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斯皮瓦克翻译的德里达的《论文字学》的译者前言中,斯皮瓦克主要阐释了"解构是一种阅读"的中心策略,这是斯皮瓦克对解构思想的最核心的解释。它阐明了斯皮瓦克对解构的基点性认识,即解构的实现是一种文本的认知过程,它来源于不同经验视域的主体的解读。也就是说,解构是阅读主体居于主导地位的,分别建立在文本同一性和差异性基础上,对世界的体验和认知。这种认知能够在文本的双面性中,发现显在文本所不知道的潜在文本,展现被传统语言霸权所遮蔽了的他者世界。  相似文献   

2.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具有两歧性,这给人们的理解设置了障碍。对德里达的文本,不同的人能从不同角度作出迥异的解读。这些多元化的解读恰恰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解构思想理论形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德里达打破了学科界限,他的解构思想也呈现出多重性的理论形态。解构思想的理论形态是在对传统社会、意识形态及文本实然样态及其伦理问题的反思、批判中生成和发展的。在文本批判方面,解构的过程是通过对文本进行外在性的解读实现的;在思想批判层面,它的实质是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的解构;在日常生活批判方面,解构打破保守和等级森严的秩序,使我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思考与生活。  相似文献   

3.
《黑暗之心》讲述主人公马洛对库尔兹的寻觅之旅,小说以终极真理探寻失败的方式解构了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通过揭示小说中语言的无能及二元对立项间关系的不稳定性,本文旨在说明《黑暗之心》不仅阐释了终极真理的不可得,并进一步解构了自身,表明文本意义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萨义德在《东方学》中对以英、法为代表的东方学进行了解构,他的分析紧紧围绕构成东方学最具代表性的三类文本展开:一是文学作品和游记,二是语言学、东方学等社会科学文本,三是政治演说,通过揭示它们的人为建构性,来破解东方学的伪真实面目。文章旨在分析他对以上三类文本的解构策略,来厘清东方学之实质和萨义德批评的解构风格。  相似文献   

5.
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用带有河南地方色彩的语言描写清代社会生活,保存了大量反映中原文化的词语。其中"落阁""登历""儓暬""伫羡"等词,至今还没有得到正确的训释。利用现有版本异文和现代河南方言,对这些词语加以考释,对理解文本、发掘小说的文化蕴含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2006—2019年上半年颁布的324份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政策颁布的主体""政策出台年度数量分布""政策的关键词"三位一体的研究框架对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虽然出台的数量较多,但呈现出区域分布不均衡;虽然政策文本类型丰富,但各方面支持力度不均衡。最后,综合分析河北省科技金融政策颁布过程中呈现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多元解读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很多一线教师将精力放在"如何教"的问题上;至于"教什么",也就是对文本的分析,却探讨不多。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解读,教师必须钻研文本,深挖教材。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从知人论世、探究主题、剖析人物、赏析语言、分析手法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钻研文本。  相似文献   

8.
汉字的魅力来自于它的结构。通过对汉字"规""划"解构的归纳,尝试从新的视角对其进行解构,然后对规划进行全息的解释分析。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规划"一词的新的解构对加深认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从"计划"到"规划"的转变,理解规划的原理与过程以及实现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文本解构了现代主义者一度建构的一套理性的语言规范及其具有规训作用的文化霸权,代表了文化变迁的新方向,为当代文本及批评提供了一套新的话语体系。文章以后现代代表作《出口(OUT)》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后现代作品修辞偏离现象及其理据,再现了后现代文本走出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走向解构框架又重构框架的文本游戏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张莉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1):105-106
"误读"是文学批评、文学史、阅读学、比较文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命题.女性主义译者对文本的有意误读体现于女性主义译者特别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对文本有意识的干预,通过有意误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解构"忠实",使翻译行为最终成为彰显女性主义标记的政治行动.  相似文献   

11.
中文菜单的英译名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如今的中文菜单英译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从事中文菜单英译的翻译工作过程中,要着重从"实""蕴""简""广"四方面分析中文菜单英译问题的具体原因,以期达到翻译的准确和规范,充分体现中文菜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现存语言均发展变化,与日俱新,无论是原文本还是译文本"."译文本"变迁不难理解.那么"原文本"也会有变化吗?如果有,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本文由此而发,查阅大量相关书籍文献,对原文本变迁这一命题进行了多重举例论证,以《红楼梦》、《红与黑》等名著为例,从作者层面的改动、作品流传过程中的变化、作品被翻译之前翻译家对原文本版本的参照、融合以及读者层面的理解等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原文本的变迁过程和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而论证了莱斯对于原文本同译文本一样会发展变化、与日俱新的论断.  相似文献   

13.
方法论诠释学以追求文本意义与作者原意为主要特征,即诠释者要与作者一样准确甚至更加准确地理解文本。在具体诠释过程中,诠释者往往由于不能脱离自身的主观意识而对作者和文本造成误读,这一现象如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即造成诠释者对作者的"被迫诠释"关系,具体说来,又可分为"不解""误解""正解""曲解"和"创解"等五个层次。"被迫诠释"本身并不存在"好"或"坏"的价值判断,但从诠释者应更好地理解作者和文本这一诠释目的出发,在文本诠释过程中,诠释者应采取"各释其释"的诠释路向。  相似文献   

14.
语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也表征着特定的文化意义。《非常良民陈次包》借助于语言的寓义象征和魔幻组合,传达了三川半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作者在文本中打破了常规的语言习惯,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进行边缘化解构,着力表现文字背后隐喻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对跨文化文本理解、译解的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理解者对原语言、文化的知识积累和知性操作上.如何就这一过程取得一种更为基础性的理论视角,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从当代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的基本思想的角度,对跨文化文本的传统译解模式予以解构,来说明动态理解观念的合理性,这对当今跨文化交际学和译学理论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祖艳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130-133
语言文字游戏是俄罗斯当代后现代主义作家佩列文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创作形式,佩列文在他的作品中通过大众化的语言、戏仿的语言和语言符号的拼贴打破传统语言的规则,对传统话语进行颠覆和解构,在语言游戏的过程中让读者体会苏联解体后人的异化、社会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等各方面异化现象,从而引人深思,新时期的俄罗斯到底应该如何发展,俄罗斯的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7.
诚毅精神是嘉庚文化的核心,其基本内涵是指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这是大学生基本的思想道德品质之一。为深入探究"诚毅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表现情况,课题组首先对诚毅精神的文化要素进行解构,对"诚"提炼了"日常言行诚信""考试诚信""学术诚信"和"职业诚信"四个要素;对"毅"提炼了"坚强勇敢""持之以恒"和"责任担当"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学生工作,以及兼职、求职、就业等方面设计问卷,对厦门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诚毅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仍然适用,大部分学生对"诚信""坚毅"等精神品质持积极态度。由此可见,传承和弘扬诚毅精神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近代汉语助词"着""了"用法和意义的历史演变研究,尤其是元代汉语助词"着""了"的研究,指出元代汉语存在助词"着""了"混用的现象,而不是语法分工不清,这种现象可能与语言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19.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祥花 《科技资讯》2011,(34):197-198
课堂教学是一门诉诸语言的艺术。本文从课堂教学语言的"声""色""情"艺术;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感染力三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探索文学的种种不稳定因素决定了其叙事的流动性.但不论其如何变化,探索文学的叙事仍有一些基本的立足点和叙事特征.作为一种解构性叙事,它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小说叙事规范的消解和对"深度模式"的拆除上;作为一种极具张力的叙事,它又往往在同一文本中并置两套截然相反的叙事语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