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对轻质模型沙密县煤粉的水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粉模型沙粗细颗粒的起动特性规律是一致的,其起动流速V0及扬动流速Vf均与水深H呈指数函数关系,即V0(Vf)=aH^b;单宽输沙率qs与流速V呈四次方关系,即qs=KV^4;试验还对煤粉模型沙的糙率进行了探讨,发现糙率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趋近一常数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新型PS模型沙的特性,通过试验,对PS模型沙的物理特性、沉速及起动流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S模型沙的颗粒形状、球度、三轴形状系数、密度及水下休止角都与原型沙相接近,可以采用张瑞瑾公式和唐存本公式的改进公式计算PS模型沙的沉速和起动流速。  相似文献   

3.
着重研究了带式输送机在串电阻起动方式下起动的动态特性的优化理论和方法.包括讨论了优化设计模型的确定;编写了优化设计过程的计算及分析程序,并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的起动特性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细颗粒煤粉的密实过程及其对起动流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体泥沙模型试验中,煤粉是常用模型沙。它在长系列实体泥沙模型试验中,与细颗粒泥沙运动特性有误差。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细颗粒煤粉干容重随淤积历时的变化,探讨了其密实机理及对起动流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煤粉的沉积密实程度对起动流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实体泥沙模型试验中,煤粉是常用模型沙.它在长系列实体泥沙模型试验中,与细颗粒泥沙运动特性有误差.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细颗粒煤粉干容重随淤积历时的变化,探讨了其密实机理及对起动流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煤粉的沉积密实程度对起动流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紊流中泥沙颗粒的跟随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工模型试验中含沙量比尺的选取与所选择的模型沙相关的特性,运用异质粒子与紊流跟随性计算结果,从定性上阐释含沙量比尺的取值问题.异质粒子与紊流的跟随性分析表明,模型沙的跟随度随着容重及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采用容量过小的轻质沙,容易使粒径出现严重的变态,从而可能出现含沙量比尺小于1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考虑床沙特性以及颗粒暴露度对非均匀沙运动的影响,根据滚动平衡关系,提出了非均匀沙起动流速公式,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附加阻力系数的特点,并得到其数学表达式.通过对非均匀泥沙颗粒运动方程的分析,导出了非均匀沙临界起动希尔兹参数的数学表达式,从而从理论上解释了非均匀沙颗粒与均匀沙起动的不同之处(粗颗粒较同等粒径均匀沙容易起动,细颗粒则与之相反).分析了非均匀沙颗粒随水流运动的特点,指出非均匀沙颗粒运动与其所处的床面条件具有直接的关系,床面条件不同,运动也将呈现不同的特点.最后建立了平衡输沙条件下非均匀推移质分组输沙率公式,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并且能够用来计算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8.
着重研究了带式输送机在串电阻起动方式下起动的动态特性的优化理论和方法。包括讨论了优化设计模型的确定;编写了优化设计过程的计算及分析程序,并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的起动特性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由原料土、聚苯乙烯颗粒和高分子材料SH固化剂混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固化轻质土的压缩变形特性,在单向压缩试验的基础上,对高分子材料固化轻质土的压缩变形规律、机制以及水环境对压缩变形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试验结果:(1)提出了适合该轻质土的广义孔隙比概念,建立了高分子材料固化轻质土压缩变形曲线预测模型,模型能较好的反映孔隙比随荷载的变化;(2)水环境作用下高分子材料固化轻质土的压缩变形曲线表明干湿循环和浸水初期,固化轻质土的压缩变形量受水环境影响较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和浸水时间的延长,水环境变化对轻质土压缩变形量的影响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带式输送机在含液力耦合器的驱动系统驱动下起动的动态特性的优化理论和方法,包括优化设计模型的确定,优化设计原理、过程,计算及结果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11.
大颗粒煤在移动床中的热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煤热解的分布活化能机理,考虑热解热效应以及热解产物在煤粒内部的传热传质,提出了大颗粒煤在移动床中的热解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煤热解过程析出挥发分分额,温度等参数在煤粒内的分布及其胡时间变化的规律,对大颗粒煤在移动床中对流和辐射传热条件下的热解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大颗粒煤的热解必须考虑煤的热解热效应,而热解产物的传冷却放应则可以忽略,同时,讨论了煤粒表层和中心的热解状况以及颗粒直径,床层温度等参数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煤层中CO吸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nguuir方程是由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在理论上,煤层吸附CO不符合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温度较低时,由于煤层吸附CO得到的吸附等温线都属于第1类吸附等温线,所以吸附CO的量可以用Langmuir方程计算;温度较高时,吸附CO的量与煤层压力呈线性关系。煤层中CO吸附模型的确定可以提高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为进一步研究一氧化碳在煤层中的赋存机理提供了依据,减少不必要的自然发火预防措施的实施,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复合双曲正切模型参数与分选密度关系的研究,提出模型中参数与不同平移条件下的分选密度变化的关系式及通式。可以方便的得到不同分选密度时与之对应的模型参数及模型表达式,可用于选煤产品的预测优化及分配曲线的绘制。  相似文献   

14.
根据综放采场顶煤冒放形式和顶板移动结构,提出5种煤岩复合结构,研究了其形成条件,并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拱—拱组合模型、拱—砌体梁组合模型、拱—传递岩梁组合模型、台阶悬臂—砌体梁组合力学模型、台阶悬臂—悬臂梁组合力学模型,并由此推导其控制方程,计算支架载荷;针对不同顶板、煤层条件,运用相应力学模型分析支架—围岩关系,计算综放工作面支架载荷,确定综放采场支架合理工作阻力,从而有效控制综放采场围岩;通过对10个不同条件综放工作面支架载荷的计算与实测比较,计算值的安全系数为1.06,表明根据综放采场围岩组合结构力学模型计算支架载荷比简化的岩重计算更为合理,从而为综放采场围岩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根据综放采场煤岩结构为学模型计算支架载荷的方法。图5,表2,参10。  相似文献   

15.
从可靠性的角度,应用强度分布和应力分布的干涉理论,对综放工作面移架—割煤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联结方程,得到了采支速度比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采支速度比随系统可靠度的变化可分为3个明显不同的范围,不同类型的工作面应按照不同的可靠度要求选取相应的数值.对于高产高效综放面,采支速度比应在1.30~1.50范围内选取;对超长综放面,采支速度比应在1.50~1.80范围内选取.图2,表2,参6.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冲积河流河床形态对水沙条件的响应调整规律,基于河床演变的滞后响应原理,对上荆江沙市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的调整过程进行研究。运用Morlet小波方法分析了沙市河段1956—2011年水沙序列的多时间尺度规律,采用滑动平均法拟合了流量、含沙量与断面面积的单一幂指数函数关系。结果表明,上荆江沙市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对水沙条件的响应存在滞后性,其河床形态的调整受到包括当前时段在内的前期水沙条件的共同影响。建立了水沙序列分时段的断面面积计算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河床横断面面积的变化情况与实际情况较接近,断面面积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0.85,模拟精度较好,分时段计算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上荆江沙市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的调整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更加复杂的地质因素影响下,常规测井方法识别煤体结构准确度低,为精确识别煤体结构,研究了煤体结构测井曲线响应机理以及随机森林决策树个数的优选,从而建立煤体结构与测井曲线的随机森林分类模型进行煤体结构识别。结果表明:决策树个数为500时,随机森林分类模型效果最佳;通过袋外误差和模型对测试集样本的预测结果可知,随机森林分类模型的结果稳定且泛化性强,并且适合处理非均衡数据,预测精度较高。可见随机森林算法能有效识别煤体结构,为煤层气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