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落实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4年我县在中央和贵州省两个1号文件及遵义市政府2号文件的精神指导下,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针对提高我县玉米生产科技水平,改善品质,提高总产,确保农民增产增收。2004年我县顺利实施了贵州省粮食增产工程玉米增产项目,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基于126个县域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指标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1980—2012年河南省县域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并结合全国耕作制度分区测算粮食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县域粮食单产波动性增加,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先增大后缩小,县域粮食单产分布由正偏态转为负偏态,集聚程度先增强后减弱;2)县域粮食单产空间自相关显著,粮食单产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明显,粮食单产增加量自东向西阶梯性递减,东部平原县域的粮食单产增加显著;3)1980—2012年县域粮食单产变化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局部分异显著,显著高高集聚(HH)类型区集中在黄淮平原东部和冀鲁豫低洼平原东北部,显著低低集聚(LL)类型区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地丘陵区和黄海平原区西部;4)将河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11个二级增产类型区,鄂豫皖丘陵山地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的粮食单产增产潜力大;河南省总增产潜力约为1.27×107 t,黄淮平原区>鄂豫皖丘陵山地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豫西山地丘陵区>冀鲁豫低洼平原区。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7,(10):1702-1707
选取2004—2014年河南省粮食生产数据,基于结构调整的视角,对促使河南省粮食增产的各因素贡献率进行测算分解.结果表明,粮食单产水平提升是河南省粮食增产的主要贡献因素,但其存在年际间的波动性;播种面积则是保证粮食增产更为稳定持久的贡献因素;结构调整虽能通过挖掘作物间的单产差来促使粮食加权单产的提升,但其对粮食总量增产的贡献率较低,且以粮食增产为导向的结构调整模式,进一步加大市场的供需矛盾.因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各类作物单产水平,是保证河南省粮食长期以来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依靠市场需求导向来适度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是解决河南省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31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胡元坤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说,当前全国秋粮收获正在紧张进行,除了晚稻以外,其他粮食收获已经基本结束。从预计情况来看,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有望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将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5年增产。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揭示河南省省级、地级市和县域尺度粮食产量变动的因素贡献,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开展1980-2010年间粮食产量变动的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 1) 在省域尺度上, 河南省粮食产量增加5437.1万 t, 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粮食单产的贡献分别为-175.4万、1165.7万、-573.4万和2871.6万t; 2) 从地级市看, 粮食单产效应和复种指数效应全部为正值, 耕地面积效应和粮作比例效应基本为负值, 地级市间各分解因素效应的差异显著; 3) 县域粮食生产“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明显, 4个因素贡献的县域差异显著, 粮食单产效应叠加上复种指数效应促使豫东多数县域粮食总产量的显著增加。防止耕地快速“非农化”与非粮化以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面积比例, 同时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和粮食生产要素投入优化策略, 是提升河南省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力推动粮食增产技术创新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逐步提高.从1978-1998年,粮食总产量从3.05亿吨增加到5.12亿吨,迈过了4个台阶,实现了从粮食短缺到粮食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根本性转变.1982年首次突破3.5亿吨.  相似文献   

9.
孔令聪  李静 《安徽科技》2015,(10):25-27
<正>安徽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6个粮食调出省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安徽省粮食总产达到341.6亿公斤,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丰",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受损,农业发展正面临着生态环境束缚和资源制约两道"紧箍咒",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而紧迫的任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分析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以来河南粮食生产效率变化,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结合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算了河南省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实证结果显示,对河南省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较大的是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变化,而制约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因素是河南省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纯技术效率未得到提升,河南省粮食生产中加大技术推动应用和优化种植规模仍具有较大潜力。因此,加快河南省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是提高河南省粮食生产效率,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粮食生产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8-2011年34年粮食产量数据,基于小波理论对河南省粮食生产年际变化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河南粮食生产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粮食生产变化的周期规律,并根据主周期对未来粮食产量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自1978年以来,河南省粮食生产总体特征表现为波动中趋于上升.近34年来河南省粮食生产变化具有多层次的时间尺度结构,存在21年、13年和5年左右的时间尺度周期变化.经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分析后得出,在2011年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河南省粮食生产将处于低产期,但在较长的低产期内会出现短期的粮食高产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一、我州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分析2006年大理州蔬菜播种面积62万亩.总产量126万吨,总产值ll亿元,其中大蒜播种面积20.8万亩,总产量31万吨,总产值5.6亿元。  相似文献   

13.
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建国以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市场农业的快速发展,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下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胡锦涛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粮食安全问题。因此,探讨、分析影响粮食生产的主导因素,已成为摆在农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笔者对建国以来,定西市56年的粮食生产情况作了探讨、分析,初步认为影响粮食生产的主导因素:一是政策,二是科技,三是结构调整。现就笔者的思考情况作一概述,以供与同行商椎。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我国是世界人口和粮食消费大国,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从2004年至2015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史上的奇迹.本文对粮食安全概念、含义﹑内容及衡量指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探讨了国内外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根据我国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运用综合手段,解决粮食安全压力问题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构筑耕地资源保护机制,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四是建设和完善粮食市场,五是搞好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5.
16.
肖连全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2):60-61,7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为了寻求云阳县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通过对云阳县农业资源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的分析。本文阐述了云阳县粮食生产的现状及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潜在的粮食危机,最后笔者结合云阳的实际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目前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山西粮食生产所面临的新形势,探讨了解决山西省粮食紧缺的对策及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安庆市位于皖西南,境内丘陵起伏,河流纵横,适宜多种粮食作物生产。作为全省粮食生产大市,我们要根据粮食作物需水规律和水利状况,因地制宜发展粮食生产,为国家再做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人口激增,土地减少的条件下,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为了寻求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本文阐述了中国粮食生产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指出了粮食潜在危机,提出了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