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邶、廓、卫婚恋诗数量很多,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就是多弃妇诗。这些弃妇诗中,一方面保留了该地区地域文化中婚姻恋爱较为自由的习俗;另一方面,又受周礼的影响,提出婚姻应受到家庭和社会规范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作为浪漫主义珍品,《庄》、《骚》同受荆楚文化和古代神话的影响,都具有奇伟超拔的想象,都显示出一种独立不群的个体人格,另外,在艺术手法方面也有相似之处。但《庄》、《骚》浪漫主义精神产生的思想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对神话的接受形式亦多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4.
莫玉逢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7-20
《诗经》中有许多寄托怀人情感的诗歌,而这些诗歌中经常出现思念之人的一个动作,那就是“采”,诗人常以“采摘”作为思念怀人的一种方式。我们把诗中出现“采”字,且“采”字具有摘取、折取之意的诗歌,归类为“采摘诗”,并将它们分为以“采”字起兴的诗歌、采集某种植物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记录采摘的过程来表达喜悦之情的诗歌三类。 相似文献
5.
王慧敏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3)
《昭明文选》作为一部按文体选录各类文字佳作的总集,不论从文体分类角度还是选录作录、作品方面,都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文选》于“赋”之外另立“骚”体一类,是有其科学性和开创意义的;《文选》把“骚”居于“赋”与“诗”之后是与《文选》的性质及作者编纂目的相关的;从《文选》所录“骚”类作家、作品情况可以看出萧统既重“文”又重“质”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6.
王慧敏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2(2):93-95
《昭明选》作为一部按体选录各类字佳作的总集,不论从体分类角度还是选录作录、作品方面,都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选》于“赋”之外另立“骚”体一类,是有其科学性和开创意义的;《选》把“骚”居于“赋”与“诗”之后是与《选》的性质及作编纂目的相关的;从《选》所录“骚”类作家、作品情况可以看出萧统既重“”又重“质”的学观。 相似文献
7.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祭祀性质的诗歌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浓郁的宗教气息和鲜明的思想特征而自成一类,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经》中的祭祀诗所表达的内容有祭祀山川、祭祀农神等,但更多的是祭祀祖先的篇章。其突出的特点是浓厚的宗教观念与鲜明的政治目的,及对祖先、神灵的模糊刻画。展示的是人在回顾中追寻远祖的根源,将传统化为生存本领的一种精神努力。 相似文献
8.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65-68
作为诗话诗经学的重要成果,毛先舒在《诗辩坻》中对《诗经》多有阐释,他还以《诗经》为准的,从"诗之本源""诗之法""诗之用"等方面来构建其诗学大厦。毛先舒将诗歌的本源推溯至《诗经》,即所谓"归源《风》《雅》";他以《诗经》为标准论诗法,不但对《诗经》之章法韵律推崇备至,还以此作为作诗、评诗的准绳;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伦理功用,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 相似文献
9.
罗剑波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6-80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变乎《骚》”一语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在刘勰看来,体“资于故实”、数“酌于新声”是文“变”之“势”、“理”,而《楚辞》则是对这两者的集中体现。“变乎《骚扩者,实指《骚》(概指《楚辞》)为文“变”之典范。 相似文献
10.
武小林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22-2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其时代久远,对诗歌内容的诠释,分歧很大。而“美刺”说与“淫诗”说是传统的对《诗经》认识的两大误区,用历史的民俗的方法,辩驳了“美刺”与“淫诗”说。指出《诗经》中许多婚姻诗情诗,反映的是当时原始乱婚遗俗的孑遗。而儒家的礼教,就是对乱婚现象的纠正。 相似文献
11.
12.
历代学者对《诗经·国风》主旨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和阐述,汉代《毛诗序》从政治观念出发,对《国风》的解读与政治事件紧密结合,宋代《诗集传》从情感方面解读,将《国风》中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评为“淫奔之诗”。《诗经原始》通过“反复涵咏”的方式对诗歌文本进行分析,力图推究诗人原意。三者虽各有偏颇,但都为解读《国风》提供了新角度,都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诗经>怨刺诗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尖锐的矛盾斗争,暴露了上层统治集团腐朽糜烂的生活,对残酷的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表现了一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李小成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4,(6):6-12
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经文字,其中对《诗经》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汉书》所引之《诗》固是汉代版本,将其与今流行本勘比,自有其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母系氏族结束以后,随着男权的逐步确立,女性由社会的统治者渐变为男性的征服对象,变为"第二性".对于女性的审美观念也必随着社会文化变迁所带来的新特点,而呈现出不同于原始时期的新的风貌.<诗经>和<楚辞>的创作正处于这个社会文化变迁的时期,其中大量的女性描写,正好体现了对女性审美思想的转变,展示出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楚风的代表是《楚辞》;巴文化表征的却是音乐歌舞(巴渝舞);而蜀文化的本质原是桑蚕文化。由此,从《诗经》“二南”的成因入手,从微观上分析比较了“二南”中的有关篇章,找到了它的共同点和个别性,在比较研究中寻求其三者的交流与融合。蜀王族并非一脉相传,但与楚的先祖却同为颛顼,巴与蜀都参加了伐商之战,后两国皆受封,巴王族由周王朝敕予姬姓并娶姬姓女。巴与楚的官方语言应是中夏系统,而蜀国却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然而,这种文化交流又有其深刻的政治、军事背景。三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巴国成为蜀、楚文化交流的中介,所以,《诗经.周南.召南》就成为巴、蜀、楚文化融合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祭祀性质的诗歌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浓郁的宗教气息和鲜明的思想特征而自成一类,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经》中的祭祀诗所表达的内容有祭祀山川、祭祀农神等,但更多的是祭祀祖先的篇章.其突出的特点是浓厚的宗教观念与鲜明的政治目的,及对祖先、神灵的模糊刻画.展示的是人在回顾中追寻远祖的根源.将传统化为生存本领的一种精神努力. 相似文献
19.
张锦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0,(1):18-21
"以《诗》说《诗》"是一种探寻《诗经》本义的阐释方法,突破了汉代由《诗序》所确立的将《诗经》政治化的阐释传统,为《诗经》的审美阐释开辟了道路。在这种阐释原则的主导下,朱熹重申了《诗经》的情感本质和"言有尽而意无余"的审美兴味。对《诗经》本质的重新阐释,使得朱熹建立起一套与《诗序》所确立的"《诗》教"传统迥然不同的诗教体系,把诗歌教育的发生与实现机制理解为以"情"为枢纽的感兴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使读者"思无邪"。 相似文献
20.
CHU Da-qing 《长春大学学报》2007,(9)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祭祀性质的诗歌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浓郁的宗教气息和鲜明的思想特征而自成一类,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经》中的祭祀诗所表达的内容有祭祀山川、祭祀农神等,但更多的是祭祀祖先的篇章。其突出的特点是浓厚的宗教观念与鲜明的政治目的,及对祖先、神灵的模糊刻画。展示的是人在回顾中追寻远祖的根源,将传统化为生存本领的一种精神努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