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使社会保障法制化,应是国家需要采取的紧迫之策,也是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价值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和核心是法律与制度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实现有赖于法律与制度的执行落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找出存在的: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保障水平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混乱并且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最后根据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提出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合作医疗是中国农.民基本医疗保险,从建国初期农民自发的创建开始,它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辉煌,80年代的衰落,90年代的重建。回顾60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走过的起起落落的历程,折射出新中国60年的成就、经验与不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诠释了社会保障公平正义共享的价值理念,明确了政府在维护农民医疗健康权利方面的责任,保障了广大农民的健康权。随着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在更高层次上诠释公平、正义、共享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立法工作严重滞后、立法层次低、立法体系不健全、立法保障范围过窄、欠缺与WTO的社会保障规则相适应的法律规范等问题。我国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权是联合国有关人权公约所倡导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救助法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的分支,但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实行社会保障综合立法还有困难,当务之急是制定《社会救助法》这部单行法律,建立起以社会救助法这部单行法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确保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法律关系"贯穿于法学理论、法律制定、司法实践之中,是其中的"概念符号"或"理论模型"。伦理精神是社会内在生命秩序的体系,它体现人们如何安顿人生,如何调节人的内在生命秩序。公法法律关系中的"命令与服从"、私法法律关系中的"平等与协商"、公私兼顾法律关系中的"合作与和谐"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法律关系伦理精神的结构生态。在面对具体案件时如果能率先以其所对应的伦理精神结构生态中的价值取向为标准去归类思考和有效行为,有助于在每个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推进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重庆作为国家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已经有了基本的框架,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法律化和规范化.具体的法律构想包括完善社会保障的立法体系;制定专门的《农村社会保障法》,扩大社保工作的覆盖面;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运营的法律规范;从法律视角关注社会保险金的支付风险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起步晚,较之城市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有着极大的差距,这对于目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必然起着严重的阻碍。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法治国家的建设必然要求进行农村社会保障立法,这本身也是社会保障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前提,但由于每个公民的出身、社会地位及经济状况的差别,这种平等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是公平正义的要求,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民主法治国家的标志.法律援助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保障,应当将法律援助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法律援助,培养好法治土壤,号召经验丰富的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工作,为上访群众提供法律帮助,让法治的阳光照耀每一个角落,让公平正义洒满人间.  相似文献   

11.
任何立法活动都是在一定法律价值观指导下的国家行为。正在论证中的统一合同法应重视对自由、公平、效益等法律价值的追求;同时。也应解决好在立法、司法活动中法律价值的冲突问题。基于实质的判断对合同进行解释在公平正义的旗帜下选择效益最大化的方案是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主要思路,而其法律依据是灵活地运用一般性原则条款。  相似文献   

12.
荆姗姗 《科技信息》2014,(1):126+139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中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并积极致力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前提。与中国不同的是,由于西班牙人口较少,且经济发达,所以其社会保障体系几乎覆盖全部社会成员,并且法律规定所有公民,一旦开始职业活动,不论是受雇还是作自由职业者,都必须申请社会保障号码,强制缴费,以加入社会保障体系。本文将通过对两种社会保障体系在不同领域的比较,总结出各个体系的利与弊,以及各个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基于本国国情的情况下,各自应该在对方中所要吸取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自由与秩序并非一对冲突的法律价值。自由与秩序法律价值的冲突,实质上应为自由与存在于法律秩序中的其他价值追求的冲突。秩序价值是自由价值形成的基础,人们通过法律在获得自由价值的同时必然也相应地获得秩序价值;同时,秩序价值必须依附于其他价值而存在,抽象的、不包含其他价值的秩序价值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问题是当下中国农村最实在、最重大的一个民生问题,也是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民最忧心、最费心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回应广大农民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疑虑与关切?如何让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系列举措乃至深层的理论背景转达给农民,让农民知晓与掌握呢?湖南省青年学者刘峰同志撰写的《新时期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研究》一书,对此做了深邃的理论探索和精准的回答。该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保障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理念出发,从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的经济公平入手,通过重庆市城乡居民的调查,运用社会经济学分析范式,从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城乡社会保障支出弹性、城乡社会保障财政弹性、城乡社会保障财政负担水平、城乡社会保障财政贡献率等5个维度,对重庆城乡社会保障的经济公平进行评估,得出了重庆现阶段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存在较大的不公平的结论。为此,必须从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城乡人力资本的提高、社会保障投入的城乡公平配置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车韦 《华东科技》2001,(7):30-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令人鼓舞的经济发展前景和不断发展的庞大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应当说,绝大多数外资企业在中国取得了成功,这除了他们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管理模式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入乡随俗”,成功地融入中国“水土”。 严格遵循法律规定 外资企业多来自于具有成熟市场体制和完备法律制度的国家,因此很注意“蹈循法律规则”,不少外资企业的技术性规范比国内法律规定的要求还要高,如果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他们便遵循最高的法律原则甚至更高、更抽象的法律精神,自觉把法律的最终价值取  相似文献   

17.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有其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存在法律覆盖面较窄、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有对立倾向、法律条方过于抽象等缺陷。必须通过加强立法和修法,加强对地方立法的参与,摆正国际条约和国内法的关系。提高全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法制意识等基本途径,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论述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依据,认为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要实现公平之"度";社会保障制度对弱势群体应给予更多关注.;要建立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涉及到体育、法律、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这个制度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也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借用制度变迁理论(Institution Change Theory),对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沿革的解析,对不同时期我国运动员保障制度的定位以及相关重要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体育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的建立与完善、解决以往历史遗留问题、建立相关配套的法律规章制度和制定相关行之有效的运动员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张玉栋 《创新科技》2014,(10):16-17
社会保障,保障民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制度保障。建立全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给农民以法律规定的全部“公民权利”,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事业建设、现代化的成败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