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细菌是双孢蘑菇稻田栽培中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原茵。报道了病原菌的采集、分离纯化、形态特征及致病症状。使用14种药物在室内进行药效实验,结果表明克霉增产灵、黄斑消、克霉灵、甲醛、硫酸铜等药物可有效杀灭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小麦黑胚病菌链格孢产毒培养条件及其毒素的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黑胚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产毒条件及其粗毒素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链格孢菌在不同的培养基、pH值、培养天数所制备的毒素致病力差异显著,以初始pH值为4的PSK培养液中培养13~15 d时提取的粗毒素毒性最强,而且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种子根系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在小麦幼穗上接种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及其毒素均会造成黑胚症状,以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旱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菌种类及其菌株培养性状多样性,采用ITS序列测定病原菌种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冀东地区旱黄瓜多主棒孢菌的生长速度、培养性状、显微特征、致病力及其营养需求的差异性。根据生长速度将28株旱黄瓜多主棒孢菌分为快、中、慢等3种类型,分离频率分别占25.00%,67.86%和7.14%。菌落颜色分别为墨绿色、灰绿色、灰褐色和灰白色。BB19112508致病力最强,在中农6,新津春4号和娇子8号上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情指数分别为57.78,54.07,53.70。BBCL19122506的假隔膜数量变化最大,1~14个;分生孢子的长度和基脐宽度最大,分别为139.17,4.24μm。BB19112508菌丝和分生孢子生长最适营养分别为:PDA,乳糖;硝酸钠。BBCL19122506菌丝和分生孢子生长最适营养分别为:PDA,可溶性淀粉;硝酸钠,硝酸钾。BBCL20052502产孢最适培养基为察氏培养基。旱黄瓜多主棒孢菌培养性状间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防治时应考虑优势菌株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苏北杨树溃疡病类型及其病原的致病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苏北杨树溃疡病发生状况的调查发现,主要有4种溃疡病症状:水泡型、凹陷小圆斑型、不规则黑斑型、烂皮型。其中以大型不规则黑斑溃疡病危害最重。对各种类型的杨树溃疡病组织进行分离、病原菌接种,结果表明,不同病原菌对不同杨树品种的致病力有一定差异。金黄克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对NL895杨和I-72杨的致病力要大于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spora)和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而后两者对NL895和I-72杨的致病力相近,各病原菌对I-69杨的致病力相近。  相似文献   

5.
采用连续培养和连续接种的方法,研究了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不同的6个菌株生长和产孢特性的变化。病菌在连续23代继代培养和连续11代继代接种过程中,菌落型、生长量和产孢量等培养性状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来自湖南,湖北两省致病力较强的4个HZ型(华中型)菌株共分离出8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67~0.83;来自广东省致病力较弱的3个HN型(华南型)菌株分离出12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46~0.57。HZ型菌株与HN型菌株之间酶谱相似系数在0.18~0.57范围内,平均值为0.38,反映出这两种类型的菌株在酯类分枝代  相似文献   

7.
球孢白僵菌对烟蚜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球孢白僵菌兑成孢子悬浊液感染烟蚜的方法检测球孢白僵菌对烟蚜的致病力和防治效果.室内试验时所供测试的七个菌株均对烟蚜具有毒性,其中菌株C j4、Ly4、Sc145的感染致死力均达到100%,菌株Sc145在第6 d感染率就达到100%,表现最为突出;室外试验在第6 d时所有菌株对烟蚜的防治效果都大于85%,最高为菌株Sc145、C j4,达到93.4%和93.3%.从中有球孢白僵菌对烟蚜有较强的感染致死力,其中测试菌株Sc145、C j4室内感染致死力和室外防治烟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小麦根腐平脐蠕孢病菌在PSA培养基上,极易发生菌落变异,变异后菌落呈半月形、扇形、放射形、不规则形。变异在培养中不稳定,可以恢复原菌落状态。变异后的菌落生长速度下降,菌体干重和产孢量降低,致病力明显低于不产生变异的菌株  相似文献   

9.
<正>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松色二孢菌7个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定。来自湖南、湖北两省致病力较强的4个HZ型(华中型)菌株共分离出8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67-0.83;来自广东省致病力较弱的3个HN型(华南型)菌株共分离出12条酶带,菌株间酶谱相似系数为0.46-0.57。HZ型菌株与HN型菌株之间酶谱相似系数在0.18-0.57范。围内,平均值为0.38,反映出这两种类型的菌株在酯类分枝代谢途径上存在分化,这种分化与它们在子实体形态、产孢条件、致病力强弱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表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培养基对玉米小斑病菌生长繁殖及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燕麦、玉米、彼查、PDA及PDA+宿主叶片、PDA+VB1 7种固体培养基培养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结果表明,PDA+VB1和PDA培养基表面加宿主叶片2种培养基培养的菌株,无论是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还是致病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可用这2种培养基复壮、保存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相似文献   

11.
<正>数年来在竹杆锈病的野外调查和人工接种试验中没有发现竹杆锈  相似文献   

12.
竹黑粉病及其病原菌(Ustilago shiraiana P.Henn)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竹黑粉病发生在毛竹、淡竹等多种竹种上。每年发生一次,春梢产生黑粉后即枯死,第二次梢不发病。病笋端部也产生黑粉,引起退笋。  相似文献   

13.
竹丛枝病的研究——Ⅲ.病菌的侵染特点和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丛枝病菌(Balansia talce)在病枝内越冬后,翌春在病枝新梢上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次侵染来源。带病竹母造林经连续多年观察,病、健株鞭系剖析调查、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发病新梢,以及剪除病枝连续多年观察结果,认为该病是局部侵染性病害。彻底剪除病枝(株)即不再复发;粉锈宁对症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四环素等抗生素对症状无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量不同相对湿度下毛竹竹块、竹粉、竹纤维、薄壁细胞的吸湿平衡含水率,建立了相应的水分吸着等温线,并探讨了它们水分吸着特性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毛竹竹块、竹粉、竹纤维、薄壁细胞的水分吸着等温线与木材类似,均呈反"S"形;竹粉的水分吸着等温线整体高于竹块,但两者的纤维饱和点含水率相差很小,约为0.37%;化学离析得到的毛竹薄壁组织细胞的纤维饱和点含水率为44.24%,显著大于竹纤维的纤维饱和点含水率(34.07%);毛竹薄壁细胞及竹纤维的纤维饱和点含水率均显著大于竹块和竹粉,原因是化学离析使竹材细胞壁壁内产生较多的微毛细管系统,有利于水分子的多分子层吸附和凝结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清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状况,笔者通过野外路线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于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对该地区主要散、混生竹种系统开展了病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状况调查,并对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共调查竹种18属107种(含种下等级),发现竹类病害15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3种、非侵染性病害1种和螨害1种。发生较严重的病害为竹丛枝病(Aciculosporium take)、竹叶枯型丛枝病(Phaeosphaeria bambusae)、刚竹秆褐腐病(Fusarium spp.)、竹叶锈病(Puccinia spp.,Uredo ignava)、竹叶锈褐斑病(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等,对竹类生产危害和影响较大。竹类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竹种、环境条件及经营管理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竹类植物栽培过程中要做到适地适竹,科学管理,加强优良竹种选育以及竹类病害研究和检疫等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应用消化道接种途径,测定了产生F1987新菌毛抗原大肠杆菌菌株对貂、兔、犬、猪、貉子的致病作用,同时对貉子进行了静脉、肌肉接种的感染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供试菌株仅引起了貉子明显发病,经消化道接种能引起腹泻并随粪便向外界排菌,剖检可见出现眼观、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病变,且在肠道内容物中能回收到原感染菌。  相似文献   

17.
After living through tile winter, the conidium produced by the witches’ broom of bamboo had the aid of rainwater to disseminate and infect the growing point of current shoot. Then the current shoot disased or rhizome shoot of the earth’s surface infected, formed discaed plant in sharp of a thick growth of grass. According to survey in many years, We think this disease which results from local infection, it was not systemicly infeeted. Consequently, it is the best way to wipe out the disease twig thoroughly, in another way, it has a better effect to adopt sahzuotong on dieased twig, but it was not any improvement to adopt antibioctic such as tetracline and oxytcrtracyc-line and so on for this disease symptoms.  相似文献   

18.
廖延雄  傅筱冲 《江西科学》1998,16(3):175-179
嫩竹土法造纸已有二千余年历史。其工艺是用石灰浸泡、联合微生物作用,以降解嫩竹中木素及部分半纤维素,达到制浆、造纸的目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还有些原生动物与真菌。从分离出的100株细菌中,60株为芽胞杆菌,其余为肠杆菌科(埃希氏菌、枸椽酸杆菌)、不动杆菌、黄色杆菌、假单胞菌、醋酸杆菌、产碱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李氏杆菌等。能使嫩竹软化的3株细菌均为芽胞杆菌,其中1株(308号)为短小芽胞杆菌。嫩竹经石灰处理后,以分得的308号短小芽胞杆菌处理4d,可将嫩竹软化造纸,使土法的数月到1年的生产周期缩短为24d。判断木素降解的经验方法,是以手捏竹片。它是简易可行的有效方法。古代的工艺及其可改造处,曾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毛竹枯梢病的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毛竹枯梢病的发生要展规律和发病竹林的立地条件,采取以养活侵染来源的基础,结合锄草松土,根据施氮磷复合肥等营林防治措施,以及采取挖除大年竹春冬笋破坏其侵染循环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细菌XSJS3对松材线虫杀线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菌XSJS3是一种新发现的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具有较高杀线活性的细菌,试验比较了细菌XSJS3培养液、细菌培养液滤液及含菌体水溶液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结果发现细菌菌体本身对松材线虫无杀线活性,杀线活性物质存在于细菌的培养液滤液中。通过对该细菌培养液滤液对松材线虫致死过程的观察发现:松材线虫接触该细菌培养液滤液30min后就表现为行动迟缓;在5h后所有虫体均不活动,针刺无反应;24h后部分僵直虫体出现局部膨大,且膨大部位出现体液外渗而虫体最终被消解。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菌XSJS3滤液杀线活性的比较试验表明:该细菌分泌的杀线物质在10d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含量增加,杀线活性逐渐提高,不同培养时间下滤液的杀线活性差异明显;但培养15d后,稀释10倍的滤液对松材线虫杀线活性比培养10d时同样滤液的杀线活性则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明显,因此获得该细菌分泌的杀线物质较理想的培养时间为10d。将细菌XSJS3培养液滤液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测定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结果表明引起松材线虫死亡和消解的物质是两个不同物质,存在于培养液滤液中的对松材线虫有杀线活性的物质是热稳定的,而引起松材线虫虫体消解的物质是热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