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LPG气敏元件批量测试分选系统硬件设计.对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叙述,给出了系统硬件电路的实现方法.该测试分选系统已经在生产中应用,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LPG气敏元件高效、准确的批量测试分选,已经成为LPG气敏元件生产中的重要装备.  相似文献   

2.
雷达导引头的测试是其研制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快速便捷地完成对雷达导引头性能指标的测试,提高批生产中雷达导引头生产效率,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机内测试系统。文章论述了该测试系统的原理和组成,以及软件、硬件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结合总线通讯技术实现对可编程仪表的控制,实现测试的高精度和测量的高效率,并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传统油泵生产中的功能性测试已无法满足共轨高压柴油泵的紧密性要求,因此,在共轨高压柴油泵生产中应建立先进行功能性测试再进行紧密性测试的系统.为了验证该测试系统的有效性,采用激光焊接仪在泵的吸油阀座上焊接颗粒,模拟油泵中常见的颗粒故障,测试不同颗粒影响下油泵的紧密性.试验结果表明,最小焊接颗粒(13μm)的油泵虽然通过功能性测试,但未能通过紧密性测试.该测试系统可提高检测油泵紧密性的能力,并已成功应用于柴油泵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4.
目前,很多油田都已经引入了新技术,有效的提高了油田的生产效率。其中薄层电阻率测井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开采中对油井的测试精度,特别是在测试有效储层这方面,能够准确的得到油储层的电阻率。按照电阻率的要求计算出油层表面沙层的厚度,提高的计算的准确性,也弥补了以往测试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了油田的开发生产效率。该文主要研究薄层电阻率测井技术在油田中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AGC伺服油缸设计和生产的技术要求,建立测试平台,对伺服油缸静态和动态指标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采用对称布置的双位移传感器结构,二级高精度伺服阀,控制系统采用位置闭环和压力闭环控制.测试后,得到了活塞腔保压压力及活塞杆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AGC油缸的阶跃响应、频率响应特性.油缸的启动摩擦力、动摩擦力特性及活塞杆的偏摆特性.经过测试的AGC油缸已经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半导体测试生产中设备利用率、按期交货率和较低的在制品水平,改进改进半导体测试系统性能,本文提出了不同工件混合生产与设备专用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并在现有的MODD调度方法基础上,加入了设备切换准备时间的影响.用双向选择的方法,进一步改善了调度方法,减少了设备切换次数和切换时间.通过在仿真模型中的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何涛 《科技资讯》2011,(6):143-143
电路板在线测试主要是通过精密的检测元件仪器检测电路板在生产的过程中是否有短路、不通电等多个问题。作为生产过程的元件性能是否优良的参考依据。通过这种方法还可以判断电路板是否有其他的问题,从而将产品的投入减少,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本文通过是描述ICT中的边界扫描元件测试技术的生产方法,在经过多种检测方法的总结和描述上进一步创新,并添加了一种新的测试速度的方法。测试矢量的方法主要采用边界扫描电路特殊位置后再通过矢量和非矢量的测试进行结果总结。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性能测试是生产和研制的重要环节,而性能测试的质量直接影响发动机评测结果和生产试验;加强质量控制是从源头提高质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通信和电子设备应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科研中来。电子产品静电放电的测试莩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快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电子产品静电放电的测试技术,探讨了静电放电形成的机理及其对电子产品的危害,相关测试要求及其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0.
余望 《科技资讯》2008,(35):34-34
半导体器件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其加工工艺和测试分析对于保证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半导体器件生产工艺流程上,结合其测试发展现状和测试参数,对半导体器件的生产和测试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其工艺设计过程及方法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气田在我国已开发气藏中占有相当大比例,应力敏感性对气田开发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人们重视。针对目前大多数低渗透气田应力敏感测试仍然采用定内压变围压测试方式所存在的与实际气田开发过程中内压变化上覆压力恒定的变化规律不一致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变内压定围压测试方法,采用该方式测试低渗透岩芯在净上覆压力六升六降过程中应力敏感性,并应用测试的应力敏感曲线对低渗透气井试井特征及单井生产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内压定围压测试方法更接近于气田实际压力变化过程;(不)考虑应力敏感试井分析两者在试井特征曲线第II阶段相差较大,五开五关试井分析表明渗透率应力敏感效应的存在对气藏的开发是不利的;应力敏感对单井模拟井底流压影响很大,考虑应力敏感时,气井生产压差明显增大。因此,在低渗透气田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应力敏感对气田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郭淑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939-2941,2946
通过生产试验、金相分析等手段,结合钢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对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扁钢成品表面轧制裂纹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P80R钢表面轧制裂纹是由于扁坯开坯轧制时产生了过热组织造成的,与钢的化学成分及表面液态Cu富集并无直接关系。通过采取合适的工艺措施,可成功解决P80R钢轧制表面裂纹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晓蕾  袁印  陈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3):9255-9262
矿井瓦斯浓度检测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及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阐述矿井瓦斯浓度检测方法,并对瓦斯浓度检测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与分析,指出矿井瓦斯浓度检测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要提高瓦斯检测元件的性能、检测方法的灵敏性、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测试的响应速度,进一步降低测试仪器的尺寸和成本;随着智能化开采的投入,煤矿井下瓦斯浓度检测应配合智能化开采机械,形成新的检测监测系统,具有自动校准、实时监控的功能,基于以上功能实现快速预判技术,达到安全生产;基于仿生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研发新型的智能化仿生瓦斯传感器。  相似文献   

14.
受各储层段岩性、物性以及开采过程中各层段地层压力与流体物性差异等因素影响,多层油藏在采用合注合采开发时,始终存在层与层之间相互制约和干扰的问题。不恰当的注水开发模式会导致各层吸水能力、出油状况及水淹程度差异加剧,生产动态上表现出较大的层间矛盾,从而影响各层段和油藏整体的均衡动用及最终采收率。目前定义的多种层间干扰系数能定量表征层间干扰现象,但其物理内涵与实际注水开发渗流过程不符。针对前期层间干扰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海上某油田典型多层油藏X为例,结合室内实验方法、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剖析了多层合采早期实验测试及理论研究中存在层间干扰的根源和实质,确定了分段测试与整体测试之间表现出的层间干扰实质是油藏压力场与渗流场的非均衡性所致,并基于层间干扰实质研究成果,建立了考虑层间干扰的油井产能计算新方法。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层间干扰实质的层间矛盾定量评价及油井产能计算新方法更符合油藏实际情况,为多层油藏合注合采产能的预测及降低层间干扰对实际生产效果影响的策略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陆梁油田底水油藏的实际生产问题,综合利用地质研究、测井解释、试油试采、生产测试和开发动态等资料,动、静结合对典型底水油藏的开发特征和提液效果进行分析,明确了影响提液差异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剩余油进行分类描述明确了提液挖潜的机理和潜力;本次研究取得的成果结合实际生产动态和机理模型,明确了油层厚度、提液时机、单井采出程度、避水厚度等对提液效果的影响规律。从地质角度而言,油层厚度和油厚比是影响提液效果的客观条件,需要在提液选井时重点考虑;从开发角度而言,提液幅度和提液时机是影响提液效果的关键因素,需要在制定提液方案时充分论证;对于底水油藏,避水厚度对最大采液速度的限制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风集团硫化碱分公司应用原煤粉燃烧器存在的缺陷,选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制的新型煤粉燃烧器进行改进试验,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煤粉燃烧器存在问题的方案,并探讨了煤粉燃烧器在硫化碱生产中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在注采试井分析基础上,结合储层储渗分布特征,通过对注水结构分析,提出了某油田V油组上层系的注采调整方案.主要研究了V油组上层系目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确定了方案部署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具体方案部署,包括水井调配工作量、水井措施工作量、油井措施工作量和实施效果分析.这次方案极大地改善了吸水、产液剖面,使潜力层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力地控制住了产量递减,实现了单元稳产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利用日益迫切,随着海上工程活动日益增多,遇到许多与珊瑚礁相关的岩土问题。结合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试验,对巴哈马北阿巴科港地区珊瑚礁的工程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筋国内生产企业较少,该产品生产数量占整个钢筋市场份额很小,且各生产线工艺不尽相同,质量和成本方面参差不齐.介绍了某棒材厂生产开发的规格为φ32 mm的PSB830精轧螺纹钢筋的工艺要点,主要针对包括化学成分、孔型设计、相位调节、金相分析和产品力学性能等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通过工艺试验,解决了性能不稳定、外形控制精度低的难题,同时,独特地应用无级相位调节器与缓冷坑工艺,创造性地消除了时效性能对后续使用带来的影响,使该产品的生产实现了质量最优、成本最低和效率最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激光热处理新技术的应用与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论述激光热处理原理的基础上 ,主要讨论与分析激光工业加工设备研制、金属表面硬化工艺以及几种金属材料淬火试验结果和推广激光工业加工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实现对特种零件加工 ,应用于常规淬火手段难以解决的工作 ,生产质量稳定可靠 ,避免零件报损报废。文章着重研究了具体工艺试制方法和参数 ,以充分发挥设备设计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