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暴力是全球普遍关注的人权问题。当前,我国家庭暴力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且范围在不断扩大。为此,应尽快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构筑社会化维权机制,从法律、社会、心理等各个层面入手,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给予更全面、更恰当的协助,把家庭暴力减少到最低的限度,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有武 《科技信息》2009,(13):156-156
针对日益突出且严重的家庭暴力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预防与制止的建议和对策。旨在为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建立完善的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与保障体系,提供一些素材。  相似文献   

3.
论家庭暴力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包括身体伤害、精神摧残和性暴力。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充分运用法律的手段来遏制家庭暴力,依法惩罚施暴者,全面保护受害者。我国法律虽有关于遏制家庭暴力的规定,但鉴于封建的父权、夫权思想还有着深厚的土壤,我国法律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难免有保护不周之虞。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建立完善的家庭暴力法律救济途径,以达构建和谐家庭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杨臻 《科技信息》2011,(31):436-437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其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给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恰当的救助并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和完善法律、社会、心理等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不存在或很少存在家庭暴力的,更是排斥、鄙视、打击家庭暴力行为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历来主张反对家庭暴力,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反对家庭暴力行为。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把反对、打击家庭暴力行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以法治国方针的一件大事来抓,足见中国的社会文明与家庭文明建设已经走上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然而,社会的转型与重构是一个较长的时期,我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家庭暴力现象,它不但影响着人们生活的现实质量,而且还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完善。所以,认识家庭暴力的现状、特点与危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保燕  孙福利 《科技信息》2009,(21):391-391
家庭暴力是侵害家庭成员合法权益,使受害者身心受到伤害,造成家庭与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家庭暴力不只是一般的家庭问题,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如何预防、遏制家庭暴力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危害着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杜绝家庭暴力、维护家庭的和谐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和法治问题。人民调解作为防治家庭暴力的第一道防线,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强化人民调解的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暴力是影响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消极因素,更是侵害家庭成员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随着《反家庭暴力法》的颁布,社区民警对家庭暴力问题必然予以关注,并将干预家庭暴力作为自身的工作内容之一。但我国社区民警在干预家庭暴力问题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结合中国社区警务实践,汲取国内外社区警务干预家庭暴力的先进经验,寻求切实可行的社区民警干预家庭暴力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和人权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回顾中西方学者近40年来在该领域中有关家庭暴力概念、心理成因及心理干预策略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关于家庭暴力的概念没有统一界定,各国学者分别根据本国国情及研究课题的需要使用略有不同的定义。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心理背景分析多是采用线性——因果分析,常见研究角度有个体心理病态、人格特质、社会化研究、心理动力学。美国学者首次突破该模式,用生态学观点研究家庭暴力的成因,多角度探索生态学的观点逐渐受到重视。如何预防家庭暴力的心理干预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暴力行为评估、治疗模式、治疗措施与理论、预防性干预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金国佳 《科技信息》2012,(26):115-115
在我国家庭暴力行为普遍存在,对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制止尚存在着现实的障碍,而无锡地区利用既有的优势,形成了以司法干预为核心、以社会干预与法律救助为有机组成的"崇安模式",凸显受害人中心主义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和司法创造性。在多机构配合协调的基础上吸纳社会力量干预家庭暴力事件,对受暴群体进行救助和援助,形成一个多元防治体系的反家庭暴力法律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对妇女实施的家庭暴力是当前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它严重危害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文章就家庭暴力的界定以及成因、发生家庭暴力后的救济措施进行了阐述,希望对此问题解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及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家庭暴力频繁发生,已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家庭暴力不仅严重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而且给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恶劣影响。针对我国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干预力度不够,立法体系不完善的现状,丞须制定反家庭暴力法,运用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具体措施救助受害人,提高全民的文明程度等以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减轻为家庭暴力所付出的社会代价。  相似文献   

13.
论家庭暴力与妇女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为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不法侵害行为。家庭暴力的成因包括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家庭暴力严重侵犯了妇女的基本人权,破坏妇女的健康,阻碍妇女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安宁与稳定。我国法律为妇女权益提供较全面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4.
家庭暴力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家庭的稳定和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对家庭暴力的干预需要众多组织和机构从改变社会认知、提倡社会性别主流化、建立女性支持网络、立法及舆论倡导等多方面联合介入,做到多机构之间有效对接、及时转介、联合干预,形成一个救济渠道通畅、防治并举的受暴女性支持网络。社会工作凭借其价值观念和专业手法可以作为家庭暴力干预的核心,推动和协调多机构联合干预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破坏家庭幸福,影响社会稳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我们应当根据家庭暴力的现状,分析家庭暴力的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积极探索防范家庭暴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调查显示,在我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女性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行为存在的普遍性远远超出公众的想象,家庭暴力问题俨然已经上升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因,消除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中的90%的受害者为女性,家庭暴力不仅严重危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了家庭、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通常是丈夫对妻子(少数是妻子对丈夫)、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对年迈双亲实施的暴力。家庭暴力屡禁不止、频繁发生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采用民事救济制度以反家庭暴力可以更好地调节家庭和社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宁倩 《科技信息》2009,(6):320-320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力图从促进相关立法的完善和机制的健全出发,剖析新时期家庭暴力的概念,分析家庭暴力的成因,且着重探讨遏制家庭暴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家庭暴力的现状及预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家庭暴力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学术界、理论界不断探讨的话题。家庭暴力严重侵害了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剧了婚姻的动荡,造成了家庭的危机,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