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2013年6月末、10月末2次调查,在大凌河、小凌河的上、中、下游共采集到水生高等植物有15种,沿岸湿生植物34种。水生植物主要以单子叶植物纲眼子菜科的沉水植物为主。小凌河高等植物种类明显少于于大凌河。大凌河的高等植物种类呈现从上游到下游越来越少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大凌河从上游到下游环境质量下降的特点。河流沿岸的湿生高等植物物种丰富度低,且绝大多数为一年生植物,没有明显的优势种,说明凌河高等植物群落处于受干扰后恢复的演替初期。由于凌河受多种因素干扰的历史较长,群落结构亟待恢复。建议通过进一步的环境管理和工程措施促进水生、湿生植被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水生高等植物经济意义,记载了我省水生高等植物33科50属86种,并叙述各种植物形态特征、分布以及经济用途。  相似文献   

3.
闽南九龙江河口高等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九龙江河口高等植物分布规律。九龙江河口共有高等植物183种,隶属141属,58科。其中非喜盐植物有155种,随机分布于两岸低盐坡面喜盐植物28种,沿上游至可口滩坡分布,种类递增。按分布界限,喜盐植物可分为河口低盐、中高盐、高盐和河口广盐四个生态类群。从垂直分布看,从沿岸到低潮带种类递减,其组成差异也较大。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河口滩坡区域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西桂林水生高等植物的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桂林水生植物的种类、植物区系以及植被组成的特征作了概括性的探讨.结果表明,桂林水生高等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在已知的31科53属82种植物中,苔藓植物1科1属1种,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被子植物26科48属77种,它们的生活型可分为挺水、浮叶、漂浮和沉水4个类型.桂林的水生植被根据组成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的差异分为沉水、浮水和挺水三个水生植被亚型14个群系,它们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而且具有世界分布和温带分布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区小型河道生物组成特征及食物链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对上海市城区4条小型河道(曹杨环浜、午潮港、横港和朝阳河)中的生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共鉴得浮游植物268种,浮游动物157种,大型底栖动物21种,高等植物10种,鱼类13种.浮游植物包括绿、裸、硅、蓝、黄、隐、甲和金藻8个类群,其中以绿、裸、硅和蓝藻数量最多;浮游动物中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94种(不含植鞭毛虫)、44种、13种和6种;底栖动物中软体动物14种,环节动物3种,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幼体各2种;鱼类包括7科,分别为鲤科、鳉科、塘鳢科、斗鱼科、(?)虎鱼科、鳢科和合鳃鱼科,其中鲤科最为丰富,占全部鱼种的53.8%;高等植物包括沉水植物4种、挺水植物4种及浮叶植物2种.曹杨环浜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高等植物的种类均最为丰富,且浮游植物和鱼类的组成较均一,无明显优势种,高等植被密度大,以沉水植物为主;横港浮游生物种类最少,脊椎动物仅见外来小型鱼类食蚊鱼,高等植物则以挺水植物为主,分布区域较为集中;午潮港和朝阳河的浮游植物以蓝绿藻为优势种,高等植物分别仅1和2种,且密度小、覆盖率低.4条河道的生物食物链结构都趋于简单化,且能量输出方式较为单一.鉴于上述情况,建议在今后的生态修复中要因河道而异,适当改善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高等植物的组成结构,增加物种丰富度,促进食物链结构复杂化.  相似文献   

6.
水生高等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多种角度分析了水生高等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并从覆盖率、群落结构、植物配比等角度讨论了湖泊水生高等植物的最佳保有生物量。表明水生高等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功能和初级生产功能,水生高等植物的消退与过量生长都会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变得脆弱和不稳定;维持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水生植物的生物量至少要大于1000g/m2,水生植物的覆盖度要大于30%,除了控制水生植物在水体中的总体生物量,还应重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之间生物量的合适比例,并需密切注意水生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了山东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分布和主要价值.旨在彻底模清该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为保护、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引种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生产实践服务.调查收集到山东水生高等植物共83种,2变种,1变型,隶属于30科、56属.  相似文献   

8.
<正> 树有根、水有源、高等植物的演化是一漫长的过程,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查阅了一些资料,本文以植物界的“两栖类”——苔藓植物来对植物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观点作一综述。在植物的进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由水生到陆生,这一过程的实现,使得今天的生命世界如此形形色色、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同时也使地球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陆地生物的生存和进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单就高等植物从水生向陆生演化问题,归根结底是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浦江水环境模拟计算边界条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大系统多尺度耦合模型基础上,细化黄浦江干流二维模型,分析了边界条件对黄浦江干流水环境模拟计算的影响,认为:黄浦江干流水动力条件主要受上游米市渡边界潮汐流量和下游吴淞口边界潮汐水位的影响,各支流汇人流量(即侧边界)基本不产生影响.黄浦江干流水质主要受上游米市渡来水、沿岸排放污染源的共同影响,其中黄浦江上游松浦大桥断面水质主要受上游米市渡来水的影响;黄浦江干流中游临江、南市水厂断面水质受上游米市渡来水、沿岸排放污染源的共同影响;黄浦江下游杨浦大桥断面水质主要受沿岸排放污染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特有高等植物的定义是分布区仅限于某一地区或仅生长在某种局部特有生境的植物种类.新疆特有高等植物的研究是新疆资源植物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野外实习中采集的、吐鲁番沙漠值物园及标本室历年有的标本进行观察并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新疆植物志”中的高等植物和最近新发现的高等植物,进行收集和整理,进行系统综合描述,统计出新疆特有高等植物39科280种,被子植物34科268种,并列了了每一种的地理分布、生长环境、汉名、拉丁名(学名)、对照索引.  相似文献   

11.
2012年8月和10月分别对南河上游河段(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和中下游河段(南河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上游河段有鱼类4目10科34属40种,中下游河段有鱼类4目9科33属38种,且均以鲤形目为主.优势种是、银鲴、彩副鱊,并具有较多湖北省级保护鱼类.南河鱼类生态类型多样,以定居性,肉食性鱼类为主.调查表明,南河水系发达,污染少,是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南河水系及水生生物的保护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江中下游硅藻群落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汉江中下游水体和沉积物硅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于2014年春、秋两季对汉江中下游5个监测断面的硅藻群落进行监测。基于18S rRNA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鉴定结果, 共得到硅藻3纲28目49科111属160种, 其中沉积物硅藻占98.6%。物种丰度显著多于已有研究的结果, 体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硅藻物种鉴定上的优势。水体和沉积物硅藻群落组成和优势种有显著差异, 水体中硅藻优势种为Pinnularia, Cyclotella和Nitzschia, 沉积物中硅藻优势种为Pinnularia, Nitzschia和Navicula。汉江中下游硅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差异明显, 硅藻多样性存在空间异质性, 且沉积物硅藻比水体硅藻多样性丰富; 在季节影响方面, 表现为秋季硅藻物种多样性比春季丰富。总氮、氨氮、硝态氮和总磷等环境因素对硅藻群落组成影响较大, 因此氮磷控制对避免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干旱河谷植被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属干暖河谷,该区干旱河谷灌草丛植被分布于河面以上海拔高度2 000m以下的河床两侧山坡范围内,不同种类的灌丛分布断续,主要呈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很少呈均匀分布.灌木基本上为落叶种类,为适应恶劣的环境,灌木表现出一系列的趋同现象,如丛生、根深、叶小、具刺、被毛、低矮或匍匐的性状;群落层次和组成结构单一,群落类型具有多样性.该区有维管植物253种,隶属于57科178属,植物种类贫乏,有明显的重点科.种子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占优势,与热带成分有紧密的联系.植被具有荒漠化、半荒漠化性质,且程度在加重.  相似文献   

14.
三期对南明河贵阳市区三江口至水口寺河段12个断面的调查,共获底栖动物31种,其中污染指示种有17种,软体动物在种类上占优势,环节动物在数量上占优势。采用指示生物法、污水生物指数法和生物学指数法(BPI)对河段的水质评价为中污染一重污染,其中中、下游河段污染严重。表明南明河的水质尚差,水质改善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以柳江流域23个点位为例,研究了不同水文季节(3月和6月)水质因子(DO、CODMn、NH3-N、As、Hg、Cd、Pb)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次调查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门7纲16目54科68属(种),种类相似系数为83.76%,物种丰富度表现为枯水期略高于丰水期,底栖动物优势种在枯、丰水期分别有4种和2种,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 DCA和TWINSPAN分析结果显示:柳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枯、丰水期均有3个不同的底栖动物类群大致依次分布在该流域干流及支流的源头、中上游及下游,群落内指示物种呈现出由清洁种逐渐过渡到耐污种的变化. 指示物种分析结果(ISA)显示:在枯水期,共有8种底栖动物能作为柳江源头和大环江上游群落的指示种,分别为四节蜉属(Baetis sp.)、锯形蜉(Serratella sp.)、溪泥甲一属(Zaitzevia sp.)、短脉纹石娥属(Cheumatopsyche sp.)、蜗虫(Dugesia sp.)、朝大蚊属(Antocha)、摇蚊属(Chironomus sp.)和细蜉属(Caenis sp.),其他类群无显著指示种;在丰水期,共有5种底栖动物能作为群落划分的指示种,其中,方格短沟蜷(Semisulcospira cancellata)、钉螺(Oncomelania sp.)是柳江中上游的指示种,汉森安春蜓(Amphigomphus hansoni)、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卷扁螺(Gyraulus compressus)是柳江下游的指示种. CCA分析结果显示:CODMn和DO是枯、丰水期均对柳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分布有重要影响的水质驱动因子,而重金属因子(Cd、Pb、Hg)在枯水期对底栖动物分布影响较大, NH3-N在丰水期对底栖动物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沅水流域的人口分布在先秦已经比较广泛,楚汉时期黔中、武陵郡及其属县的广泛设置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汉代的著籍人口已达二三十万。三国至隋唐时期,沅水流域的人口继续增长,其分布由下游向上游递减。宋朝进一步加大了沅水流域的开发力度,不仅鼎州,而且辰、沅、靖三州人口数量增幅也很大,崇宁年间达到大约五十万人,宋代人口增幅变为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加大。元代,该流域的人口数量增至最高峰。元代以前长时期的户口增长为明清时期沅水流域经济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锡林河属于西北诸河流域。锡林河流域范围跨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两地,是我国内蒙古高原的代表性内陆河之一。为揭示锡林河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基于13个采样点、7个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水质开展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探讨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的成因。结果表明:锡林河春、秋两季水质较好,夏季相对较差,影响夏季水质的主要因子为CODMn、COD和BOD5;锡林河中游河段水质优于上游和下游。上游和中游河段水质超标主要由于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带来的面源污染;下游河段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为污水厂尾水中的氮磷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第二大内陆河流域,地下水电导率γ的研究对保护流域地下水资源,减少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黑河流域地下水γ的空间变化及其与主要离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上游浅层及深层地下水γ均较低,明显低于中下游地区,中游浅层地下水γ明显高于深层地下水,下游浅层与深层地下水γ差异不大;2)从区域上来看,中游干流地区浅层地下水γ沿流程呈增加趋势,中、下游沿河道附近浅层地下水γ高于距河道较远地区,上游及中游山前平原地区深层地下水γ较低,明显低于中游细土平原地区,下游居延海—中蒙边界地区与狼心山—额济纳旗城河道附近地区的深层地下水γ存在明显差异;3)地下水γ与各主要离子的关系表明,上游山区地下水γ主要受到Na~+、Cl~-浓度的影响,中、下游地区地下水γ主要受到Na~+、Cl~-和SO_4~(2-)浓度的影响.此外,中游距河道较远地区的深层地下水γ以及下游沿河道附近的浅层及深层地下水γ均受到了农业灌溉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塔里木河下游公益林30个样地的实际调查资料,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该区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对塔里木河下游的天然植被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植物区系组成贫乏,群落结构简单,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较低,TWINSPAN程序将30个样地划分为9个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各年代、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点及演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环境条件恶劣,土壤动物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均较贫乏,全区平均密度不足1万,在纲或目分类水平上仅17类群.螨类和跳虫在11个样点中均为优势类群,且每个样点中均只有这两个优势类群.A/C值全区全年平均为2.04,明显大于1.4个季度中,冬季和夏季的A/C值较大,说明螨类对低温或干旱等不利环境适应力和抵抗力强于跳虫.随成土年限或植物群落演替,土壤动物群落均未能表现出明显的演替过程,有必要对土壤动物的分类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