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在亲身体验农耕生活的基础之上,用所创作的诗文清晰地表达了他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农民生活的同情,展现了其特色鲜明的爱农、悯农情结。作为政治家,他从稳定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救之于未饥"的防灾理念。他在各地领导抗灾时,强调在抗灾过程中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张以国家统一调控为主,以稳定百姓生活为主要目标,并提出建立相对完善的救灾制度,减少救灾过程中的失误,提高救灾效率。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苏轼的农业思想中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墨子被公认为是平民阶层的代表,他的主要思想皆以平民利益为出发点。在对待构成平民阶层主体的农民和被视为国家经济命脉的农业生产方面,墨子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观点和主张。通过对其政治、经济、宗教、伦理等思想的分析,可以概括出墨子的农业思想主要包括重农和爱农两个方面。其中,强调农业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和重视统一思想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其重农思想的体现。而提倡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以减轻农民负担、呼吁减少影响农民生产的活动以保障农时和重视保护农民的政治利益则是其爱农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苏新华 《科技信息》2009,(15):149-149
彭延年在知潮州军州事任时,重视"恤民"。当农业生产遭到自然灾害时,他提出缓征、减免税等"恤民"措施,保证了农民顺利渡过灾难。他救灾思想是以民本主义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风险中的自然风险是制约农业生产、影响农民生活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农业保险可以弥补自然风险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对于保障农业顺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河南省农业保险现有模式,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河南省农业保险现行模式的构想及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经济社会改革过程中农民生活的风险含量不断增大的事实,主要考证农业地区商业保险在农民规避风险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商业保险介入农民生活的力度还不强,由此分析其原因,并给出解决的对策。之所以选择鲁西北地区作为研究样本,是因为该地区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与我国大部分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大体相当,对研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地区农民的保险消费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农机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机手,其目的是提高农机操作人员运用农业机械的综合技能,提高其技术素质,使他们正确、熟练地使用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发挥农业机械在抢农时、抗灾害,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促进增产增效。与此同时,还应特别注意把农业科学技术融于其中。使农杌更好地服从于先进的农业科技要求,达到丰产丰收。这是对农民技术培训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闫辉 《广东科技》2014,(18):117-117
主要讲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水利对于农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做好水利的发展以及水利的建设都可以使得农业的抗灾效果得以加强,发展好农业的产业化的经营,可以综合提升以及确保粮食的生产能力,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提升,也使农民的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所有资源里,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在这里就如何将农田水利的发展建设搞好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可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8.
攀枝花市特色农业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在农业基地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早市蔬菜、烤烟、芒果、枇杷、石榴等基地建设发展势头喜人,在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天气预报手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数值预报产品的精度不断提高,天气、气候状况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正逐渐降低,人们抗灾减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天气预报在打造攀枝花特色农业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论述气象预报在农业生产、防灾抗灾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以农业合作化方式,确立了农村中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工农并举、城乡兼顾的思路,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教育农民,搞好为农公共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53-1956年我党用短短四年时间对我国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生产关系,但是当时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满足农民愿望与利益要求,促进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都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左"的倾向,在方针、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发生了偏差,其结果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甚至给党和国家政治民主生活造成了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1.
建国三十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以占世界7%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农业经济基础并不雄厚,农业生产条件和抗灾能力还比较薄弱,在大好形势下还潜伏着一些问题.正如赵紫阳总理指出的:“现在农村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农村信息化,指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公共管理服务及农民生活等各方面实现普及应用的程度和过程.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持续改善,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这与信息技术在农村中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农业问题的理性思考包括农业在我国所处地位浓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提、任务和方向。毛泽东认为农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国的工业化离不开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围绕发展农业,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例如:按农轻重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科技推广,实现农村工业化,增加农村和农民收入,使农民脱贫致富等等。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国今天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慰农(1895-1925),安徽巢县人,原名李尔珍,1912年考取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二农"),更名慰农,寓意要以实际行动慰藉苦难的农民大众,从中可以看到他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李慰农在"二农"学习期间,深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树立了改造社会的远大目标.他与同学游采石时曾赋诗抒怀:"浩浩长江天际流,风吹乐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民生保障思想具有历史社会所固有的鲜明特性。在唯物史观和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从经济角度出发,以封建农业生产要素,即人、地和生产三方面切入分析,认为它的农本性表现为:关注农民基本生存权益;促进农业人口增长;加强农民对土地附着;增扩农地资源和发展农业生产。形成农本性的原因与封建社会的民生本质、生产力、生产环境及意识形态等有密切关系,摆脱不了封建架构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长期关注的问题,对我国这样一个14亿人的大国而言,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而推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农业优良品种,对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述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论述了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意义,就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对于艺术性如何传达到生活形象的逼真问题,苏轼鲜明地提出了贵在传神地鲜明观点。他反对把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和只求形似地诗歌创作。苏轼的诗歌传神论可以分为传物立神和传作者之神两部分。  相似文献   

18.
王晶 《科技资讯》2012,(31):233-233
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并且长期性的问题。所以能否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当下农村的稳定以及农村的未来发展。本文针对改善"三农"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及粮食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9年以来,我国农民开始大规模进城务工,并逐渐形成"民工潮".农村劳动力流动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并会对农业及粮食生产产生深刻影响.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农业部门资本积累、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人力资本积累和粮食供求区域均衡.从政策层面、产业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了稳定农业及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园是农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业经营机制的重要创新,是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突出地方特色,有效地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在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