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环三磷腈-咪唑氢键体系的超分子液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六(4-羧基苯氧基)环三磷腈(CTPacid)与棒状型咪唑衍生物(I)形成的氢键超分子复合物,并研究了复合物的液晶行为.结果表明,复合物能呈现层列液晶A相(SmA),讨论了烷氧基链的长短,数目对复合物超分子液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立方液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油单油酸酯(MO),嵌段共聚物((PEO)99-(PPO)67-(PF0)99,F127),水立方液晶体系在水中分散可形成立方液晶颗粒分散体系,该分散体系可作为药物缓释的载体、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动态激光光散射法测试了立方液晶颗粒的尺寸,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了甘油单十四烷酸酯(MM)、甘油单十六烷酸酯(MP)、F127以及不同溶剂对立方液晶颗粒包结阿司匹林或咖啡因缓释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体系中加入MP后,可提高阿司匹林的释放效率;而MM的加入则降低药物的释放效率,F127的质量分数达到一定值时,对药物缓释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制备前体时,使用不同的溶剂,包结药物的释放效率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小角 x 射线散射法(SAXS)研究了 CH_2Cl_2分别对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液晶结构影响的机理。通过比较得知,CH_2Cl_2对PC 和 PE 液晶结构影响不同之处,主要是 PC 和 PE 结构不同所致。在 CH_2Cl_2的作用下,PC 液晶态从 L_β相经过 L_α相最后变成 LH。而 PE 液晶态却从 L_β相经过 L_α相最后变成 H_Ⅱ相。说明电偶极矩 M≠0的物质有使“棒状”的 PC 液晶态形成片层六角形的机理,对“锥状”的 PE 液晶态却有诱发其形成 H_Ⅱ相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谱法研究了甲基橙(M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酸性条件下的结合反应机理,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对 MO-BSA 复合物吸收光谱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解释。实验结果表明,MO 与 BSA 分子主要通过疏水相互作用结合。  相似文献   

5.
 从对-硝基苯甲酸与胆甾醇出发,采用DCC、DMAP酯化法一步合成了对硝基苯甲酸胆甾醇酯,产物结构经核磁、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测试得到证实;化合物的液晶行为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化合物为具有胆甾相的液晶分子,建立了化合物形成胆甾相的分子组装模型,并分析了化合物从晶体结构到液晶相结构转变过程中分子自组装结构的变化过程.通过对比,讨论了苯环上的取代基对苯甲酸胆甾醇酯衍生物液晶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三苯基吡啶为中心核,周边通过酯键键连末端带有柔性烷氧基链的苯甲酰基,合成了一类新的星型液晶分子,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对这类物质的液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末端柔性烷氧基链的增长,该类化合物能呈现向列液晶相及柱相.分子中不相容部分的微观分离作用及分子间的π-π电子堆积作用被认为是这类化合物进行分子自组装呈现液晶行为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简单分子轨道(MO)理论和自洽场MO理论的计算公式和求解方法,以及几种常见的简单MO理论。  相似文献   

8.
利用解偏振光强(DLI)、广角X-射线衍射(WAXD)及密度测定等方法,对目前国内外尚有争议的聚合物液晶态相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就聚合物液晶相的均相异相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聚合物液晶相仍是一个异相系统,但由于聚合物处于液晶态时,分子排列比较规整,加之其特殊的粘度特性,致使液晶体系中液晶的不完善程度较结晶的不完善程度小,也即液晶度高于结晶度,从而解释了聚合物由结晶态进入液晶态时解偏振光强突然增大的反常行为。  相似文献   

9.
影响液晶相态的因素有氢键作用,间隔基长度。化合物的纯度叫等。本文报导了几种低分子模型化合物的合成和其分子间氧键作用对低分子化合物清亮点(clearing point)和液晶相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型介晶光致液晶取向剂的合成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新型光致取向剂 ,通过硅氢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液晶高分子光致取向材料——对烯丙氧基肉桂酸对丙氧基苯酚酯接枝聚硅氧烷 (PSPAC)。并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和偏光显微镜进行表征 ,确定其相变温度和液晶织构。热降解机理的红外研究表明这是一种热稳定性远远优于传统光致取向材料聚乙烯醇肉桂酸酯的新型液晶光致取向剂。线性偏振光聚合 (L PP)取向法实现了液晶分子良好的垂直和平行取向 ,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曝光后不同的液晶分子取向状态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应用格点规范理论的哈密顿量具有的扩充立方体群对称性,将3种常见的Wilson圈分别组成的线性空间分解成该群的不可约表示的子空间的直和,从而得到了具有确定角动量,宇称和电荷共轭宇称的胶球波函数.这些胶球波函数可应用于确定胶球质量、寿命和衰变方式等胶球物理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ZnO-TiO2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对其微晶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以甲基橙作为模拟降解物,结果表明,改变水和乙醇的含量以控制溶胶向凝胶陈化的时间影响ZnO-TiO2的催化活性.当n(Zn)∶n(Ti)为3∶15、煅烧温度为500℃时产物催化效率最好,紫外光照5 h,降解率为96.4%.XRD结果显示,ZnO-TiO2主要以锐钛矿相TiO2和立方Zn2TiO4晶相存在,且Zn2TiO4晶相在n(Zn)∶n(Ti)≥3∶15时才会出现.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显示,相比单纯TiO2,Zn O-TiO2吸收边蓝移.  相似文献   

13.
Oleic acid was used as a raw material to synthesize mo-noolein by means of esterifying and ester exchanging. Through synthetically judging every possible influential factor, a new method was found to synthesize moloolein under moderate condition. Then, monoolein was applied as a main component to mix with Polyoxyethylene alkyl-phenol ether Sodium Phosphate and Polyoxyethylene al-kylphcnol ether - 10 for preparing a new kind of wool lubricant. The testing its performances in wool spinning were conducted.  相似文献   

14.
15.
从Nationll7出发,制备了H^ 、Li^ 、Na^ 3种不同阳离子类型的Nation膜,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极性有机小分子增塑剂碳酸丙烯酯(PC)与3种阳离子型Nation膜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C的加入能和阳离子发生很强的络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Nation膜体系的离子簇结构,从而促使盐的离解,导致体系电导率的提高;此外,PC羰基与Li^ 离子之间的络合作用要强于其与H^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AOT/异辛烷/水油包水型微乳液中水分子的O-H伸缩振动吸收峰和AOT分子中的羰基、磺酸根伸缩振动吸收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子的O-H伸缩振动在3050~3750cm  相似文献   

17.
以鲤鱼(Cyprinus carpio)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条件下将90尾体重为(8.12±1.30)g的实验鱼平均分成0 h锻炼组(对照组)、6 h锻炼组和12 h锻炼组,以60%临界游泳速度(Ucrit)持续运动锻炼15 d,每天锻炼时间分别为0、6和12 h;随后对实验鱼进行Ucrit、耗氧率(MO2)和快速启动(Fast-start)的测定。结果显示,经过运动锻炼鲤鱼幼鱼的Ucrit和Fast-start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提高,但6 h锻炼组的实验鱼在30和36 cm.s-1的流速下MO2显著降低,而12 h运动锻炼组的MO2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在低于Ucrit流速下的适度的运动锻炼可能会提高鱼类在该流速下的能量利用效率,而高强度的锻炼则会使它们的基础代谢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一组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群,与免疫反应或敏感性密切相关,鸭 MHC I 区域全长 36. 8 kb,由 TAP1、TAP2 和 5 个 MHC I 拷贝基因( UAA-UEA) 组成。HBK-SPF 鸭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的无特定病原体种鸭,分为 B 和 Q 2 个品系,已封闭繁育了 7 个世代。本文在鸭 MHC I 区域筛选了 4个微卫星位点,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发现 A 位点具有多态性,为( GT) n 的重复结构,第 6 代 HBK-B 和 HBK-Q 的31 个个体和第 7 代 的140 个个体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直接测序,在重复结构之前的 108bp 中,发现了 4 种纯合单倍型和 6 种杂合单倍型; B 位点未得到目的产物; C 位点位于 MHC I 拷贝基因UDA 和 UEA 之间,扩增结果与 UAA 和 UBA 之间序列高度同源,无法判断基因型; D 位点表现为单态,为( ATA) 15的固定重复结构。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鸭 MHC I 基因结构和建立家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多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基泡沫的稳定性,发现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稳定二氧化碳泡沫的效果比较突出。以SDS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体系对比,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泡沫体系中二氧化碳分子的增溶、扩散等行为以及泡沫液膜中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排布规律,并采用FT-IR探测二氧化碳透过泡沫液膜的透过性。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表明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可增溶在泡沫液膜上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间,并与水分子有相互作用,可渗透进入泡沫液膜,在泡沫液膜内增溶,因此二氧化碳分子透过液膜的扩散能力强,泡沫聚并破灭速度加快。SDS分子疏水链在泡沫液膜界面层内排列致密,液膜内二氧化碳增溶量小,二氧化碳分子透过SDS泡沫液膜的扩散速度较慢,因此泡沫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