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梧州市桂江三桥对河道行洪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一维水位计算和二维水流流态计算 ,对比分析桂江三桥建设前后桥位附近河段的水位,流态变化情况论,论证大桥建设后梧州防洪工程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护岸能够有效确保江、河、海等岸边不会遭受水流的冲刷,确保雨季、汛期行洪岸边稳固,以使得城市建筑、道路以及码头等安全得到保证,护岸布置应当尽可能减少对河势造成的影响。因为传统的河道护岸出现了一些问题,而生态型护岸是在传统型护岸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改进,是护岸主要功能的有益延伸。本文主要针对生态护岸在我们国家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以往防护堤坝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滹沱河河道治理堤防所采用的6种断面形式及护岸控导工程布置原则,并对滹沱河上游治理堤防及护岸工程措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生态河道护岸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生态护岸理念与国内河道治理现状,探讨了太原市河道生态护岸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由于河床和水流之间相互作用,常常会造成河岸崩塌而导致河势的改变,严重危及河道的堤防和城镇村庄的安全、为了保证河岸的稳定性、保证排涝行洪的安全性,在河道防洪排涝工程中,采取有效的河道护岸整治措施,从而对提高防洪河堤的安全性,保证河岸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长江浦口段江滩复绿工程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基于MIKE21 FM建立工程区段二维水动力模型,采用Moghadam淹没植被明渠糙率公式模拟植被阻水作用,研究植被对滩面糙率的改变及对行洪阻力的影响。选取水位和流速为观测指标,分析复绿前后滩地、主槽水面线变化和流速分布变化,研究不同流量条件下,植被带对行洪影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滩复绿后,河段上游水位壅高,滩地流速减小,主槽流速增大;滩面淹没水深小于临界水深(1.3m)时,上游壅高随流量增大而增大;滩面淹没水深大于临界水深时,上游壅高随流量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浅谈河道生态型护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涛 《科技信息》2011,(26):331-331
目前国内许多大城市的水利建设已经从农村水利过渡到了都市水利,而且从都市水利发展到环境水利,再从环境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化,城市水环境的整治已经愈来愈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人们已经由传统的防洪、排涝的水利建设观念向建设安全、舒适、优美的水环境观念转化。水环境的治理和水边环境建设包括了截污、清淤、护岸、绿化等内容。人们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污水截流、清淤、底泥处理、两岸绿化等方面的内容做了不少研究。对新建河道的护岸结构在生态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起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国内起步要早,日本10年前就开始提出新水的概念,并且在生态护坡结构方面做了实践;荷兰也正在规划和建设21世纪的人与自然和谐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初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城市河岸带连通城市生态系统中水陆生态系统,不仅在城市行洪排涝,水土保持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景观和生态学价值.为克服传统硬质河道护岸的种种弊端,生态护岸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的重要环节.从生态水利学角度分析了城市河道的特点和城市河道护岸工程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并在参照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整治经验以及中国传统河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建设生态护岸的一些设想,以期为当前蓬勃开展的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河道治理的速度和效益与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之间的差距。从我县总的河道治理进展情况来看,自八十年代至目前,渭河干流上已修建护岸工程29.7公里,在一级支流上共修建护岸8756米(包括砂堤及砼或浆砌石护岸)。渭河护岸工程规划护岸长度为50.31公里,一级支流治理工程规划护岸长度57段38公里。目前渭河干流及一级支流实际完成护岸工程分别占规划任务的59.1%和23.04%。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河流动力学、生态学和工程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得出断面形态稳定性、生态性、社会性、工程经济性和船舶航行是影响一级护岸平台高程确定的主要因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复式断面河道护岸费用-高程模型、效益-高程模型,确定了最大绝对效益条件下的一级护岸平台高程.根据河床断面形态理论,取第二造床流量作用下的边潍高程作为复武断面河床稳定条件下的一级护岸平台高程.综合运用效益-费用法以及河床结构形态法,分别计算了刘大线航道、劳龙虎水道一级护岸平台高程.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复式断面河道一级护岸高程计算方法很好地考虑了护岸的多功能特性,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碧流河水库下游河道的现状防洪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缺乏实测流量资料的水库下游河道,利用一维河网模型系统MIKE11,采用多种工况组合,模拟计算并分析了碧流河水库下游河道主要断面的现状防洪能力。建模过程考虑水库调度与潮位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水库下游河道最新实测断面数据与网上遥感数据,参考设计资料,并结合计算经验综合确定计算模型参数。研究成果可为碧流河水库及其下游河道组成的联合调度系统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水库、河流等水位的变化是影响坡岸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特别对于遗址中的河堤、护坡等,在水位发生变化时,极易发生崩塌、滑移等事故,严重威胁了文物及人员财产安全.针对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中湘黔古驿道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水位涨落工况下古驿道堡坎的位移及安全系数的变化;并结合现场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堡坎的最大位移处于坡岸的中下部区域,与现场鼓胀病害位置一致;常水位状态下,古驿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安全储备不足,水位上升阶段,浮力作用造成整个滑坡体的抵抗力变小、稳定性降低.当水位急剧下降时,坡岸中产生渗透水压力,造成稳定性降低,容易诱发崩塌,7m高坡岸在水位4~5m处;6m高坡岸在水位1m和3.5~5m处,安全系数较低,容易发生垮塌事故,与之前的垮塌情况相吻合.研究可为此类砌石坡岸遗址的保护提供参考,也为相关加固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飞来峡水利枢纽防洪调度对佛山市水情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佛山市防洪的水文特征,提出了飞来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因放闸流量的不可预见期,将对西、北江中下游佛山市的水情预报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流域洪水模拟通用模型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分析流域水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可分解为一系列特征对象和流域洪水运动由水位场确定的概念,特征对象由基本元素组成,将节点水位作为模型基本变量,通过各种流域基本元素间的水量交换函数,采用数据驱动运行机制建立了流域洪水模拟通用模型,并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辽河干流水文特征、河道特性及防洪特点,探讨了防汛特征水位确定的原则、机理、方法和标准,以年最高水位、最大洪峰流量频率作为警戒水位的基本依据,建立计算模型和检验方法,并从辽河防护对象、洪水特性、堤防工程防御标准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综合分析,提出辽河干流主要控制站警戒水位。同时,根据堤防工程设计,确定保证水位。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河道人工湿地的构建方法:在河道两侧的滩地上,每间隔一段距离设一弦长为S、弓高为B、高程在正常水位以下0.5 m的圆弧形扩展段,且扩展段于河道两侧呈犬牙交错状布置,洪没枯出形成旱湿交替的人工湿地场.采用三维湍流数值计算和分析方法,优化确定河道人工湿地断面的主要参数S和B,使人工湿地内获得了最佳水流条件.算例模拟计算表明,河道人工湿地床体主要构建参数的最优值为S=2.0D,B=0.7D(D为河道口宽).从河道流场、断面平均流速沿程分布及垂线平均流速横向分布3方面分析了人工湿地对河道水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构成后,整体河道会形成缓变与急变交错的流态;人工湿地段断面平均流速明显衰减;湿地与河道主槽内的水流流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系统探究流域、区域和城镇3个层面之间工况与调度变化的洪涝互馈效应,以太湖流域及其内部水利分区、城镇为例,基于控制变量的思路设计不同的模拟工况和调度情景,定量模拟了各层面在不同防洪工程工况与调度方案下的流域洪涝运动过程,从水位变化角度分析了各层面之间的洪涝互馈效应。结果表明:适当抬升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内部排水控制水位可在保证城镇内部洪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外部区域和流域防洪压力,但效果有限;适当降低各区域沿长江和杭州湾外排工程排水控制水位可有效增加流域和区域洪涝外排水量,显著降低太湖水位以及区域水位,对城镇内部水位也有一定的降低效果;吴淞江等流域行洪工程可大幅提高流域外排能力,显著降低太湖以及区域水位,而区域层面的防洪排涝工程仅能增加本区域外排水量,降低本区域内水位,对流域和城镇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作为共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但也是洪水灾害高风险区,洪水灾害常给域内多个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口伤亡。由于区域内各国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差异较大、各国防洪减灾意识与经验参差不齐等因素,亟需完善区域洪水灾害防治合作机制,协调上中下游国家共同治理洪水灾害。回顾了澜湄流域洪水灾害防治合作进展——湄公河下游4国合作起步阶段、湄公河下游4国合作初步发展、中国积极参与转向引领的全流域合作阶段;针对域内国家在联合防洪合作工作中的差异,提出对策建议和展望,旨在完善覆盖全流域、协调域内国家多层级不同利益诉求的合作机制,有效应对洪水灾害风险,助力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河道防洪影响论证报告编制工作,同时阐述了河道内建设项目管理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