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飞腾 《世界知识》2023,(13):30-31
<正>2023年5月,七国集团(G 7)首脑在日本广岛发布的《领导人公报》中指出,要对中国“去风险,而不是脱钩”。《公报》强调,“去风险”并不寻求阻碍中国的经济进步和发展,而是减少对中国贸易的依赖,同时在气候变化和自然保护等共同领域维持和中国的合作。对华“脱钩”政策失灵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屡败屡提,屡提屡败。当美国的反华提案在联大人权委员会上第九次碰壁后,有代表指出:“这种在人权问题上搞对抗的做法气数已尽,今年恐怕是最后一次了。”旁观者清,当局者仍执迷不悟。受制于国内政治斗争而摇来摆去我们不妨考察克林顿上台以来美国对华“人权外交”的轨迹。克林顿上台伊始即宣布将人权与最惠国待遇挂钩;1994年又宣布将人权与最惠国待遇脱钩;  相似文献   

3.
美国抛出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尚未达到美国的预期目标,“中国责任论”又随着美国政要的相继访华应运而生。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认知由“威胁”到“责任”的转变,是美对华战略层面变更,还是仅为战术方针调整;是美对华表示善意的真实体现,还是对华制约的另类手段等问题,仍值得我们去审慎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美国抛出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尚未达到美国的预期目标,“中国责任论”又随着美国政要的相继访华应运而生.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认知由“威胁”到“责任”的转变,是美对华战略层面变更,还是仅为战术方针调整;是美对华表示善意的真实体现,还是对华制约的另类手段等问题,仍值得我们去审慎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洁 《世界知识》2023,(8):14-17
<正>大国博弈正在显著影响着中国周边安全态势。作为进攻方的美国,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持续以所谓“印太战略”为抓手,在地区层面发起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即使是乌克兰危机的升级也未能迟滞美国遏制中国的步伐。这是因为,美国将中国视为“惟一具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和能力的国家”,声称中国正在“胁迫”和“侵略”全球,尤其是“印太”地区,而“印太”的战略态势将“界定国际秩序的基本性质”。因此,美国必须“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在中国周边形成“规锁”中国之势。  相似文献   

6.
1937年初日本对华“佐藤外交”初探袁成亮“佐藤外交”是1937年初日本林铣十郎内阁倡导的对华所谓“平等”外交。本文试就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对“佐藤外交”的产生、内容及其实质作一初探。一“佐藤外交”是林铣十郎内阁继广田内阁对华强硬外交失败后,从对苏战...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超大规模和超常规的崛起,动摇了美国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信心,致使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两方面措施应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挑战。一方面,美国在双边层面启动前所未有的对华经贸战,要在多个领域与中国“脱钩”,阻遏中国崛起。另一方面,美国在多边领域联合其盟友,重建国际经贸秩序,减少中国崛起对国际经贸秩序的影响,甚至设想让中国再进行一次“入世”谈判。  相似文献   

8.
《华东科技》2009,(9):33-33
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到企业去,到车间去,到生产一线去,汇聚成共克时艰、共谋发展的科技大军”,已成为当前科技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步从追求数量、粗放式扩张模式向追求质量和环境效益的模式转化,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其实质是实现二者绝对脱钩.本文运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6年~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Tapio脱钩弹性指数首先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效应,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研究;其次运用Stata 15.1采用GMM估计方法研究经济集聚、人口集聚、环境规制等驱动因素对脱钩的影响大小和方向,并进一步探讨环境规制影响脱钩状态的作用路径.结果显示:1)从时间分异来看,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从2006年~2017年整体呈现为绝对脱钩-扩张负脱钩-绝对脱钩的周期性特征.多数省市在2017年脱钩程度都最高.2)从空间分异来看,脱钩指数平均值都处于绝对脱钩状态的省市包括湖南、四川、浙江和重庆,所有省市最近两年的平均水平都处于绝对脱钩状态,预示良好的绝对脱钩发展趋势.3)从脱钩的驱动因素来看,经济集聚与脱钩为“倒U”型曲线关系;人口集聚与脱钩为“U”型曲线关系;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脱钩发展,适当的环境规制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技术创新进而助推其脱钩,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对脱钩的影响力度远大于技术创新;此外,“倒U”型曲线关系显著存在于脱钩指数和人均GDP之间.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适当提高经济集聚水平,保持适当的人口集聚度,制定适当环境规制政策,积极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10.
布什新政府上台后,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声称中国不是美国的“战略伙伴”,而是“战略竞争对手”。布什新政府貌似改变了上届政府对华“接触”政策,实则不然。布什新政府对华政策仍然是合作交往为主的“接触”政策,但加强了对华的“防范、遏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形式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美国当代诗人和评论家戴那·乔亚在批判诗歌学院化导致“次文化”危机的同时倡导传统形式诗歌的创作。乔亚在诗歌形式方面的主张可以从“非个人化”的写作模式、“去精英化”的文化考量和“回归传统”的形式外观等三个方面加以认识。三方面相辅相成,都是为了扩展诗歌功能,使之回归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知识》2023,(5):12-13
<正>2018年中美经贸争端爆发以来,美国开始在全球构建所谓“去中国化”的全球化。新冠疫情的暴发和在全球大流行,使得美国加快了这一进程。也有学者认为,全球化开始出现“分裂”的迹象。在这一背景下,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升级加速了全球化的“分裂”,世界陷入地缘政治冲突的风险加大。正确认识全球化以及乌克兰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关乎中国国际环境变化及其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张崇根 《世界知识》2023,(19):66-67
<正>日本治下的“去琉球化”和“琉球独立复国”运动的再燃1972年,日本开始“重新”对冲绳行使行政管理权。从此,琉球人的命运发生逆转。日本政府铁腕推行“国民义务教育”,强制琉球人必须穿和服、吃日食,接受彻底的“去琉球化”,也就是“皇民化”。按照当时的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必须进入传授日本文化的学校,且只能讲日语。那时,每个班里都有“方言禁止卡”,一旦有人讲琉球方言,  相似文献   

14.
借助“民主同盟”美国和日本防范中国,是澳对华战略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不过,澳对华战略更大的部分还是对中国崛起的“借重”。“冷战遏制的意味太浓了”在亚洲国家的关注之下,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在东京正式签署了《日澳安全保障宣言》。这是日本自1996年与美国签署《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后,第二次与其他国家签署  相似文献   

15.
"教化"涵义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古就有重“教化”的传统,教化对国家政权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维持都有很大的作用。“教”与“化”的涵义是不同的,“教”主要是指在上者通过语言、行为作出表率,让在下者学习、效仿。“化”主要是指政府的统治思想与固有的伦理规范成为社会思想后,人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便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化”的涵义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关系是一种战略关系,这已为很多国家所认同。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中美战略关系几度起伏,其重要原因在于美国的对华战略认知没有到位。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之于美国是什么,美国似乎心中无数。诸如“非敌非友”、“介于敌友之间”、“把中国当朋友中国即朋友、当敌人则势将成为敌人”这种灰色定位者有之,“合作伙伴”、“战略伙伴”、“潜在对手”、“战略竞争者”等明确定位者亦不乏其人,交叉的、多重的对华战略定位也随处可见。从1993年江泽民主席出席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与克林顿总统会晤,到1995年李登辉访美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大选期间,特朗普将"结束对华经济依赖"作为其"第二任期"的重要目标,其政策团队大肆鼓吹政治、科技、金融、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全面脱钩"和对华新冷战。拜登赢得这次大选上台后,其政策团队反对"全面脱钩"论调,但认为美国必须减少关键领域的中国依赖。在此背景下,如何阻止中国获得在供应链中的主导性优势,又维持同中国"必要的"技术和贸易联系,  相似文献   

18.
<正>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没有安全,发展随时可能清零。中国电信湖南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公司”)深刻吸取“9·16”事故教训,全面提升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着力打造安全管理“六化”能力体系,落实责任网格化、作业标准化、教育常态化、监督检查日常化、能力手段数字化和队伍专业化的工作方法,积极防范化解风险,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年代初,苏俄为了摆脱在世界上的孤立地位,迫切需要同中国建立友好的国家关系,以减轻它在远东的压力。为此,在对华策略选择方面,曾先后采取了“孙吴联合”策略、国共合作策略。毫无疑问,推行国共合作是正确的策略,它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迅速发展。然而,苏俄的对华策略选择,是围绕着它的国家、民族利益转的。这就使中国革命在发展的同时,又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越来越具“观赏性”了,回看一年来的大事,焦点似乎都集中围绕在“时间表”的矛盾与斗争上面。美国坚持反对设立从伊拉克撤军的时间表,但要求朝鲜必须在弃核、伊朗必须在停止浓缩铀上有时间表;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声称没有时间表,但西方一再要求中国改革汇率机制要有清晰的时间表;今年夏天,几个对“争常”异乎寻常热心的国家要求安理会扩大要有明确的时间表;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没有设定统一时间表,陈水扁的心里却盘算着2008年“台独”的时间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时间是财富,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