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大型石油炼化企业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结合当前大型石油炼化企业供电系统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常用的可靠性指标,分析了石油炼化企业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并从多个方面针对提升企业供电系统可靠性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及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特别是WTO后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石油石化市场将走向全面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如何提高国内炼化企业竞争力,迎接石油石化工业国际化经营挑战,成为摆在各炼化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钟文玲 《科技信息》2008,(32):54-54
生物燃料属于生物能源,是指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近年来,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石油进口不断增加,国际石油资源不断减少,推动了国际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化工产业发展,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生物柴油产业已经起步。  相似文献   

4.
转动机械是石油炼化装置中不可或缺的能量转化设备,在各种炼化装置中具有核心的、不可动摇的地位。但由于其设备的特殊性,在对其进行附属管道设计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保证设备、管道的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5.
UPS配电系统在石油炼化企业中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石油炼化企业的生产中存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众多危险因素,如果仪表系统工作出现问题,将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装置DCS和各种仪表控制系统对其供电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UPS正是大多应用于这种高要求供电环境下的重要设备。因此,如何做好UPS的管理及维护工作,保障DCS和仪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转是炼化企业安全平稳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针对石油生产、炼化过程中储油罐及装置渗漏的原油或成品油对地下水、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研究其对地下污染的机制,建立地下石油污染的数学模型,给出其有限元离散格式。本文的工作对于弄清地下水污染程度、评价炼油厂地下成品油的回收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老化的柴油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以菌糠为调理剂,在模拟实验条件下,进行了为期90d的柴油污染土壤的堆肥研究,分别于堆肥进行的第30、60和90d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的总石油烃残留量和细菌与真菌的数量,探讨不同的菌糠投加比例、外源降解菌接种等因素对柴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对堆肥过程中堆体微生物数量的动态进行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菌糠的添加显著促进了柴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生物修复效率,经过90d的堆肥处理,总石油烃的去除率最高达73%.菌糠投加比例也对总石油烃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随着菌糠与土壤体积比的提高,柴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去除率随之增加.外源高效降解菌的添加能显著提高柴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污染物的去除率(p〈0.05).  相似文献   

8.
<正>石油炼化厂加制氢装置三废污染及安全风险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油品加氢的目的是脱硫、脱氮、改善色度并提高贮存安全性,在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的同时,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而原油中的硫、氮等杂质在加氢过程中转化成硫化氢、硫醇、氨等臭异味物质,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通过挥发及泄漏等途径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关注三废排放,制定有效环保措施,结合石化行业HSE管理体系特点,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是企业管理的重心。1"三废"排放与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周民钧 《科技资讯》2013,(32):153-153,155
炼化厂中由电气隐患引发火灾、爆炸,人员伤害的事故问题一直较为严重,电气设备的危险因素检查成为了炼化厂电气安全工作的重点任务。本研究对炼化厂的电气隐患的种类和危害进行简要的探讨,并提出几点保证工程电气安全的对策,争取为我国炼化企业今后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看来,石油化工生产与智能化手段已经能够达到全面融合的程度,从而推进了炼化一体化的大型项目建成。从炼化一体化的视角来看,作为石化企业有必要将智能化的全新生产技术贯穿于整个石油生产,据此达到炼化生产效益明显提升的目标。由此可见,炼化一体化项目不能缺少智能化的生产技术作为支撑。在此前提下,企业有必要明确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具体技术运用。  相似文献   

11.
倪娜  姚淑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398-3403,3412
从胜利油田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柴油的酵母菌YH—41。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菌对柴油的降解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对柴油的最适降解条件为pH6、温度30℃、通气量(锥形瓶容积)500 mL、接种量(OD600)3 mL。克隆了该菌的18S rDNA序列并进行测序,以18S rDNA序列同源性为基础构建了相关属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YH—41与假丝酵母属(Candida)的奥默毕赤酵母(Pichia ohmen)的单倍体极接近。经优化菌体对柴油的降解率达到46.8%。经GC-MS分析可知,该菌种对柴油有很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带来的危机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生物柴油以其优越的环保性能受到了各国的重视。生物柴油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得到了大力发展,许多国家都制订了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在世界各国的能源战略中,都把生物柴油作为解决后石油时代的一种新能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两大严重问题。我国目前石油短缺也日趋严重,从1992年开始已成为石油纯进口国,而且每年以1000万吨的进口量增加。2003年年底,我国石油及其相关制品(汽油和柴油)的进口量已达到8000万吨,这不但损失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而且燃烧石油制品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  相似文献   

14.
河南生物能源产业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下一阶段我国将重点推进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化工新产品等生物石油替代品的发展,同时合理引导其他生物能源产品发展。这些对河南省发展生物质能源是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石油污染的日益严重,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研究正受到广泛关注.在实验室搭建的小试反应装置中,安放优选的填料,以活性污泥为微生物菌种来源,利用添加柴油的海水驯化高效石油降解菌.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并结合固相萃取和GC-MS对驯化前后水样中的柴油浓度及组分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两平行反应器中的柴油降解率分别达到98.3%和98.8%,柴油中大部分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解.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晓燕  李鸿洲  张应鹏 《甘肃科技》2007,23(7):123-124,207
生物柴油是绿色可再生能源,基本成分为脂肪酸甲酯或脂肪酸乙酯。本文由生物柴油的特性出发,阐述了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生产现状,并展望了国内生物柴油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石油烃对海洋生物中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研究在0#柴油污染下,马粪海胆体内抗氧化系统中CAT含量的变化,旨在从组织水平了解0#柴油污染的作用机理,为海洋石油烃污染寻找早期预警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随着0#柴油质量浓度、污染天数的增加,诱导量、酶活性逐渐减小,最大抑制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微藻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传统柴油为比较基准,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分析了微藻生物柴油的生命周期化石能耗、石油能耗和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Emissions,GHG)排放.结果表明:微藻生物柴油生命周期上游阶段的化石能耗比传统柴油的高,石油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较低;微藻生长阶段是化石能耗强度最集中的过程(如大量肥料的使用和电力等过程燃料的投入),其次为油脂提取阶段;使用微藻生物柴油(M-BD100)可减少石油资源消耗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在现有条件下,微藻生物柴油掺混20%(体积比)的传统柴油可降低生命周期化石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学》2016,(8):1337-1343
通过辨识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并对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进行预测.进而通过分析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石油开采行业税收的影响机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石油开采行业主要税收收入的影响.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提前预测油价,提高预测精度;完善石油税收体系,提高石油税费制度的灵活性;调整能源产业结构,鼓励替代能源的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韩加辉 《科技资讯》2012,(23):98-98
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高品质燃烧油的调合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国家实施可持续战略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介绍了大庆炼化利用现有调合组分资源,优化调合,实现汽、柴油质量升级的情况,并探讨了油品质量升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