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茂平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4)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就是求异思维能力.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大都关心促进学生求同思维的发展,因为它带有一定的固定模式,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某种东西的特征和属性,鼓励对问题找到正确答案,而对求异思维的培养往往不够.什么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就是不受一般规范和规律的影响,从超常角度进行思维活动,使思维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辐射,进而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和方法。语文教学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的途径很多,笔者仅就课堂结构、课堂提问、作文教学诸方面谈点管见。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用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话说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它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这样的评价绝非危言耸听,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是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用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话说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它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这样的评价绝非危言耸听,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是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客观事实。在教学中,课文教学唯教参是从,作文教学大搞新八股,考试答案坚持一个标准。这样的教学,造就了一大批“唯书、唯上、唯标准”的考试机器,使学生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根本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
6.
通过对解题途径的三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学生智力,以达到物理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周劲亮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3):88-88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阔思路,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形式。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多向求异、侧向求异、逆向求异等。多向求异表现为思维不受点、线、面的限制,不局限于一种模式,让思路呈辐射状;侧向求异是要求把自己思考的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中得到启示来解决本领域内的问题;逆向求异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同一个对象、同一个问题。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学生在学习期间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创新精神的发挥。所谓体育教学中的求异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教师要善于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状态以及认识水平,设计一些有启发性和吸引力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适度的“悱、愤”状态。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练习作文的过程中多方面的“求异”,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作文水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好方法。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昵?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思维是人在创造活动中或者在需要创造性解决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包括两种: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发散性思维特别重要,但集中性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两者之间有机结合,构成了各种水平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思维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指人们在观察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获得初步概念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最终获得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的活动过程.“求异思维”就是科学家和发明家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些“异常现象”中受到启发,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搞出新的发明创造来. 相似文献
13.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决定着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是一个热门话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发散思维作了认真探索和总结。提出了营造环境、激发想象、打破定式、巧妙提问、激发辩论、精炼点拨等激发、促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代教育的关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代教育的关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三种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即比较法、质疑法、创造法作了具体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18.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文教学,老师一上课就是识字、解词、释句与分析课文,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去学习生动活泼的课文,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必须从每堂课做起,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起。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