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次研究主要从岩浆岩条件、成矿物源条件、成矿构造条件、成矿热液改造条件、有机质参与成矿条件等方面来探讨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得出:研究区铜矿成矿岩浆岩主要为高Ti高P的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相对偏碱性;铜主要来自于具有铜的高背景值的峨眉山玄武岩;区域上的深断裂控制了玄武岩的喷发,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加上岩层能干性差别大的层间构造破碎带和燕山运动形成的褶皱,构成了巨大的热水循环系统;玄武岩铜矿的热液改造是以后期热液成矿为主;古油气藏圈闭的空间和其中有机质的吸附还原作用促进了铜的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礼县炭山地区岗沟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属秦岭褶皱系的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与天水—武都隐伏基底深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属礼县—罗坝—锁龙口大断裂东段,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热液活动及围岩蚀变强烈,为本区金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古金源、热源、热场"三位一体"是岗沟金矿金成矿的地质前提。  相似文献   

3.
库布苏金矿床处于东准噶尔造山带南侧库布苏金矿带,区域内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构造线总体方向为NW~SE向展布,金矿体及矿脉受区域多阶段构造演化作用,含矿热液在后期挤压作用下从岩浆房沿早期入侵岩脉的边部裂隙运移至破碎部位并沉淀下来,矿体大多赋存于强应变构造带的次级断裂和裂隙中,含矿脉岩多具典型的黄铁矿化、硅化等蚀变特征,本文通过研究矿区构造特征以及含矿岩脉(闪长玢岩等)形态特征,总结矿区成矿标志及内在规律,为矿区及附近找矿提供较为详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明月峰矿区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是重要的铜、铅、锌、金、锡、钨、铀等多金属成矿带,有利岩性组合被抽拉拾升的浅变质岩隆起区:隆起区内花岗质岩体接触变质晕发育:深大断裂构造活动为区内铀矿化富集准备了有利的构造环境;明月峰地区位于成矿有利的大地构造位置,富铀岩体与富铀地层接触部位,区内构造发育,铀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区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南岭地区的脉型钨锡矿床几乎都与本区的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的关系.燕山期花岗岩常以多阶段复式岩体产出,钨锡成矿主要与同期晚阶段侵入的小岩体有成因联系.本区北东向和东西向区域性大断裂控制着复式岩体的主要空间分布,其次级构造或派生构造则是控制晚阶段补充侵入的成矿花岗岩体定位的构造,也是控制矿田、矿床定位的构造.脉型钨锡矿床的成矿裂隙是控制矿田、矿床定位的断裂构造之次级裂隙和派生配套裂隙,其力学性质以剪切为主,兼具剪张或剪压复合的特征.它在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的发展演化常表现出继承性活动的特点.在成矿期的继承性活动使裂隙多次张开充填成复脉.这也是矿床出现“王牌脉”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研究广东省韶关市温泉的出露特点与分布特征,为韶关市温泉的整体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对研究区内温泉点的出露位置、构造、热储岩性和水化学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韶关市温泉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就构造而言,研究区温泉多分布在深大断裂带附近或其衍生的次级断裂上,且往往出露在两组断裂交汇部位;就岩性而言,有54处温泉出露于侵入岩区及其与围岩接触带附近,22处出露于碳酸盐岩区,仅有6处出露于碎屑岩区。研究区温泉的分布受热源、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深大断裂连通了深部热源,构造裂隙则为地热水提供了主要的运移和储存的空间。NE向深断裂和EW向构造岩浆岩带交汇区域的侵入岩中构造裂隙极为发育,是温泉的集中分布区,而泥盆系-石炭系向斜盆地内断裂发育的碳酸盐岩中,温泉往往沿褶皱轴向形成集中分布带。  相似文献   

7.
王义忠  孟凡伟  余钢 《科技信息》2012,(30):454-455
研究区位于西乡盆地东北缘塔儿山地区,属扬子准地台龙门一大巴台缘隆褶带汉南-米仓台拱东缘汉南凸起,测区内金、铅矿化受地层和岩性控制。区内铅一金矿(化)体均有规律的赋存在三花石群凝灰岩及侵位于辉长岩的二长花岗斑岩蚀变带中。沿断块边沿深大断裂,以裂隙式喷发为主形成的火山一沉积建造,以及与其同期构造形成的浅成一超浅成侵入岩,从地壳深部带来了丰富的金、铜、铅、锌等金属矿物质,在后期多期次区域动力变质及侵入接触热变质作用下,岩浆沿断裂上升,岩浆多次释气,舍矿热液在构造破碎带及岩体接触带微裂隙中,经多次蚀变、成矿叠加,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
衡阳盆地大地构造处于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相结合的钦-杭成矿带西段,属钦杭成矿带中部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北缘交会区。铜多金属矿床均分布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及周边,其受区域上构造演化特定时期断陷盆地控制下的统一构造岩浆(火山)热液活动的制约,与深大断裂及其交会区强烈的构造-岩浆(火山)热液活动密切相关,主成矿时代为中-新生代。成矿规律分析表明,对于区内与构造-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铜多金属成矿类型,自岩体向外呈现为:岩体内带型钨-锡-铜-铀-钠长石矿床→岩体接触外带型铀-铜-铅锌-钨-铁矿床→矽卡岩型铁-铜-铅锌(金)矿床→充填交代型铜-铅锌-重晶石-萤石矿床的水平和垂向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9.
红石铜矿裂隙构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业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0):4709-4714
以红石铜矿区东矿段为裂隙构造研究区,介绍如何应用Dips软件处理构造地质测量数据并做出图件。结合红石铜矿田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对此区裂隙的玫瑰花图和等密图加以分析。把本区裂隙分为三种类型,提出含矿裂隙构造优势方向为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成矿后裂隙对矿体改造较小。  相似文献   

10.
铺子坝金矿区位于南秦岭陆源裂谷带,南秦岭褶皱带之白龙江复背斜核部,成矿区划属玛曲-略阳区域成矿带亚尔码-舟曲金、铜、铁、锰、磷成矿亚带。矿体赋存于迷坝闪长岩外接触带的志留系地层中,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矿床的形成受志留系地层、印支酸性脉岩及断裂构造3种因素控制。志留系地层的含矿岩性内北西向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在较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区的主要地质特征,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郭米寺—尕大阪铜多金属矿区位于北祁连成矿带走廊南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中寒武统黑刺沟群为主要的赋矿地层,北西西—南东东向高角度逆冲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本文利用地电化学法对郭米寺—尕大阪铜多金属矿区覆盖区进行找矿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在已知矿区的剖面上测出了清晰的地电化学异常,表明利用地电化学法在本区寻找隐伏矿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大宝山矿区位于南岭地区南部,中生代印支期-燕山期至少发生了两期褶皱作用,清楚地记录了自身的构造变形历史;为了解大宝山矿区构造演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通过矿区内褶皱、石英脉、劈理、膝褶等变形构造的分析,首次识别了矿区内两个世代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的横跨叠加型式。发现早期褶皱(轴面走向NW-NNW向)形态较为紧闭,为斜卧褶皱;晚期褶皱(轴面走向为NE-NEE向)形态较为宽缓,为直立倾伏褶皱。结合大区域褶皱构造线的分析,提出华南地区横跨型叠加褶皱的早期褶皱应为近南北向,晚期褶皱为近东西向。基于矿区内多期变形构造的交切关系、石英脉辉钼矿年龄数据以及区域相关地质事件分析,这两组褶皱构造反映了大宝山矿区乃至华南地区中生代陆内两次变形事件:NW-NNW向褶皱是印支早期华南板块内部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结果;NE-NEE向褶皱是燕山早期华南板块陆内部变形作用的结果。大宝山矿区叠加褶皱变形研究不仅为研究华南大陆叠加褶皱变形特征提供了具体例证,而且对大宝山矿区多金属矿的勘探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宝清县锅盔山地区的地质特征。指出赋矿围岩主要是矽卡岩,本区主要矿石有金铅铜矿石、铅锌矿石、铅矿石、锌矿石、铜矿石等五类,呈星点状构造、侵染状构造。通过对锅盔山地区地质背景资料的分析,结合该地区金铅锌多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为该地区的找矿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快青海省优势环境与战略矿产勘查进程,文中对哈西亚图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西亚图多金属矿床已发现矿体的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矿体从垂向上看,可分为4层均产于具垂直分带的矽卡岩带中,受矽卡岩类型影响矿石类型在垂向上也具有明显分带性,在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与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为主要成矿部位,通过早期区域变质作用、矽卡岩化作用及晚期的热液成矿作用3个阶段,形成了以磁铁矿体为主,铜、铅、锌、金并存的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5.
王云章 《太原科技》2012,(4):85-86,89
繁峙县金鸡沟多金属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山西断隆—五台隆起北东部,矿区经多次构造变动,在区内形成了一系列断裂破碎带,后经热液多次充填、叠加,金、多金属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富集,在部分有利地段形成了金、多金属矿体。通过对地质、矿床特征、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周边已知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铅、锌、钼、铁矿床多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在纳米比亚西北部东卡奥科带寻找铜矿床过程中,通过对铜矿化及伴生组合的激电异常与钻孔揭露结果比对分析,发现激电方法能够较好地确定铜矿化富集部位,激电异常在该区的找矿中有明显的指导意义.诺西布群砂岩与其上覆地层的泥质粉砂岩、页岩、白云岩形成氧化-还原的成矿环境,断裂与褶皱构造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提供了空间.研究矿化类型、矿化富集部位和激电异常特征,是提高该区找矿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右江盆地北东侧的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铜坑矿床是大厂矿田内规模最大、成矿元素最复杂、成矿特征最典型的一个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由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锌铜矿体组成。本文以铜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锡多金属矿体、锌铜矿体)中的闪锌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微量、稀土元素及H-O同位素分析,意图进一步探讨区内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并深化矿床成因认识。结果显示,铜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中的闪锌矿均以富集Cu、Pb、Fe、Sb、In等元素,贫Ge为特征;闪锌矿的稀土配分模式多为轻稀土富集的“V型”右倾曲线,以LREE/HREE值较高、Eu和Ce负异常为特征;闪锌矿H-O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以岩浆为主,伴随有大气降水的混入。上述特征表明,铜坑矿床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矿床成因属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东乡铜矿位于江西省东乡县,是一个以铜为主的中型铜(钨)多金属矿床,为赣东北有色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结合东乡铜矿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运用有关区域成矿学和多因复成矿床的成矿理论,通过矿床地质学、成矿构造学、矿物岩石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阐明了东乡铜矿的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建立起了该区铜矿床矿床成因模式与找矿模型,进行了找矿预测,对矿区找矿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其成矿物质部分来源于基底岩系;石炭系地层主要作为赋矿岩石,同时也可以提供部分成矿物质;区内岩浆活动和深层卤水的运移更是使“初始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得到进一步交代、改造和富集的主要原因;矿体的最后定位与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有关.其矿床成因主要为以晚古生代同生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为主体,并伴有其它成矿作用为特点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查明夏日哈木铜多金属矿床的控矿因素,从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同时采用光谱分析、氧化物分析以及贵金属分析等手段对矿石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夏日哈木矿床类型属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矿体主要受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控制。同时该矿床具有元古代大陆裂解时的成岩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