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歌手朱迪科林斯曾与座头鲸一起歌唱,使“自然音乐”风靡一时。他那融合了热带各种动物叫声的唱片《雨水之声》曾在排行榜上居高不下。不过,动物到底会不会唱歌呢?美国《科学》杂志载文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走过的三十年,正是中国元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来,《自然辩证法通讯》对于中国元科学研究的发展不仅起着见证和记载的作用,更是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如果说,《自然辩证法通讯》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的定位,以及“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史”栏目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历史学在中国发展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反进化论立法运动,把法律、科学与宗教密切地联系起来。本文从“巴特勒法案”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对“斯科普斯案”涉及的科学、宗教和法律问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美国社会中法律、科学与宗教的独特性,为深入理解三者之间的复杂互动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9年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天文年”。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他手制的世间第一架折射天文望远镜巡视夜空,终结了几千年的肉眼观天的“望远镜前天文学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到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现代天文学新世纪”。20世纪上半叶,天体物理学兴起,在古老而经典的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中,新词大量出现。20世纪下半叶,随着射电波段的开启,  相似文献   

5.
2009年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天文年”。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他手制的世间第一架折射天文望远镜巡视夜空,终结了几千年的肉眼观天的“望远镜前天文学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到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现代天文学新世纪”。20世纪上半叶,天体物理学兴起,在古老而经典的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中,新词大量出现。20世纪下半叶,随着射电波段的开启,  相似文献   

6.
重视研究低成本小卫星和虚拟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下半叶肇始的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新目标。美国人认为“航空航天产业将成为21世纪美国领导地位和力量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军事和教育事业的演变充分地表明,建立强大的、自主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相关的科学技术,是保证经济繁荣,国家安全,捍卫主权,推动科学新发现,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战略方向。近几年出现的下列几项重大科学事件就足以体现航天技术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19世纪,美国物理学一直处于世界科学的边缘.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到二战结束这短短的20年间,美国物理学经历了转型、崛起的重要时期,这些机遇的接踵而至是众多复杂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美国实用主义科学传统带来了科学启蒙运动;留德学潮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美国培育了现代物理学的土壤;20世纪20年代欧洲伟大学者的频繁访问为美国带来了睿智的思想火花;希特勒无偿赠送的"礼物"为美国物理学的腾飞增添了翅膀;美国人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把握了机遇;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迅速成为世界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要得主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8.
纵观20世纪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80年代的科学哲学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功能。所谓承前,就是承继“五四”以来科学哲学发展的传统;所谓启后,就是开启中国科学哲学发展的新开端、新阶段。我们回顾历史发现,踟年代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与《自然辩证法通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从《自然辩证法通讯》可以看到这一阶段中国科学哲学再生、起步与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避雷针”一词最早见于日本。1872年,在日本的一本德日词典中,该词用来对译德语的Blitzableiter(避雷针),此后逐渐流行。20世纪初,“避雷针”进入中国,如在《世界通史》(1903)和《日本法规解字》(1907)中,均能找到例证。不过有人认为,“避雷针”这个名称不是很适合,于是出现了“接闪杆”。理由是这个名称比较科学,符合这种装置的原理。但实际情况是,用“接闪杆”的人少,用“避雷针”的人多。  相似文献   

10.
2005年被汤姆森科学信息研究所定为“庆祝之年”,原因之一是ISI的“世纪科学”项目完成并加入Web ofScience,ISI收录的科学文献数据因此回溯到了1900年。ISI出版的《庆祝之年》专刊列举了20世纪的突破性科学成就,克隆领域的突破中包括:中国科学家在1981年培育出第一条克隆鱼——鲫;1996年,第一只用成年羊细胞的DNA克隆的“多利”羊诞生;韩国科学家黄禹锡等在2003年培育出第一个人类克隆胚胎,并提取出干细胞——当时黄禹锡伪造论文的丑闻还未揭发出来——编者注。对培育出第一条克隆鱼的中国科学家来说,这一认可实在是太晚了。其实,早…  相似文献   

11.
据科学家分析,著名的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正在海底逐渐瓦解,因此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抢拍了纪录片《重返“泰坦尼克号”》,并于当地时间2004年6月7日晚9点,在全球电视网络中直播了此次拍摄的海底回传画面。中国观众会在7月份的《神奇的地球》节目中欣赏到这一精彩特辑。拍摄初衷:“泰坦尼克号”正在沉睡中灭亡“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最大、最豪华的客轮,在由英国南安普敦驶往美国纽约的首航途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沉入海底,船上1500余人丧生。后来的电影《冰海沉船》和《泰坦尼克号》都反映了这一事件。国家地理频道的负责人表示,最近的…  相似文献   

12.
今天能有如此多尊贵的客人前来出席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在敝所建立伙伴小组的揭牌仪式,我深感荣幸。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编史学传统的国家,自司马迁的《史记》开始,某些涉及我们今日之“科学”、“技术”概念的题材就被包括在历代王朝的正史当中。沿着这一传统,20世纪上半叶有一些中国  相似文献   

13.
评《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 [1](以下简称《结构》)算得上是 2 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其影响不仅仅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 ,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对于从事科学史研究的人来说 ,《结构》当然是一本必读之书。近来因准备开设“科学史导论研讨班”课程 ,自然要把《结构》列入该课程的必读参考书目。但大陆的老译本现已不易找到 ,正巧我在书店中看见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结构》新译 …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7,(5):7-8
包括破译尼安德特人DNA密码、对世界上不断萎缩的冰川的研究在内的多项成就跻进了本年度科学突破排行榜十甲。俄罗斯数学家格里高利·佩雷尔曼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显然最能打动《科学》杂志评委的心。《科学》是最为重要的美国科学杂志,赫赫有名的“庞加莱猜想”则被称之为数学界的一个百万美元挑战。  相似文献   

15.
25年,《自然辩证法通讯》追求真、善、美的步伐始终未停;25年,笔者深切感悟《自然辩证法通讯》的真、善、美。 真特指真理与真实。真理、真实中闪现《自然辩证法通讯》坚毅地追求。1979年创刊至2003年最近的第2期。“人物评传”栏目持续登载144位科学家、人文学家,系统介绍其人其事。特别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与以玻尔为代表的科学家的世纪之争,涉及整个20世纪物理科学前沿;以李政道、李远哲、崔奇为代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概念定义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技术概念:定义的考察高技术一词的英语是High Technology,缩语为high-tech。人们一般认为这个概念源于美国。当前一般公认的高技术领域的形成是20世纪中叶的事情。因此,具有特定内涵的高技术概念的出现时间也不会逾越这一时期。我们至今所见到的比较早的有关高技术的正式定义,是在美国国家科学院1971年出版的《技术和国际贸易》一书的“考察当前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一文中。美国商务部1985年出版的一份题为《美国高技术贸易与竞争能力》的报告,对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是从1965年开始的。([1],p.8)美国从1981年开始,出版了以“高技术”命名的专业刊物——High Technology月刊。1983年出版的美国《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辞典增补9000词》中,收入了高技术的词条。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4,(11):10-11
一般来说,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被称为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当然在时间划分上还有另外两种或窄或宽的分法:“窄”法认为这一时期仅限于1936年至1942年这几年,而“宽”法则认为应以坎贝尔任《惊奇》主编的时间(1930~1970)为限。但无论怎样划分,这一阶段都是科幻文学最鼎盛的时期。在20世纪20至30年代,西方科幻文学市场松散凌乱。其时在美国街头出现一种“10美分丛书”,里面充斥了半人半妖、英雄救美一类简单廉价的庸俗科幻故事,严重地败坏了科幻小说的声誉,给科幻文学带来了极坏的影响,这一局面直到科幻作家兼编辑雨果·根斯巴…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士顿科学哲学研究》丛书主编、波士顿大学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中心主席、马克思主义者R.S.科恩教授应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邀请,到北京作系列讲演。他讲演的主题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报告的内容主要是介绍马克思对科学及其社会功能的理解,介绍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哲学思潮以及本世纪后期对科学的历史的理解之间的关系。报告于9月17、18、20、21、22日上午举行。听讲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名学者或学生。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通讯》已走过25年的历程。在这四分之一世纪的风风雨雨中,不管时代的潮流如何,她总是坚守科学的精神气质,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影响。《自然辩证法通讯》所具有的科学的“精神气质”中,最重要的就是客观、公正。这就是说,评价一个科学  相似文献   

20.
数学与关于生命的思索,两者相互锚定,具有深度的耦合性:数学是理性生命追问自己存在的重要方式。但历史上两者发生了形式上的疏离。20世纪“哥德尔革命”终结了数学对统一公理体系绝对确定性的追求,也深刻地重构了生物学。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基因组学体现了生物学与新的“元数学”的相容。基因组学由关于“相互作用”的“组学”思维、多元化离散性数学实体、“共享抽象”方法塑造,超越了传统生物学对特殊物质成分的依托、关于生命本源假设之结构、关于物种关系的类比思维。这令数学与“生命”的耦合重新显式化,即以非线性、递归、反馈投射等为旨趣的复杂性思想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