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颗百米直径的小行星,爆炸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200倍。这样的威胁是千年一遇,听起来是小概率,却是实实在在的风险。未来的泛星计划,就是要紧紧盯住每一颗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3.
米尔 《科学大观园》2012,(21):26-27
很多人都知道6500万年前恐龙是如何被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消灭掉的故事。但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理论称,恐龙能够幸存下来,可能还要感谢另一颗小行星——2.01亿年前,一颗小行星可能为恐龙扫除了所有竞争者,让它们升级到食物链的最顶层,地球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工人农民中掀起了一个学习多种技术,力争成为精通十八般武艺的“多面手”、“万能人”的运动:这不仅是为了适应现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命的需要,而且是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小行星是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而体积较小的天体。汉语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出现“小行星”一词,1855年的《地理撮要》和《博物新编》是最早出现该词的两种文献。“小行星”应该是英语minor planet的汉译。  相似文献   

6.
这是两张令人惊艳的美女照片,一张是科学发明杂志的封面人物,另一张则是电影的剧照,照片中拥有完美容貌和迷人气质的女子是同一人.她就是被誉为“史上最美科学家”和“跳频技术之母”的海蒂·拉玛。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世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一些人相信地球拥有从“全球变暖”伤害中“自愈”的能力,另一人则相信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难以想象的自然灾难。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更是耸人听闻地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行星地球和人类自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设想出了10大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怪招”。  相似文献   

8.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2,(13):62-64
今年6月6日上演罕见"金星凌日"天象,下次"金星凌日"将等105年:科学争议——今年6月6日天空中上演了罕见的"金星凌日"天象,当时金星和太阳、地球排成了一条直线,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看到一颗"黑痣"(金星)缓缓划过太阳的脸庞,而下一次"金星凌日"天象将等到2117年。虽然金星的大小和地球最接近,它的直径为7521英里,仅比地球小5%,但金星表面温度却高达480摄氏度,大气压  相似文献   

9.
奥特弗利德.赫费从政治-社会的角度对科学家所扮演的公民角色进行分析,将其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并指出各自的特征:作为经济公民的科学家:劳动、经济形态、社会正义性;作为国家公民的科学家:社会参与的扩大、多层次的协商、荣誉;作为世界公民的科学家:文化的共存、价值的兼容、世界性的援助。通过分析可以展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定位和道德维度,也可看出科学对于当代文化问题所开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艰苦奋斗、低调谨慎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标签,但颜宁与他们不同,她活得本真、自我,她的"业余活动",和严肃媒体上不时传出的"颜宁课题组又有科学新发现"的消息一起,拼凑出她的公众形象。见到颜宁那天,她戴一顶蓝色毛线帽,身穿短款夹袄、运动裤,脚蹬运动鞋。一见面,她就提议:"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们出去走走吧!"边走边说,她双手抚弄着帽子两边垂下来的毛线球,用活泼的语调说:"我特别喜欢这顶帽子,因为这是  相似文献   

11.
木子 《科学大观园》2012,(21):62-65
今年3月16日开始上映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异星战场》,讲述了美国内战时期的前军官约翰·卡特无意中从地球穿越到了火星的"科幻传奇",由于引力不同,卡特在火星上顿时变成了力大无穷、弹跳如飞的"超人",也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地球"一词最早见于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全图》(1600)。这幅图原版已失传,但摹本收录于冯应京的《月令广义》。通过摹本可探得原图的一些信息,"地球"一词在图中的出现便是其中之一。后来该词经在华传教士的沿用而得以推广,还传到了日本。"地球"并非如王力所认为的是魏源在《海国图志》(1852)中创造的新词。  相似文献   

13.
人类智能足以击败任何机器。现在科学家正在努力利用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建造一个"人脑"。它意图把迄今发现的有关大脑的所有信息结合在一起,并在屏幕上复制它们,甚至达到单个细胞和分子的水平。如果这项工作取得成功,它将彻底改变人们对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等毁灭性神经系统疾病的了解,甚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是如何思考问题,以及做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哥白尼虽未突破亚里士多德地球理论的框架,但在理论预设上做出了重要革新。这主要体现在:在地球的动静与形状上,亚氏认为地球是静止的球体,哥白尼则将“地球在运动”作为预设并据此推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在地球的组成上,亚氏认为大地仅在位置上承接着大气,哥白尼则将大气与大地连接了起来;在宇宙论上,亚氏认为地球居于地界,哥白尼则使地球成为了天体;在理论体系上,亚氏将地球的存在作为元素理论的后承,哥白尼则预设了地球的存在与运动。根据其革命性预设建构理论体系,由此成为哥白尼的天文学创举。  相似文献   

15.
夕文 《科学大观园》2012,(18):30-30
有报道称科学家近日成功培育出世界首批转基因婴儿,这30名健康宝宝在出生前都经历过一系列基因科学实验。该事件在美国甚至在全球都激起了关于伦理的激烈争论。据介绍,目前已有其中的两名婴儿接受检测,科学家发现他们身上含有来自三位“父母”身上的基因。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黄蜂,它们开启生命之旅的方式非常恐怖:从内到外地吃光另一只活生生的黄蜂。尽管五倍子蜂(黄蜂的一种)会钻进树干里面静待成熟,但这些藏身之处并没有它们所想的那么安全,因为一种新发现的寄生黄蜂会将卵产在五倍子蜂钻出的树洞中,孵化出的  相似文献   

17.
<正>午夜时分,躺在床上睡觉的你突然醒来,看到房间里出现一个可怕的影子,想大声叫,但根本张不开嘴。据统计,40%的人会在一生之中的某个时刻遭遇这种可怕的现象。如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了这种怪异经历背后的原因,他们指出这种现象与大脑内的一个区域出现混乱有关。这个大脑区域拥有一幅描绘"自身"的神经地图。神经学家巴拉德?加拉尔说:"大脑的部分区域可能存在一  相似文献   

18.
普朗克原则指出,年老科学家比年轻科学家接受新理论的速度更缓慢。本文试图在社会语境下分析年龄在科学创新接受度方面的影响,包括认知和动机因素、结构因素以及科学评估的语境。研究认为,相关实证研究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普朗克原则,年龄并不是抵制新科学理论的强相关因素,在新科学理论被接受过程中年龄的影响受其他多种因素作用,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家对新理论的接受和选择,但其选择的背后因素是认知的差异。年龄效应的复杂性体现在,年轻科学家和年老科学家职业生涯的差异使其在接受新理论时所面临的社会风险及认知语境不同,或者还有其他影响科学变更的因素。因此应该摒弃"年老科学家必然导致对新理论的抵制"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从本期起,我们新开辟了《提问题》一栏。在这里所提出的问题,有科学在进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有尚未得到圆满解释的科学实验中的事实;有关于解决某些科学问题的设想,供各方面的同志思索、考虑。本刊欢迎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工作者,以短小、精炼的形式将科学技术工作中那些有重大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提出来,以便活跃思想,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通过讨论和研究,促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正>一项新研究首次量化了长跑和自行车等耐力运动不可逾越的"上限",同时发现,怀孕的代谢量与一场超级马拉松相似。马拉松运动员似乎有使不完的劲,然而事实证明他们最大的障碍恰恰是自己的身体。新研究首次量化了长跑和自行车等耐力运动不可逾越的"上限",同时发现,怀孕的代谢量与一场超级马拉松相似。长期以来,生理学家和运动员都对人体自身的极限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