中中国8人。我院胡锦矗教授和秦自生研究员出席会议。会议收到大熊猫研究学术论文22篇,其中繁殖8篇,饲养管理2篇,生理生化2篇,行为生态2篇,医学2篇,谱系1篇,综合3篇,野外生态2篇。胡锦矗是大会的特邀代表和特别发言,发言时间1小时(其他代表发言时间限定为15分钟)。他报告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1991,(1)
第一个把大熊猫带出中国的人第一个把大熊猫带出中国的人,既不是动物学家,也不是动物园工作者,而是美国一位名叫露丝·哈克纳斯的女服装设计师.在她之前的六十多年之间,即从法国戴维神甫1869年获得第一个大熊猫标本算起,世界上就掀起了一股熊猫热.许多的动物学家、探险家、旅行家、狩猎家不远万里,不惜千金,纷纷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对大熊猫栖息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利用PRA法,对中国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熊猫大县”一平武的人群进行了生态环境意识调查,并由春所得的意识分布率和折线图的结果表明,大熊猫栖息地的少数民族多,传统观念浓厚,且基本上处于农业文明意识阶段,因此其保护意识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人们还对大熊猫的繁殖和种群延续忧心忡忡,因为大熊猫极为“娇气”,圈养大熊猫的生殖率和存活率都很低,有科学家甚至设想克隆大熊猫来延续种群。如今,卧龙的科技人员总结出一套成功的人工辅助繁殖和育幼技术,大熊猫幼仔成活率连续6年保持百分之百,由此看来,大熊猫种群复壮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1993,(1)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十分重视,早就确定大熊猫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区.为了掌握大熊猫现状和变化情况,曾两次组织大规模专项调查,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开展了合作研究和保护,共同编制了《中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计划》.当1983年大熊猫分布区内竹类大面积开花枯死时,林业部和川、陕、甘三省政府以及大熊猫分布地区,地、县、乡政府,都成立了保护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各县和保护区还建立了专业巡逻队、救护队、监测站和收容点,建有各种大熊猫专业保护组织60多个,从事专业保护的人员达千人.为了有效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并及时发现和抢救病饿大熊猫,许多地方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