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考察了大学生安全感的基本情况,探讨大学生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可为大学生合理对待人生以及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提供借鉴。采用问卷法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57.81±8.942);安全感与自我接纳呈负相关(r=-0.629,P〈0.01);安全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45,P〈0.01);自我接纳对安全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安全感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程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对安全感都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人格代表了华夏文化豁达大度和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给人以“悦神悦志”的审美享受。本文从苏轼人格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两方面入手,认为苏轼人格立足于坚实的文化心理基础,代表了宋人立足社会的心理归隐方式,是宋代文人群体心态的反映;它具有风流标格、随物赋形、自然萧散、诙谐戏谑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资平的“文字”能力一直被文人所称道。从《冲积期化石》中可以看出,在张资平独具魔力的文字背后,隐含着其独特的文化心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对他都有一定的影响,他在坚持欲望自由的道德立场时,对两种文化规范都有一定程度的抗拒。他在批评社会现实时广泛借用《圣经》话语,而传统文化美学又不时地影响他的审美心理,两种文化美学规范的潜在作用使他的话语表达取得了戏剧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中国古代封建文人的生存典范。他多方面吸收和发展了传统文化对人生进取和独立自由有益的因素,使之完善地体现在自我的人生实践中,构建了自我的文化人格,性地实现了儒家思想关于人的社会价值追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和美感是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这是新实践美学所坚持的根本观点。从实践的整体来看,美和美感是在人通过实践的自我生成过程之中逐渐同步生成的,它们同步生成于实践-创造的自由所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中。从实践的具体类型来看,物质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最原初的基础,它使人脱离动物界成为人,并且开始了“按照美的规律建造”;话语生产是美和美感生成的中介基础,它使人成为“符号的人”和“文化的人”,从而构筑了“审美的家园”;精神生产是美和美感的最终基础,它使人成为“意识形态的人”,创造了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交互作用使得美和美感同步生成,相伴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作家以其对家族化的彻底否定显示出与古代作家价值观念上质的不同,但对传统家族化存在合理性的质疑并不意味着其精神自由与独主人格的形成,现代作家由追求个性解放走向对集体、阶级解放的归依;革命学队伍内部宗派主义的产生;现代作家对家与国之间关系的处理,对“治国平天下”事业的倾心无不笼罩着家族化蛛丝马迹的痕迹。家族化既为作家观念与行为的转变提供了心理上的潜在支援,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学价值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关于科学人文主义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是人类进步的双翼,二者的不平衡将使社会无法平稳行进。科学工作者应警惕对人文文化的霸权主义,宽容地理解科学文人对科学负面影响的批评。人文工作者则要警惕对科学文化愚昧无知的妄自尊大,去除狭隘的偏执态度。使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和谐发展,走向汇流与整合。  相似文献   

8.
从晚唐五代起.禅宗在中国思想史上发挥了巨大的影响,文人画和禅宗平行发展,互相交流,文人画会不断从禅宗那里受到感染。禅宗渗入到文人画中来,使中国绘画更多地赋予了想象的成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水墨表现能力。但它也真实反映了一些文人士大夫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所持的逃避、颓唐、虚伪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新疆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生进行了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1)新疆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生初次上体操课时,男生和女生出现害怕和紧张的心理反应比例较高,身体素质和协调性差的比例较低;2)体操教学中影响新疆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生心理因素占比例较高的是“动作难度大紧张”;“不信任”的心理因素比例偏低;3)体操课教学对培养体育专业生预期效果显示:“增强心理稳定性”和“提高自控能力”比例偏高。该调查分析,主要是通过体操课教学,改善学生对体操课学习中心里紧张、害怕等不良心理因素,提高和增强体育专业学生自我心理素质及其自我健康、社会适应等意识能力,改进体操教学教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为发挥体操教学功能,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移民社会融合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心理和文化方面。文章从社会、心理、文化等方面分析,认为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总体融入水平还不高,还需政府、社会以及移民自身三方面共同努力。只有这样,移民才能从"二元社区"完全过渡到"敦睦他者",逐步走向"同质认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砖混结构多层住宅工程屡屡发生墙体裂缝。裂缝位置走向不一。有的裂缝由小变大,发展很快;有的裂缝,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增大,给住户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做好预防措施,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通过对一些住宅楼的裂缝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对如何防止墙体裂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六朝文人的群体自觉与文学社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士大夫阶层群体自觉的历程上,第一次给文学艺术带来一代新风的是曹魏时期的邺下文人集团。沿着建安文人开辟的文学自觉道路,两晋南朝相继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文人社团和文学流派。相对而言,其政治热情和社会参与意识明显不如建安、正始时期强烈,但煽扬一代诗风、呼唤新的文学观念,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第一次从纯艺术的角度考察文艺的自身规律,使中古文坛异彩纷呈,进入了“文学自觉”的时代。综合研究这一时期文人群体的创作实践,可以得出结论;(1)知识阶层的精神风貌及其变化,往往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发展演变的为直接的动因,(2)文学社团和文学流派能否提出具有开创性,时代性的文学主张,进行较为成功的文学批语,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能否相互吸收,相互尊重,完全发挥艺术个性;(3)官方意识形态乃至政治权威能否在文学领域发挥良好的作用,取决于它能否越超政治关系,与文人阶层建立起情感基础,以艺术上的“知音”团结他们,充分照顾他们的精神个性。  相似文献   

13.
杂剧在有元一代获得蓬勃发展,迅即进入峰巅状态。但是随着杂剧中心的南移,杂剧也由兴盛走向了衰落,在同南戏的竞争中,终于为南戏所压倒,元代杂剧的兴盛繁荣是由于元代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特殊爱好,也有赖于元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繁荣,还有赖于思想文化政策的宽松开放及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而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科举制度较长时间的废止使很多文人走向勾栏瓦肆也对元杂剧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元杂剧在后期逐步趋向衰落是因为元蒙统治者在政权得到巩固之后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民族矛盾的相对缓和及科举制度的恢复又使文人对统治阶级产生了幻想而致力科举进身,加上杂剧中心的南移失去赖以生长的土壤,同时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有限体制及一个角色主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有说白的表演模式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戏剧矛盾的展开,最终就被不限折数、角色都能唱的南戏取代了其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海国妙喻》,被认为是我国继《况义》、《意拾喻言》之后的《伊索寓言》的“第三个汉译本”。本文通过深入考证、分析,认为它基本是本“汇辑”性著作。所收70篇作品,36篇直接“汇辑”自《意拾喻言》;其余,大多“汇辑”自当时报刊上欧洲寓言的翻译篇什,另有几篇,颇似我国文人(包括《海国妙喻》的“译者”张赤山)的仿作或创作。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种经过长期历史积淀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式,这种定式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像基因一样遗传延续下去,在一代一代人的身上或族群中显现出来、追求个人自由,崇尚自适自慰的道家文化,对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理定式作用绵延不断,像稽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沈复、林语堂等都有过一定的心理定式诱导作用,对他们的性情及心态也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文化塑形功效。因此分析老庄思想对《浮生六记》的作者及其爱人和林语堂的影响,作为中国文化心理定式作用的个案,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成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校离退休人员同社会上离退休人员在心理状态上呈现出较明显的文化特征,这一特征使高校的离退休管理工作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文章对如何抓好高校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宁波高校为对象,研究了现行高校薪酬制度对教师工作压力、心理承受力以及价值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存在较强烈的追求,希望得到社会更高的认可,普遍对现行薪酬机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存在质疑,为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电影与电视的艺术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和电视各有独特的文化形态:第一,电影在发生学意义上具有文化实验性,而电视在本体上丧失了实验性;第二,影视的比较是媒介优势的比较,电影是一种艺术型的热媒介,电视则是冷媒介;第三.影视的观赏心理的不同转向了休闲心态的不同和此种心态的生态性构成上:第四.在审美特性上.影视的区别在于技术美感影响下的神奇性和纪实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虹 《河池师专学报》2002,22(1):88-89,92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了外来词对汉语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外来词的引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繁荣汉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扩充汉语的词汇系统,促进中外语言文化多方位、多渠道交流;但在另一方面,外来词的负面影响也是相当明显的,它破坏了汉字形、音、义的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构词形式、语音系统以及汉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半个世纪来苏俄歌曲在中国传唱不衰的现象入手,分析了它产生的原因:不同的民族葳难基础上文化认同;相同的社会制度目标下的价值趋向;相同的情意心理结构中的审美谐同;由此形成了中国人内心深处浓郁的“苏俄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