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决当前Ka频段宽带卫星接入体制难以克服的技术瓶颈,将交织区分多址接入(IDMA)技术引入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充分利用IDMA接入方式在低复杂度和高频谱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以期在资源受限的卫星系统中获得更高的用户容量和服务质量。结合Ka频段卫星信道特点建立了宽带IDMA卫星系统仿真模型,阐述了其系统容量计算方法及推导了相关的表达式。仿真和分析表明,与传统CDMA方式相比,宽带卫星IDMA传输机制以较低的星上处理复杂度获得通信性能和用户容量的大幅提高,为下一代多业务、高容量、高速率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Ka频段卫星通信的信道特性与模型,对基于小波包分复用(wavelet packet division multiplex,WPDM)的Ka频段卫星传输系统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支撑长度低的小波函数来降低系统的高峰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vatio,PAPR)。仿真结果能和该系统的误码率分析结果很好地吻合,并通过与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系统仿真对比得到在误码率为10-3时可节约3 dB;且显示出支撑长度低的小波函数能有效降低系统峰均功率比,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Ka频段移动信道特性,建立了Ka频段自适应Turbo编码-OFDM传输体制(ATC-OFDM),并提出了3种自适应方案和相应算法。通过新传输体制中的自适应功率、自适应调制和自适应功率调制同固定分配功率和调制方案的TC-OFDM传输体制相比,在不同的天气环境下,其系统误码性能有着明显的改善。系统的吞吐量在信噪比大于8dB时,相比于BPSK调制,可提高2bps/Hz,验证了该传输体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交织分多址接入(IDMA)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 。IDMA系统采用一个简单的逐码片的迭代多用户检测接收结构,利用交织器来区分用户。用外信息传输(EXIT)图分析IDMA系统在不同的系统参数下的性能,如用户数、扩频长度、信道的信噪比。仿真结果证明,EXIT图技术能准确地分析IDMA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交织分多址接入(IDMA)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IDMA系统采用一个简单的逐码片的迭代多用户检测接收结构,利用交织器来区分用户。用外信息传输(EXIT)图分析IDMA系统在不同的系统参数下的性能,如用户数、扩频长度、信道的信噪比。仿真结果证明,EXIT图技术能准确地分析IDMA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交织多址接入(interleave-division multiple-aceess system,IDMA)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使该系统更加接近多址接入的信道容量限,设计了一种基于LDPC码编码的交织多址接入(IDMA)系统.利用基于互信息的EXIT图工具,从信息论的角度对LDPC码应用于交织分多址系统的性能进行预测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LDPC码非常适合于IDMA系统,相比无编码系统而言,在AWGN信道下多用户的系统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也验证了EXIT图分析迭代系统性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Ka波段移动卫星信道的综合模型及误码率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分析Ka波段移动卫星信道的统计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多径衰落、阴影遮蔽以及Ka波段所特有的雨衰影响的Ka波段移动卫星信道的综合模型,并进行了系统性能的实验仿真.同时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该信道误码率的理论上限,并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Ka波段移动卫星信道模型的合理性.该模型为分析系统的性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8.
郑进宝 《科技信息》2007,(11):20-23
简要介绍雨衰产生的机理,并以我国YD/T984-1998根据ITU-R制定的雨衰计算模型对降雨产生的信号衰减做了主要分析,根据我国六个典型地区的降雨数据和地理位置参数,计算了卫星轨道在92°E时的Ka频段降雨衰减。  相似文献   

9.
基于LDPC编码的交织多址接入(IDMA)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织多址接入(IDMA)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使该系统更加接近多址接入的信道容量限,设计了一种基于LDPC码编码的交织多址接入(IDMA)系统,并将它与传统的基于卷积码编码的IDMA系统在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下进行了性能比较。仿真结果发现,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该系统的多用户性能曲线会逐渐向单用户性能曲线靠近;16个用户时该系统在误比特率为10^-6情况下离多址接入的信道容量限大约是2.6dB,而相同条件下,基于卷积码编码的系统大约是6.0dB。清楚地表明:设计的系统更加接近多址接入的信道容量限,可以获得更多的编码增益。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适合于高速的数据传榆业务。  相似文献   

10.
Ka频段LMS信道中Turbo-OFDM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Ka频段LMS信道中的Turbo-OFDM技术,进行了Ka频段卫星通信信道特性分析及LMS信道模型研究,并在Chun Loo提出的Ka频段LMS信道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Turbo-OFDM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技术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降雨衰减对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的影响, 以降低误码率, 提出了一种混合补偿雨衰算法。该算法将基于一步线性前向预测原理的自适应功率控制方法结合速率分集技术, 由n时刻前的雨衰值预测n时刻的雨衰值, 进而调整功率, 并在功率控制达到极限时能根据信噪比动态地降低信息速率, 以获得较低的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 与只应用功率控制技术的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补偿效果, 能使误码率小于10-7。  相似文献   

12.
网络管理功能是保证卫星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功能之一,针对新一代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系统的特点,研究了作为商业卫星系统网络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计费管理功能,建立了基于星载交换机计费代理实现的计费管理模型,提出了针对用户的结合会话和策略(区分业务策略、流量策略和QoS策略)的计费方案,设计了系统的计费管理公式,为新一代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系统的实现和商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简要回顾了视频监控系统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可较好应用在该领域的宽带卫星产品特点,重点介绍了宽带卫星系统与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的卫星远程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轨卫星通信轨道高度低、运动速度快、切换频繁的特点以及业务类型和用户类型逐渐丰富的发展趋势,提出高业务量下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自适应信道预留策略,动态调整信道预留数目,保证高优先级用户的及时接入;低业务量时提出非预留信道分配方案,满足高优先级用户的理想带宽需求,充分利用系统的信道资源.小区信道全部被占用时,提出增强型排队策略,令暂时无法接入的用户加入排队序列,根据综合优先级依次接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和系统整体性能.实验证明,该方案可有效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保障各类用户的体验,使系统整体服务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15.
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性能提升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及广域差分改正数算法.采用10个测站6d的相位平滑伪距和相位观测数据,初步评估了北斗星基增强系统性能提升后的用户定位性能.结果表明:用户相位平滑伪距增强定位精度在东、北和天顶3个方向上分别达到0.3m、0.4m和0.8m,相对于普通导航平均三维提高了53%;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用户相位增强定位坐标平均在7min内收敛到1m以内,收敛之后水平坐标精度能达到0.1m,高程坐标精度能达到0.2m,两项指标都优于基于外部后处理精密轨道钟差的精密单点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6.
宽带移动卫星通信低成本组合姿态确定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现有低成本微机械惯性器件无法满足宽带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在机动状态下天线指向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微机械惯性测量单元与闭环跟踪信息相结合的姿态确定算法.该算法在航向上引入闭环跟踪的指向偏差角,经PI控制器反向校正航向陀螺的漂移误差,并利用跟踪指向信息的低频分量和陀螺的高频分量估计航向角.在横滚和俯仰上,首先以改进欧拉角作为状态向量,根据陀螺角速率信息和加速度计的重力场信息分别建立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然后依据航向角速率和俯仰角偏差对载体运动状态进行判别,并在载体机动下调整方差矩阵以依赖陀螺进行姿态估计,克服机动加速度的扰动.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器相比,在载体机动状态下精度更高,其航向估计精度在±0.8°,倾角在±0.5°内,满足动中通姿态稳定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Turbo TCM及在卫星移动信道中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卫星移动信道的特点,格状编码调制TCM(Trellis Codes Modulation)技术成为解决带宽和功率相互矛盾的有效方法。推导了简洁的非二进制符号MAP算法,并对TurboTCM在卫星移动信道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TurboTCM的性能明显优于常规TCM。  相似文献   

18.
适于中国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星座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地域分布的实际情况及移动通信业务量各时间段的差异,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的移动通信卫星组网星座方案,利用一颗同步卫星和两个低轨道上16颗小卫星来构建卫星通信系统,达到移动通信的要求,并对这一星座方案在我国范围内的覆盖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卫星宽带通信的概念及发展现状,并阐述了卫星宽带的接入技术———D irec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