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管理研究》2016,(5):65-68
为探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利益协同机制问题,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对辽宁省三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织架构、利益分配、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比较,剖析其利益协同机制。结果表明,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利益协同机制的关键要素为知识产权界定、主体权益分配与研发风险补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协同创新中心是多系统、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独立性实体机构,不同主体间利益需求不尽相同,同时协同创新中心利益分配具有复杂性、协商性和动态性等特点。通过对协同创新中心各利益主体需求及分配特点进行分析,将理事会制度引入作为协调协同创新中心各方利益平台,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于调动各利益主体积极性、促进协同创新中心稳定持续发展、实现各主体共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立程 《科技信息》2014,(4):106-107
在协同创新机制下,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的归属及相关利益分配的问题是协同创新团队中各主体需面对的难题之一。本文首先阐明了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法)的密切关系,然后对协同创新团体的各主体在知识产权(专利权)归属和相关利益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依据《专利法》等法律法规给出了解决相应知识产权(专利权)问题的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4.
协同创新是打破创新壁垒,整合创新资源,实现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和绩效的有效组织方式。囿于协同创新主体的利益冲突和文化差异,高校在参与协同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和制度性障碍。经研究证明,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以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和产业链融合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探究,指出了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理念,给出了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并对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的利益分配、组织建设、监督考核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价值链和供应链融合下,构建众创空间、新创企业、风投机构三方协同创新博弈模型.分析协同创新过程中各主体的策略抉择,并结合Matlab仿真展示参数变化对演化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创企业高收益分配系数下,众创空间选择参与协同创新,风投机构选择拒绝参与协同创新;新创企业低收益分配系数下,各主体均选择拒绝参与协同创新.中、低强度支持力度可以促进三方协同创新有序发展,且支持力度越低,新创企业和风投机构向协同创新方向演化速率越快;反之,高强度支持力度则会抑制各主体协同创新发展.供应链协同强度为中、高强度时可以促进三方协同创新有序发展,且协同强度越大,越有利于各主体向协同创新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成都双流机场容量资源评估需要及其流量分配中的问题,进行了机场容量与流量分配协同优化的供需平衡策略研究.采集历史的机场日常容量运行数据,利用容量包络线法来逼近机场实际容量和极限容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整数线性规划方法建立机场容量、进港和离港容量三位一体的协同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查明了机场容量资源,并实现在不扩大机场容量情况下,通过对机场容量与进港和离港初始容量需求进行协同优化,最大限度满足交通需求,做到供需平衡,降低交通拥堵和航班延误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萍乡市地方政府在面临不得不走协同创新道路以及具备走协同创新道路这个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是尊重市场规律的顺势而为;其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经验做法,也是老工业城市产业升级的成功路径。协同创新中出现的合作稳定性欠佳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需要中央政府从顶层设计层面高位推动以及协同创新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邱巳林  周直 《河南科学》2022,(10):1712-1720
为研究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EOD(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中各参与方利益的公平、合理分配,在利用Shapely值法进行初始利益分配的基础上,基于累计前景理论和毕达哥拉斯模糊集的TOPSIS法综合考虑资源投入、风险分担、贡献度、努力水平和合同执行度五因素对利益分配的影响度,用利益分配影响因素修正初始Shapely值,建立了Shapely-TOPSIS利益分配模型,并计算利益各方应最后获得利益额.算例研究表明,该模型优化后的EOD模式中各参与方利益分配更加合理,有利于推广EOD模式,实现有效正循环,促进社会资本流向生态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管理研究》2017,(3):18-21
通过研究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法律,并对协同创新团体的各主体在知识产权转移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有关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对策建议,同时还深入分析协同创新的知识产权成果分享和利益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