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派书家为了打破以文字识读和书写为根本的习惯性思维,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进行了生硬的嫁接。但从书画创作审美体验中的“心物”之轴来分析,书法与传统的中国诗、画相比,虽有其独特性质,仍然是点画结构与主体意的融合,即意与象、心与物的统一。而现代派绘画从再现跨越到表现,只注重意与心的一端,强调心与物的对立。这可从现代派绘画与书法发展的实践以及相互借鉴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书法与诗歌,是南北朝两朵瑰丽的奇葩,二者关系甚密。南北朝书法兴起于秦汉魏晋书法的基础上,其创作,北朝尚碑,故碑书尤兴;南朝禁碑,文人习书,仅在尺素之间,故隶草盛行。其书法之美趣为“力”、“韵”、“意”,这既是他们书法创作的追求,也是他们用来衡量书法优劣的标准。南北朝诗人得此美趣之后,致力于诗歌理论的研究和艺术关的创造,并灵活处理了三者之关系,打通了书法同诗歌之关节。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图形作为具有东方魅力的形式艺术发展到今天,对各种现代艺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进行将标志设计与中国传统图形相结合的教学中,可以从“形”与“意”出发,引导学生把握好传统图形的“形”与“意”,并让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在他们的设计中自然的流露出来,以创造出更具民族化、个性化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的可考的历史,……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的要算中国书法了。更动人的是,我国古代就有着较丰腴的“书法教育”体制,本文试图从古代书法教育的一个侧面,反映华夏民族历代革新进取的精神。对于历史文化,一位哲人说过:“人们拍打去其间凝聚者的灰尘,便会露出灿烂的金光”。文字产生后;随着文化知识的日益丰富,渐渐有了便利的学习工具和不断丰富的学  相似文献   

5.
作者将文章定义为“以文字符号编码为信息载体的交往媒介”。从这点出发,分析文章意义系统的三个层次:“原意”、“本文意”与“接受意”,指出三者的联系与区别,阐明了意义差异的原因,提供了认识意义系统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正>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与古埃及文字、古苏美尔文字和古巴比伦文字都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然而其他古老的文字早在两千年前就被历史所淘汰了,只有汉字一直流传至今。但它已从“视而可识”的图形文字,发展成了“隐闭指意”的表意文字。因其字数多、笔画繁、读音乱,所以难认、难读、难写、难记。鲁迅先生说:“虽读书十年,也还不能任意写出自己的意见。”连古代的大诗人杜甫都说:“读书难字过”(《漫成》),可见汉字实在难。为了解决汉字的难认、难读、难写、难记,从图形文字开始就不断地进行着改革。 一简化汉字的改革趋向  相似文献   

7.
蒲波 《科技信息》2011,(17):I0168-I0168
当人类始祖开始“吟吟呀呀”的阐释周围的事物,必然趋势——为这“吟呀”的声音配置一种符号。文字尤其是中国汉字,一种图解式符号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象形文字开创了首例,它以其对描绘对象的图形缩影,传达着人类的思维形式。这篇文章就象形文字的图形识别、符号意义来阐释符号文字的表达信息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论书法的韵     
文字因书写而存在以实用。文字和书法是并生的。人们从不同的书写实践中形成种种技法。技法的高度发展,创造了美,便达到书法艺术的境地成为法书了。书法具有实用和艺术二重性。在目的是文字实用。对书法的艺术要求,就只看具有条件如何,并不要求都能成为法书,完成实用目的就成了。法书是一种“象征造型艺术”,这不需要深论。就谈法书人所共知的“笔力”、“筋”、“骨”和“肉”来说,不从象征这一本质特征去理解,能正确认识吗?就此即可证明。常言道:“书成于法”,笔法千变万化表现出的特征,象征一切景象,形成法  相似文献   

9.
书文同源     
关于书法的起源,理论界一直秉承“书画同源”的观念,经过考察分析,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明确提出“书文同源”的命题.从“书”、“文”的字义考察,并用出土的原始刻画符号、彩绘符号佐证书法和文字为同一源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中国绘画中“形”与“意”这一传统话题的探讨。针对当今在中西方文化艺术思潮的交汇中有关东方文化艺术的地位及价值出现的种种误导倾向,着重从传统入手,对中国绘画的“形”与“意”的实质性问题,进行比较富于实践性的思考与阐述。本文提出,中国绘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意”组合的美学法则是东方绘画独特的审美情结,本质上是以“意形合一”的交融为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铎草书的历史观和美学观方爱龙中国书法自汉文字产生之日起,便开始了她漫长而神圣的“美的历程”,待其获得了自由抒写性灵的“本领”后,书坛更是风卷云涌、群英竞华,仅就卓然大家、一代宗师而言,”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①唐有“欧、虞、褚、薛”、“...  相似文献   

12.
刘月华 《科技信息》2009,(3):203-203
书法是中国一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放异彩的一朵奇葩,在当代中国拥有大量的书法学习爱好者。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行书法学习,提出要学习好书法,就要做到“三忌”、“四要”。学习书法不能一曝十寒,敷衍了事,半途而废,而要目的明确,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活学善练,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3.
一 书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是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这个问题,在近几年的中国书坛上,一直争论不休。归纳几种不同的理论观点,有这样两类:一是以“书画同源”为依据,断定中国文字的象形因素决定了书法的具象性质,并由此定论中国书法是一门具象艺术。或者更以历史上著名书论中的一些术语为依据,认为不但文字是山象形字进化而来,且其点画都是在直接地表现世间万物,如(千里阵)“云”、(高山堕)“石”、(万岁)“枯藤”,甚至一横如“扁担”、一捺象“大刀”等等。这种理论认为,书法可以而且应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汉字的象形特点、汉语结构的“意合”特点出发,结合书法在诗画关系中的中介性质,解释了中国注重诗画结合而西方重区别的理论倾向,指出汉语文固有的特征是造成这种诗画比较中西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汉字的第一成熟期何丹周有光先生认为,人类文字经历了两度成熟;而“能够按次序无遗漏地记录语言”的意音文字,是人类文字第一成熟期的特征。笔者同意周先生以上观点。①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成熟于公元前,其发展历史并未中断过的自源文字。观察分析汉字在第一成熟期内的...  相似文献   

16.
跟英语相比,汉语语法呈现出“意合”的特点,这跟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中国传统哲学总离不开一个经典命题:“天人合一”。梳理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发展与特点,然后从哲学、思维、语言的关系上考察现代汉语语法的“意合”特点。结论认为,同英语相比,汉语语法具有“意合”特质,这一特质正是中国“天人合一”传统哲学观的映射;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与“人”是一种“构成”关系,汉语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三大基本词类也是一种“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教学应该倡导传统文化,使中国的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把传统图形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标志设计之中,使现代设计更具人文光彩。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书法欣赏角度出发,提出了书法者的“正气”和“才气”如何对书法美感和气质产生影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诗学接受论认为:如果说读者紧承作者的“言者所以明象”而“寻言以观象”,并进而“得像而忘言”的化言为象是一种化实为虚;那么,读者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紧承作者的“象者所以存意”而“寻象以观意”,并进而“得意而忘象”,即使阅读上升到阅读主体与创作主体精神情感交融的境界,这无疑是更高层次的一种化实为虚,亦即所谓“披文以入情”。  相似文献   

20.
书文同源     
关于书法的起源 ,理论界一直秉承“书画同源”的观念 ,经过考察分析 ,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明确提出“书文同源”的命题。从“书”、“文”的字义考察 ,并用出土的原始刻画符号、彩绘符号佐证书法和文字为同一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