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震深度的确定是地震预报的必备数据。早在50多年前,地震学家F·捷尔涅勒和K·瓦达季曾认为,地震仅仅发生在地表部分,但不久就被事实所推翻,因为以后陆续发现,在550~650公里深处同样存在着强烈的地震活动。苏联专家Б·古坚别尔格和Ч·里赫捷尔合作。对1934年6月29日发生在佛罗里斯海的一次地震作了详细监测,判明震中位置深达720公里。此外,根据国际地震中心统计到的1964~1980年的地震资料,其中135次就发生在650多公里的深处,而1971~1972年的几次地震还深达800多公里、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10月,七名意大利科学家因未能准确预测地震一审被裁定"过失杀人"罪名成立。法官称:拉奎拉地区的民众早在地震发生前6个月就感受到了震颤,然而,被告却向当地民众传递了不准确、不完全以及错误的信息,未能及时对地震的发生提出警示。辩护律师称: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次大地震曾被准确预报。2009年4月5日晚上,意大利国家地震中心的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学者5年前就已预测"雅安地震"?谣言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龙门乡等多个地区高达99%的房屋损毁,而宝兴县则与外界彻底失去联系,救援工作难以展开。不少专家指出,这次雅安地震应该是2008年汶川8级地震的余震,美国人甚至早在5年前就已经预测"雅安地震"将要发生。  相似文献   

4.
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强震关系研究实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民权 《科学通报》1994,39(22):2074-2074
地气耦合关系已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在地震孕育过程中,不仅震源附近,而且在其周围地区产生热异常和温度的重新分布,导致地壳内部各种热效应,从而可以观测到地震地热前兆异常,这种热异常为地震预报提供了重要信息,1971年傅承义教授提出了地震成因的“红肿”假说;1972年耿庆国应用旱震关系进行大地震中期预报研究;80年代傅子忠等人探索了利用地温动态观测进行地震短临预报,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强祖基等人通过卫星  相似文献   

5.
月亮与地震     
美国科学家指出:月球引力能使地球表面产生引力波而诱发大地震.他们曾预言在1987年和以后的几年里,当月圆或月缺时,加利福尼亚南部有可能发生大地震. 月球引力诱发大地震并不是美国科学家的新发现.我国地震区的群众早有这样的经验,他们认为:在农历初一、十五前后易发生地震.我国历史上有多次强烈地震发生在朔、望(月缺和月圆时)前后.例如1665年通县大地震,是在农历三月初二;1679年平谷大地震,是在七月二十八;1966年两次邢台大地震,一次在二月十七,一次在农历三月初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唐山,1976年的一个夜晚,人们被天空出现的火球和闪光惊醒了,第二天凌晨,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24万人死于非命,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有关这种神秘闪光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了,但这些神秘的闪光跟地震有关吗,或只是惊恐的民众编造的谣言?地震前的预兆人们在地震前看到奇怪的光不是第一次了。历史上有目击者报告,他们在地震前几天或地震期间都看到过橘红色的灼热光、蓝白色的冷光、火球或闪光。早在1755年,把远在瑞典教堂里的钟晃得丁当乱响的里斯本地震之后,哲学家康德就记载了这些警告性迹象:“在地震前8天,卡迪斯附近的地面上爬满了…  相似文献   

7.
1976年的一个夜晚,中国唐山的居民被天空中的火球和闪光惊醒了,第二天凌晨唐山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24万人死于非命,整个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有关这种神秘闪光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了,但这些神秘的闪光跟地震真的有关,还是一些惊恐之人编造的谣言?地震前的预兆人们在地震前看到奇怪的光不是第一次了。在历史上,据目击者报告,他们在地震的前几天或地震期间看到橘红色的灼热光、蓝白色的冷光、火球或闪光。早在1755年,把远在瑞典教堂里的钟晃得叮当乱响的里斯本地震之后,哲学家康德就记载了这些警告性迹象:“在地震前8天,卡迪斯附近的地面…  相似文献   

8.
因对地震引发的核电站泄漏等次生灾害的关注,3月11日发生的这次日本有记载以来最大的地震反而关注度减少,但是全球地震和地质研究专家却一直在高度关注和研究这次地震带来的影响。这场比许多人的预计要大得多的强地震对日本乃至全球其他地方的地震危险性意味着什么?有地震学家已经提出此次日本强震颠覆了传统地震规模假说,当然更多的学者还在观察和积累数据中。以下一组文章想通过这一话题的探讨,引起更多人对我们生活的星球的地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早在公元132年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时,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地震是远方传来的地面振动.从波动观点对地震的认识是本质性的.近代地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很大程度上是由研究地震波传播的知识体系所支撑的.  相似文献   

10.
在龙门山中、北段发生汶川Ms8.0级特大地震5年之后,2013年4月20日在龙门山南段发生了芦山Ms7.0级地震。基于芦山地震基本特征及其所处的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地貌水系特征、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分析芦山地震发生的区域地质背景,并探讨2013年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之间的关系。初步获得以下认识:①芦山地震并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它们是两次独立的地震,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汶川地震可能促进了芦山地震的发生;②下地壳流向上仰冲可能是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共同的成因机制,这一成因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之间的空区;③龙门山南段在山前发育多条断裂和褶皱带,使得这一地区由北西向南东的应力在山前多个断裂和褶皱带得到一定的释放,因此不具备发生类似汶川地震这样特大地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自1994年以来,北京减灾协会与市政府顾问团减灾专家组的数以百计的科技专家,在不同灾种上结合2008年“安全奥运”建设的致灾风险源开展了研讨,也提出了经过论证的“安全奥运”风险排序指标。北京灾害形成的原因都有哪些呢?首先,北京地处我国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带,有较重的旱、涝、风、雪、雾、雷等气候灾害。其次,北京地处华北地震带北翼,受河北、山西地震带“静中总动”危险之包围,历史上属中国6大古都唯一多震的国都。近3800年的统计北京处在6大地震带包围之中,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80次,其中7级以上大震6次。早在1994年全国地震减…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以来,海地、琉球、智利、青海玉树先后发生7级以上地震,特别是2月27日的智利8.8级地震后.3月4日我国台湾高雄发生6.7级,4月14日青海玉树又发生7.1级等地震.地震现象随之再次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网上出现了“关于地震预言”的各种帖子,多个地区出现地震谣言,更有甚者,还将本年度地震活动与电影《2012》所述的科幻情景挂钩,大有“世界末日到来恐慌症”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13.
张国民  吴忠良  李丽 《科学通报》2002,47(5):391-391
第三届国际大陆地震讨论会将于2002年9月16~19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一个系列性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每10年举行一次.前两届国际大陆地震讨论会分别于1982和1992年召开. 大陆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危害很大的灾害.1990年伊朗鲁得巴尔大地震造成4万人死亡;1993年印度拉土尔地震死亡上万人;1994年美国洛山矶地震造成2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造成  相似文献   

14.
Juli.  BR 王永安 《世界科学》1991,13(7):17-17,22
1985年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曾预报,在1993年之前,很可能就在1988年1月左右,加利福尼亚Parkfield附近的圣·安德鲁斯断层上将发生一次6级地震.其根据是那儿曾发生过的地震的规律性.在历史上,大型地震曾分别于1857年、1881年、1901年、1922年、1934年和1966年在那儿爆发,而且虽然早期各次地震的规模和地点都是不确定的,但根据最近期地震的完好记录,却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超强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泄漏,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和高度关注,再次引起公众对核辐射的恐慌.  相似文献   

16.
正汶川地震发生已经十年了.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汶川地震未能预测,是中国地震工作者心头永远的痛,对地震预测研究的反思是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地震局系统反思报告认为,"汶川地震未能预测,一是地震成因尚不清楚;二是地震前兆机理尚不清楚;三是经验预报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四是地震前兆时空演化特征尚不十分清楚;五是尚未形成全球地震预测研究机制[1]".反思注意到"地震预测基础性研究落后",认为:"当今的地震预报仍处于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地震灾损特点、受灾居民关注重点和地方政府关注重点3个方面为切入点,在寻找如何进行震后重建起步的方法上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刘成 《科学之友》2008,(8):112-113,115
文章从地震灾损特点、受灾居民关注重点和地方政府关注重点3个方面为切入点,在寻找如何进行震后重建起步的方法上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天文时纬异常与阿根廷San Juan地区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静  曾志访 《科学通报》1997,42(19):2106-2108
1 时纬残差的取得及地震资料的选取 早在唐山地震发生后,李致森、张国栋等发现强震发生前,天文测时测纬残差会发生较大异常.许多研究表明,这种现象是一种地震前兆.特别是已有学者利用这一前兆成功地预报了六次发生在云南天文台附近的中强震. 北京天文台的 Ⅱ型光电等高仪于 1992年搬往阿根廷 San Juan大学天文台执行中国科学院和阿根廷国家科委的合作项目,开展全天等高星表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工作,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观测结果. San Juan地区属地震多发区,它毗邻 Andes山脉,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San Juan天文台原有的一架丹容等高仪一直从事地球自转参数及星表的观测任务.本文正是取这架仪器 1970~1987年累计 17 a的观测数据处理时纬残差,研究时纬残差的长期变化与台站周围地震的活动关系. 光学天文时纬残差是指某架仪器的天文时间和纬度观测值扣除地球自转变化影响后的剩余部分.某仪器测时残差RT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20.
夏正楷  张小虎  楚小龙  张俊娜 《科学通报》2009,54(12):1742-1748
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2005~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荥阳市薛村附近的南水北调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在薛村遗址揭露出大量的古地震遗迹, 主要有地堑、地裂缝和古代文化遗迹的错位等. 根据古地震遗迹与文化层(或灰坑)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步判断古地震发生在商代前期, 大致时间在二里岗下层晚期到二里岗上层之间, 进而通过灰坑中木炭的AMS14C测年, 确定这次古地震发生在(2910±35)~(3165±35) a BP (或(3160±35) a BP)之间, 亦即日历年龄1260~1520 BC(或1510 BC)之间. 薛村史前地震遗迹迹象清楚, 年代确凿, 填补了中原地区这一阶段古地震记录的空白. 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对史前地震的了解, 拓宽了古地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而且也为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工程, 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