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师廷梅 《甘肃科技》2012,(23):143-144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以往在一种抗病毒药发生耐受后再加入另一种抗病毒药的联合治疗,可能会导致多药耐药,特别是在长期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在本研究中,一开始就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伴随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病毒学应答和耐药率。选30名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分为两个治疗组,剂量为阿德福韦酯(10mg)联合拉米夫定(100mg),或拉米夫定(每天100mg),随访48个月。对于需要强制采取长期抗病毒治疗的伴随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一开始就采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比第一用拉米夫定效果较好,并且较少发生病毒学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单药及联合应用对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15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100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连续治疗并随访12个月.治疗后测定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Child-Pugh评分,采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测定肝脏硬度值(LSM).结果 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及联合组分别有45例、46例、45例患者纳入统计,治疗后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降低(P<0.05),白蛋白(ALB)升高(P<0.05).结论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可达到快速、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较单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阿德福韦抗乙肝病毒感染治疗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阿德福韦(Adefovir dipivoxil)与安慰剂治疗180余位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国际联合研究的临床数据,以及Nowak等人提出的不带效应细胞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型,提出了一个由两个系统组成的数学模型, 模型对CHB患者的阿德福韦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特别是可以解释为什么患者血浆中病毒数目在停止免疫治疗后会迅速反弹. 该模型对长期的疗效做出预测:血清HBV DNA接近中位数的患者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到5.6 a,以清除CHB患者体内的HBV. 本研究提示:将血清DNA小于500 copies·mL-1作为评价疗效的标准过于粗糙.  相似文献   

4.
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选取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行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转归情况、肝功能指标及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观察组肝衰竭发生率、抗结核方案更改占比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HBV DNA检测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临床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有效抑制血清病毒复制,显著降低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肝损伤发生风险,并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肝炎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在我国,每年有近30万人口死于肝炎相关疾病。肝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现有的各种类型的肝炎药物疗效均十分有限,企求一种方法或药物解决其全部矛盾的可能性极小。在治疗上,中西医治疗各有特色。其中,西医的治疗重点是“抗病毒”,主要药物有干扰素以及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核苷类似物。  相似文献   

6.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肝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损害的关系.方法: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为对照,回顾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HBeAg阴性与阳性组HBV DNA平均含量分别为1.2×107拷贝/mL,8.2×107拷贝/mL(P=0.000).HBeAg阴性组HBV DNA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s=0.261,P=0.000).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较低(P=0.032).HBeAg阴性患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呈正相关(rs=0.371,P=0.009).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载量较低,乙肝病毒载量与肝损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合并胸腺肽、猪苓多糖合并乙肝疫苗进行治疗,疗程均为三个月。二组药物均有较好的降ALT和SB的作用。同时均有一定的抗病毒抑制HBV复制的作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猪苓多糖二组对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8.6%、25%,对HBeAg的阴转率分别为46.2%、26.7%,对抗HBc—IgM转阴分别为50%、26.7%,说明二组药物均不能达到理想的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8.
 病毒本身和机体免疫应答是影响HBV感染病情进展和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目前免疫学研究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纯的抗病毒治疗无法重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因而无法彻底治愈HBV感染。联合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实现HBV感染治愈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9.
杨雯 《甘肃科技》2022,(6):110-112+115
探讨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选择2014年11月—2019年11月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共分成2组,对照组:41例,予以常规保肝治疗;研究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恩替卡韦。比较治疗24周后2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DNA定量(HBVDNA)转阴率,并检测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1)治疗后24周,研究组HBeAg转阴率38.64%(17/44)、HBV-DNA转阴率81.82%(36/44)均高于对照组7.32%(3/41)、21.95%(9/41)。(2)治疗后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ALT、AST、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LN、HA、PCⅢ、Ⅳ-C均低于对照组(P<0.05)。恩替卡韦能减轻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肝功能,显著提高HBeAg、HBV...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回顾分析21年间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免疫耐受对照组、中医药剂型组和慢性乙型肝炎(CHB)中西医结合治疗资料,探讨了序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必要性和优势。引取1989~2010年21年间3个时段的总结论文资料,统计了HBV转化总有效率及出现激发免疫耐受的频率,并以肝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谷丙转氨酶(ALT)为回顾分析数值,画出了曲线图作比较。同时进行了符合随机对照原则的病毒转化指标观察。中医药剂型组HBV总转化率59.1%,出现激发免疫耐受率为19.6%。曲线图显示,免疫耐受对照组1年间ALT较平稳,但病毒复制阳性指标所潜在"复燃"的肝损害随时存在;中医药(剂型)观察组疗程中产生了激发免疫耐受"启动"效应的病人,对其加用抗病毒西药(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酯)的序贯治疗,两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显示出良好的保肝降酶与病毒载量降低的双重效果,即协同增效效能,且未发现YMDD变异。对慢性AsC采用太乙保肝胶囊治疗观察过程中,视免疫耐受被激发后的免疫清除期肝损害程度,适时按免疫辩证的论点,加用抗病毒核苷类似物,不仅可以达到保肝降酶和抗病毒的双重效应而促进自然史演变进程,并且有可能减少YMDD变异,还有望解决单用抗病毒核苷类似物需长期用药而不能中途停药之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对335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三阳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小三阳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显著低于大三阳组(P<0.01),但与HBsAg、HBcAb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1)。结论:只有将HBV-DNA定量检测和乙肝病毒标志物有机的结合,才能为乙型肝炎的临床感染、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弱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Here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 were proposed as a new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adefovir dipivoxil (ADV). The octadecylamine-fluorescein isothiocynate (ODA-FITC) was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a fluorescence maker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SLN to investigate the time-dependent cellular uptake of SLN by HepG2.2.15. The SLN of monostearin with ODA-FITC or ADV were prepared by solvent diffusion method in an aqueous system. About 15 wt% drug entrapment efficiency (EE) and 3 wt% drug loading (DL) could be reached in SLN loading ADV. Comparing with free ADV,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ADV loaded in SLN on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and hepatitis B virus (HBV) DNA levels in vitro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之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的关系.分析前S1抗原在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PCR法检测HBV-DNA.结果:400例HBV—DNA阳性的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86.0%,前S1抗原阳性率为75.5%.其中:前S1抗原阳性率在HbeAg阳性患者中为75.6%、在抗-HBe阳性患者中为75.0%.HBV-DNA阳性情况下,Hbe鲰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两组经χ^2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前S1抗原是诊断乙肝病毒复制的有价值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88例病人服用拉米夫定三年,共有51例出现YMDD变异.定期观察其中出现YMDD变异后继续长期应用拉米夫定的44例病人,观察项目包括临床表现、ALT、SB、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 DNA及YNDD变异情况.48 周、104周和168周YMDD变异率分别为21.7%、48%和68.4%.44例继续用药病人按变异后ALT的变化分为三组:ALT值<1ULN(16例)、>1-5ULN(21例)和>5ULN(7例);HBV DNA中位值分别为0.88、200.93和537.70 mEq/mL;血清转换分别为7、1和1例.与无病毒变异组的血清转换率61.1%相比,变异后ALT正常组为43.8%(P>0.05),变异后ALT异常组为7.1%(P<0.01).因此,拉米夫定对大多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仍有效,但必须在严密监测下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覆盆子对尼古丁戒断焦虑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 SD大鼠40只,220~250 g,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对照组、覆盆子高剂量组、覆盆子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每天皮下注射尼古丁0.4 mg/kg,共7天,制备尼古丁成瘾模型。最后一次注射尼古丁后24 h,药物对照组灌胃地西泮,覆盆子高剂量、低剂量组分别灌胃覆盆子提取物200 mg/kg、100 mg/kg,连续5 d,最后给药1 h后,用高架十字迷宫测其焦虑行为,用HPLC测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结果 在高架十字迷宫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尼古丁戒断大鼠在开放臂的逗留次数、时间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药物对照组能增加其次数、时间,覆盆子高剂量组作用效果更显著(P<0.01);HPLC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对照组、覆盆子低剂量组、覆盆子高剂量组均可降低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结论 覆盆子提取物能减轻尼古丁戒断时大鼠所表现出的焦虑样行为,其抗焦虑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脑内海马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气界面N2O通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象色谱-密闭式暗箱法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气界面N2O通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水-气界面N2O通量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秋末、冬季N2O释放通量高于其他季节,且呈明显的波动状态;夏季和秋季N2O排放水平较低,通量变化范围较小.总体上,香溪河库湾水-气界面N2O全年呈释放状态,但释放通量较小,与加拿大魁北克地区水库N2O释放通量相当.下游A点的释放通量明显高于中游B点,其年平均释放通量分别为0.226mg.m-2.d-1和0.164mg.m-2.d-1.通过对N2O释放通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香溪河下游A点的N2O释放通量受气温、水温、pH值等影响显著;而B点的N2O释放通量除与气温相关性较显著外,与其他环境因子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肘关节外伤后早期康复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0年7月~2008年3月创伤后5~21d行康复治疗的患者56例为早期康复组(A组),创伤21d后行康复治疗的患者63例为延迟康复组(B组)。于系统康复前后行Mayo肘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评定。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康复前两组的肘关节Myao评分及ROM评定,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A组患者56例Mayo肘关节评分优36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53/56)为94.64%;B组63例Mayo肘关节评分优23例,良27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50/63)为79.36%,两组之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21,P〈0.01);A组肘关节ROM评测均优于B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康复治疗有利于肘关节创伤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温(35℃)厌氧发酵,研究斜发沸石、膨润土和粉煤灰3种矿物材料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的pH、挥发性脂肪酸(VFAs)、产气速率及累积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发沸石、膨润土和粉煤灰均可以改善餐厨垃圾单相厌氧消化酸抑制的现象并促进产气速率和累积产气量的提高.至30d反应结束,空白组的产气速率峰值和累积产气量分别为600mL·d-1·L-1和3 938mL/L;斜发沸石组、膨润土组和粉煤灰组的日产气速率峰值分别为623mL·d-1·L-1、1 418mL·d-1·L-1和1 227mL·d-1·L-1,分别比空白组的高3.83%、136.33%和104.50%;其累积产气量分别达到5 502mL/L、8 206mL/L和6 988mL/L,分别比空白组的高39.72%、108.37%和77.45%.3种矿物材料对产气速率和累积产气量的促进影响顺序表现为:膨润土〉粉煤灰〉斜发沸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良烟熏法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研究浓百合剂对实验性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作用的内在机制。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浓百合剂高剂量组、浓百合剂中剂量组、浓百合剂低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及不加处理的空白对照组。造模各组分别灌胃口服高(1.15g·ml^-1)、中(0.575g·ml^-1)、低(0.2875g·ml^-1)剂量的浓百合剂、地塞米松(10.27mg·ml^-1)和生理盐水(0.9%NaCl),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浓百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TNF和ET平均含量分别为1.397ng·ml^-1,64.993ng·ml^-1;1.342ng·ml^-1,63.005ng·ml^-1;1.120ng·ml^-1,60.565ng·ml^-1;1.108ng·ml^-1,60.135ng·ml^-1;1.443ng·ml^-1,103.257ng·ml^-1;1.056ng·ml^-1,60.088ng·ml^-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和ET的含量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各组血清中TNF和ET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浓百合剂通过降低血清中的TNF和ET含量来控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农牧交错带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多变,人为的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释放CO2的速率.分别对新开垦农田、多年耕种农田、退耕还草草地、多年生草地4种利用类型的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图像呈单峰性曲线,其中草地平均呼吸速率最大,为0.85g·m-2·d-1.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新开垦农田变化明显,K值最高,达到0.045.从整个生长季来看,4种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呼吸速率表现为新开农田>草地>还草草地>农田,分别为0.97g·m-2·d-1、0.85g·m-2·d-1、0.77g·m-2·d-1和0.56g·m-2·d-1.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关系与土壤呼吸速率基本吻合.试验表明不论对草地进行开垦还是对农田进行退耕还草都会增加土壤CO2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