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世的《唐颜真卿书多宝佛塔感应碑》(下简称多宝塔碑)北宋拓本已极罕见。据文物出版社一九六二年影印出版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多宝塔碑》的出版说明称:“象这样的北宋拓善本,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一九七八年重版影印该碑帖时又称:“这个拓本是故宫博物院所藏,也是保存至今的宋拓本中最好的一本。”唐代颜真卿是我国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师,颜书流传下来的北宋拓本是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对研究我国书法艺术有很高的价值。据考,我校图书馆珍藏的《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亦为北宋拓本。《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为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四月廿二日建,正书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南阳岑勋撰文,琅琊颜真卿书,东海徐浩题额,史华刊,碑文为楚金禅师一生学佛事迹。碑石今  相似文献   

2.
"权停贡举"是皇帝的一个诏令,意即暂停科举考试。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在北宋前半段得到了频繁使用。暂停期多是一年。北宋开国之初,基本沿袭了唐、五代的制度。科举考试也承前制,每年都举行。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开始,科举考试的周期不再固定为一年,而是两年、三年、四年都有,甚至五年不开科。朝廷会根据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需要,下达"权停贡举"的诏令。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正式规定三年为一个考试周期。此后,北宋一朝不再有"权停贡举"的诏令。  相似文献   

3.
北宋建立后不久,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接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这与皇帝心中的“不信任”是分不开的.北宋王朝信任危机表现有三:首先表现为皇帝不自信,其次表现为皇帝对大臣的不信任,还表现为皇帝对国力的不相信.三个“不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北宋前中期,受政府大力招抚政策之影响,河湟陇右地区许多吐蕃部落族怅相继自愿内附于宋而成为熟户,接受其统治。吐蕃内附后,得到了北宋政府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的优待,促进了藏汉民族交往和西北边疆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在河南省濮阳县城十字街四牌楼的匾额上,赫然题写着"澶渊旧郡""颛顼遗都""河朔保障""北门锁钥"十六个大字。其中"河朔保障"、"北门锁钥"是澶州在北宋时期作为河朔重镇和军事要地的生动写照。北宋时期,澶州居大河要扼,距京城卞梁(开封)仅仅二百五十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澶州对阻碍北方铁骑、藩屏京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公元1004年,澶渊之盟的签订,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及军事活动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欣闻百年易俗剧场终于新妆亮相,于是前去一睹芳容。但见修缮一新的剧场门前马路边一字儿排列着三通石碑,上前一看,原来它们分别是市、省、国务院三级政府公示易俗社剧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碑(简称"文保碑")。其中,第一通(位于最东边)是西安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12月9日公布该剧场为西安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保碑".  相似文献   

7.
北宋各朝统治者对佛教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但对佛教态度的总体精神基本上一脉相承开国皇帝宋太祖。具体来说,北宋佛教政策的主旨有如下几个方面:保存佛教;允许佛教适度规模地发展;支持、参与佛教活动;不同程度的限制。北宋佛教政策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开明的,当然也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小爨碑》亦即《爨宝子碑》,与《大爨碑》并称为《二爨》或《南爨》,同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现存曲靖第一中学。  相似文献   

9.
吴越北宋时期的杭州,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开始迅速发展,形成杭州历史上第一个高潮,被北宋仁宋皇帝誉为“东南第一州”。当时,出现了国内著名的三大科学家,在中国科技史占有显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北宋雍熙元年(公元983年),日本名僧奝然,决心要寻访鉴真的足迹,宁海登岸,宿“白水庵”,此后谨见北宋皇帝,游名山大川。日本东京清凉寺中,至今供奉着一尊旃檀释迦牟尼佛像,就是由浙江台州雕刻家张荣制作,从宁海起运的。这些应该是北宋时期中日交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1.
溥仪没谕旨消防队干着急 末代皇帝溥仪,按照与袁世凯定下的优待皇室条件,退位后仍然"尊号不改",在紫禁城里过着"小朝廷"的生活.他每天照常以皇帝的名义颁发"上谕",宗人府、内务府等一套宫廷机仍旧常奉职不变.  相似文献   

12.
杨晓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6):84-85,97
北宋阮阅的《诗话总龟》开中国古代诗话以事为纲之先河,其中"狂放门"的出现,标志着"狂"在文学理论中获得相对明显的独立地位,正式成为美学理论中的一个范畴。阮阅并没有在自己的诗话中对北宋以前"狂放"诗人做点评和阐述,但其将"狂放"列为一门,并选北宋以前12家诗人之诗之事,是暗含其深刻的美学倾向的。以阮阅的《诗话总龟》为文本依托,探究"狂放"的美学内涵,并加以分类阐述,最后分析了《诗话总龟》中"狂放"和后世"狂放"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即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背景不同。  相似文献   

13.
北宋前期政坛、文坛领袖之一的晏殊常常仅被当作一个"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词人;其实晏殊残留下来的几篇赋体文章在铺陈、骈俪方面的艺术形式十分精美,颇具悠游富贵气象,鲜明具体的表现了北宋前期文坛学习李商隐骈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吕南公是北宋卓有成就的文论家,吕南公在文学理论上有精辟的见解和造诣,提出"言以道为主,而文以言为主"的"文道"观,强调"文不可以不工",虽然是以儒家的思想伦理为基础,但对于"道"持一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其"道"更多指向"为文之道",从而提升了文学的独立性。吕南公的文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远绍韩愈、超越欧曾、比邻苏轼,是北宋"文道关系"论述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北宋科举考试中,京城开封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解试中,由于开封府与国子监在解额上享有优待,吸引了大批外地举子前来寄应取解。直至神宗朝盛建太学,为广大举子进京取解开辟方便之门,开封府取解的特殊优势才被取代,太学也由此成为京城地区集聚士子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宴飨是一种行于朝廷的宫廷礼仪活动。宋代宴飨分为大宴、曲宴以及节日赐宴等。宋代大宴是皇帝参加、规制最高的宴饮活动,一般在春秋二季之仲月、皇帝或皇太后生日、郊祀或籍田礼结束、皇帝巡幸回京以及国家大庆时举行。宋代大宴在殿庭陈设及座次安排上均有等级规定,南宋大宴较之北宋,陈设从简。宋代大宴不仅在程序、用乐方面设定了一定仪制,而且针对大宴违礼现象制订了相应的纠察弹劾制度。  相似文献   

17.
毕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的《岷州广仁禅院碑》,是我们研究北宋时期河陇吐蕃佛教化方方面面的珍贵实物资料,碑铭历史和客观地记录了缘边地区佛教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8.
北宋建国以后所设置的诸种武装力量,至“靖康之变”,大都被金兵击溃。南宋初年重新聚集与组织起来的武装力量,与北宋已有很大不同。孝宗乾道五年(1169)薛季宣在《召对札子》中说道:“厢军之置,即唐方镇之兵是也;周世宗及我太祖皇帝增置禁旅,则今之禁卫与诸州之禁兵是也;神宗皇帝立将兵之法,今之帅藩系将禁军是也;太上皇帝(即宋高宗)收诸将麾下,作三衙、御前诸军,今之大军是也。四者之外,复有弓手、土军、役兵。今惟大军可供战伐之用,将兵而下废为皂隶之役。”这段文字,指出了南宋军队的种类及其渊源,并说明了由唐、五代、北宋延续到南宋的诸种军队皆“废为皂隶之役”,而真正“可  相似文献   

19.
暗地妖娆  Mia 《世界博览》2022,(13):44-47
<正>这桩轰动全美的虐待案,令所有人记住了西尔维娅·莱肯斯的名字。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华盛顿街的威拉德公园,人们为其立起花岗岩纪念碑,碑上写着:“谨以此碑纪念一个不幸去逝的孩子。”同时,这块碑亦记录下了那些最隐秘、最扭曲的“格特鲁德之恶”。  相似文献   

20.
赵锋 《皖西学院学报》2015,(3):114-117,136
通过对《左传》中存在大量的盟、誓现象的梳理研究,探寻盟、誓作为礼仪规范和信义保证的价值意义,发掘盟誓制度与祭祀、戎事战争和利益、权力斗争的密切关系。盟誓制度作为载体,体现当时人们对信、义、敬、让等德行的重视及对失信的贬斥,再现当时社会的信义、威敬、谦让等思想和人们生存观、忧患意识;盟、誓作为礼仪规范,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