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羟基萘醛、三乙撑四胺与ZnSO4·7H2O或NiCl2·6H2O的溶剂热反应,合成了三个新的Schiff碱的配合物,即[ZnII(L1)(H2O)](1)(H2L1=N,N’-二-(2-羟基萘甲叉基)乙二胺)、[NiII(L2)]Cl·H2O(2)(HL2=9-(9-萘甲叉基,3,6,9-三氮杂壬基)-3,4;7,8-二-(1,2-萘并)-2,6-二氧,9-氮-二环[3,3,1]-3,7-庚二烷)和[NiII2(L3)(Cl)2](3)(H2L3=N,N′-二-[(2-羟基萘甲叉胺)乙基]吡嗪).晶体结构分析揭示:这些配合物中的Schiff碱配体都经历了由金属离子主导的重构,从而例证了金属离子的模板作用.此外,荧光分析表明:1具有光致发光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以2-乙酰基吡啶和p-甲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合成了一个含有N/O的配位原子的多齿配体2,2′:6′,2″-三联吡啶-4′-苯甲酸(HL).合成该配体的中间体4′-(4-溴-苯基)-[2,2′:6′,2″]三联吡啶(L′)直接和过渡金属反应(原位合成法),通过水热法,得到了两个配合物[Co(L)2]·5H2O(1)和[Ru(L)2]·5H2O(2).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的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四方晶系,I41/a空间群.在两个配合物中,配体L均采用端基配位模式以三个吡啶N与金属离子螯合成环,而金属离子采用的是六配位模式,与两个配体上六个吡啶N原子配位,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八面体结构,此外还对配体HL的红外光谱、核磁、元素分析以及两个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两个以含氮杂环芳基羧酸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Mn(L)2(CH3OH)2(H2O)2](1)和[Co(L)2(H2O)4]·2H2O(2)(HL=4-(1-四氮唑基)苯甲酸),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金属离子均采取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但对相同配体的不同配位原子具有配位选择性:在1中,与Mn(Ⅰ)配位的是羧基上的氧原子,而在2中,与Co(Ⅱ)配位的是四氮唑基上的氮原子.另外,配合物1和2均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将单核结构单元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4.
利用硫修饰柔性羧酸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一维结构的Cd配合物:[Cd(L1)(5,5′-dmbpy)]n(1)和[Cd(L2)(dibp)]n(2)(H2L1=2,2′-(1,3-亚苯基)双(亚甲基))二(硫基)苯二羧酸、H2L2=2,2′-(1,4-亚苯基)双(亚甲基))二(硫基)苯二羧酸、dibp=1,3-双[(1H-咪唑-1-基)甲基]苯、5,5′-dmb′py=5,5-二甲基-2,2-联吡啶).两个配合物均为一维链状结构.荧光测试表明,两个配合物均能够在DMF溶剂中快速高效地选择性识别Fe~(3+)和Cr_2O_7~(2-)离子,配合物1对Fe~(3+)和Cr_2O_7~(2-)离子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72×104和3.59×103 M-1,检测限分别为1.34和4.90μM;配合物2对Fe~(3+)和Cr_2O_7~(2-)离子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23×104和1.56×103 M-1,检测限分别为2.09和5.86μM.该论文详细讨论了荧光传感机理.  相似文献   

5.
以3,5-双[1,2,4]三唑-1-基-苯甲腈(L1)为初始有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多酸基配合物[(H4L2)(VW12O40)]·2H2O(L2=3,5-双[1,2,4]三唑-1-基-苯甲酸).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主要晶体学参数为:a=11.286 (5)A,b=11.504 (5)A,c=12....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得到了一种新的钴(Ⅱ)配合物[Co(L)2(HL)]·4H2O(1)(HL=2-(2-氯-6-氟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038(2)nm,b=1.5374(3)nm,c=1.5...  相似文献   

7.
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合成2,2′-联咪唑羧酸衍生物L1(1H,1′H-2,2′-联咪唑-1,1′-二乙酸乙酯).以L1和Co(Ⅱ)/Ni(Ⅱ)为起始物,乙醇-水为溶剂,通过控制pH值,合成并离析出L1的水解产物H_2L2(1H,1′H-2,2′-联咪唑-1,1′-二乙酸)及其双核配合物[M_2(L2)_2(H_2O)_4]·6H_2O(M=Co、Ni;分别缩写为Co-L2和Ni-L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IR、~1 HNMR、UV-Vis、TG以及XRD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充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Co-L2和Ni-L2为同构配合物,同属于单斜晶系C_2/c空间群.此外,初步探究了Co-L2和Ni-L2的荧光性质以及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杨醛缩1,1′-联-2-萘酚-3,3′-二甲酰腙(H4L)与Zn(Ⅱ)、Cu(Ⅱ)金属盐反应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Zn2L(DMSO)(H2O)]·2DMSO·2H2O}n(1)和[Cu2L(DMSO)2](2)。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是一个以双核锌为重复单元的一维聚合物,配合物2是双核铜配合物。配合物1中的Zn(Ⅱ)离子与一个H2O分子中的氧原子、脱去4个质子的配体水杨醛缩1,1′-联-2-萘酚-3,3′-二甲酰腙(简称L4-)中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另外一个对称位置的L4-配体上的酚羟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配合物2是DMSO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和L4-中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与Cu(Ⅱ)离子配位,在Cu(Ⅱ)离子周围形成四配位的平面四方构型。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苯并咪唑类席夫碱配体L(L=2-{[2-(1H-Benzoimidazol-2-yl)-ethylimino]-methyl}-4-bromopjenol),并利用配体L与Co Cl2·6H2O在甲醇溶液中常温扩散反应得到了配合物1([Co(L)2]·CH4O),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配合物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a=9.793(3),b=16.136(4),c=20.679(5),β=90°,V=3267.7(15)3,C34H34Br2Co N6O4,Mr=809.42,Z=4,Dc=1.645 Mg/m3,F(000)=1636,R=0.0334,wR=0.0701,5778个可观测衍射点。配合物1中钴原子处于由两个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畸变八面体配位环境中,该配合物被分子间氢键弱作用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同时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  相似文献   

10.
以水杨醛和对甲氧基水杨醛分别与2,2’-(邻氨基苯胺基)丙烷缩合得到2个由柔性烷基链桥连的双Schiff碱配体C29H28N4O2[H2L1]和C31H34N4O4[H2L2]·Schiff碱配体H2L1与Ni(CH3COO)2·4H2O作用、H2L2与Co(NO3)2·6H2O作用,分别得到镍(Ⅱ)和钴(Ⅲ)的Schiff碱金属单核配合物[Ni(L1)](1)和[Co(L2)]+·NO3-(2).用FTIR、元素分析和UV-vis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晶体结构。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具有稍微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修饰型的Keggin结构多金属氧酸盐超分子化合物,并用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等进一步佐证了化合物的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969 4(11),b=14.025 0(11),c=24.518 0(19),α=86.511 0(10)°,β=83.033 0(10)°,γ=62.777 0(10)°,V=3 936.4(5)3,Z=1.配合物是一种特殊的双帽双支撑型的多金属氧酸盐,它是由双帽假Keggin[PMo7ⅥMo5ⅤO40(VⅣO)2]4-单元,{Co(2,2′-bipy)2(H2O)}和[Co(bipy)3]2+部分组成.其中,两个金属有机阳离子{Co(2,2′-bipy)2(H2O)}和两个盖帽的钒原子上的末端氧原子通过共价连接在[PMo7ⅥMo4ⅤVⅤO40(VⅣO)2]上,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合成并表征了4种羧酸银(I)配合物:[Ag2(L1)2(A1)2]2·H2O(1),[Ag2(L2)2(A2)3]·H2O(2),[Ag(A3)2]2(L3)·10H2O(3)和[Ag2(A4)2](L4)·4H2O(4)(HL1=3-吡啶甲酸;HL2=3,5-二硝基苯甲酸;H2L3=对苯二甲酸;H2L4=4,4’-联苯二甲酸;A1=2-氨基吡啶;A2=2-氨基嘧啶;A3=4-氨基吡啶;A4=1,6-己二胺).测定了这4种羧酸银(I)配合物抑制脲酶(urease)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4种羧酸银(I)配合物均具有抑制脲酶的生物活性,其中配合物3的抑制活性最强.研究发现它们抑制脲酶的能力随着羧酸银(I)配合物分子聚合程度的增大而减弱.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Zn(bipy)3]2*4Cl*5H2O(bipy=2,2′-联吡啶)配合物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确定其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a=1.3610(2)(nm),b=2.2544(5)(nm),c=2.3775(4) (nm);β=105.77(1)(°),V=7.0200 (2) (nm3), Fw=1299.92,Dc=1.220 g*cm-3,Z=4,μ=0.886 mm-1,F(000)=2640.该配合物晶体中每两个锌和联吡啶的配离子组成一个不对称单位,Cl-,H2O处于位置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合成两种新的超分子配合物[Co(OBT)(2,6-pdc)(H2O)2].3H2O(1)和[Ni(OBT)(2,6-pdc)(H2 O)2].2H2 O(2)(2,6-H2 pdc=2,6-吡啶二羧酸,HOBT=1-羟基苯并三唑),并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0 00(13)nm,b=1.008 0(2)nm,c=1.010 0(2)nm,α=104.21(3)°,β=106.91(3)°,γ=94.94(3)°,V=0.623 5(2)nm3,Z=2.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758 33(15)nm,b=1.133 3(2)nm,c=1.153 1(2)nm,α=104.74(3)°,β=106.63(3)°,γ=95.17(3)°,V=0.904 0(3)nm3,Z=2.配合物1和2中,中心原子钴和镍均为六配位八面体构型,两个配合物中均存在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使得配合物1和2扩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水杨醛缩三乙烯四胺Schiff碱(H2L)及其4种金属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方法表征,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2Cl(H2O)L]Cl(1)、[Ni2Cl(L)]Cl.H2O(2)、[Co2(Cl)2(Phen)2L]Cl2.5H2O(3)和[Zn2(Cl)2(Phen)2L].8H2O(4),分别为1∶1型、1∶1型、1∶2型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其中,H2L=C20H24O2N4,Phen=C12N8N2.  相似文献   

16.
2-[二(2-氨基乙基)氨基]乙醇(L)与CoCl3.6H2O反应,合成得到双核Co(Ⅲ)配合物:[Co2OL2]Cl2(ClO4)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的分子由一个四价阳离子单元[Co2OL2]4 和两个氯离子及两个高氯酸根离子组成.两个Co(Ⅲ)离子分别与二乙烯三胺单元的三个氮原子配位,并通过两个2-[二(2-氨基乙基)氨基]乙醇的两个羟基和另一个氧原子桥联.两个Co(Ⅲ)离子之间的距离为2.527(1),六个Co-N键的键长在1.896(6)到1.944(6)之间,六个Co-O键的键长在1.901(5)到1.939(4)之间.两个Co(Ⅲ)离子分别与三个氮原子以及三个桥联的氧原子的配位环境构成一个扭曲的八面体构型,N1、N2、Co1、O1、O2平面与O1、O2、Co2、N4、N6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3.1(2)°.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苯并18-冠-6与Na2[Ni(mnt)2](mnt=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C2S2(CN)2]2-)的反应,得到配合物[Na(B18-C-6)(H2O)]2[Ni(mnt)2].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结构衍射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体学数据a=1.015 4(2),b=1.209 7(3),c=2.101 1(5)nm,β=101.085(3)°,V=2.532(6)nm3,z=2,Dcalcd=1.371 g/cm3,F(OOO)=1 092,R1=O.040 8,wR2=O.088 3.配合物由两个[Na(B18-C-6)(H2O)]+配阳离子和一个[Ni(mnt)2]2-配阴离子组成,配阴离子[Ni(mnt)2]2-中的氮原子与[Na(B18-C-6)(H2O)]+的钠原子成键,与钠原子配位的H2O与冠醚氧原子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材料具有多变的结构和丰富的性能。为了拓展新型功能配合物的种类,利用水热合成方法,获得了一个一维拉链型钴配位聚合物:[Co(L)(3,4-TDC)(H_2O)_2]·3H_2O(1)(L=N,N′-双(3-亚甲基吡啶基)萘-2,6-二甲酰胺、3,4-H_2TDC=3,4-噻吩二羧酸)。配位聚合物的单晶结构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149 9(3)nm,b=1.245 6(3)nm,c=1.282 6(3)nm,α=61.608(4)°,β=88.688(5)°,γ=75.884(6)°,Z=2,V=1.558 0(6)nm~3。对配合物1进行了红外、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固态荧光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羧酸的配齿角度对配合物的结构具有重要影响。配合物1具有较好的相纯度以及蓝色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用两种结构相似的含N羧酸配体:3-(4,4’-联吡啶)丙酸(BPA)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合成得到两个过渡金属配合物:[Ni(SO4)(H2O)3(BPA)]2·2(H3O)·6(H2O)(1)和[Cd(H2O)(p-ABA)2]·2(H2O)(2)。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BPA配体的吡啶N原子和羧基原子都参与了配位,两个BPA同时与两个Ni(Ⅱ)离子配位,形成首尾相连的双核配合物;配合物2中p-ABA配体的两个配位基团氨基和羧基也都参与了配位,形成与配合物1相似的配合物结构单元,并进一步形成一维配位聚合链。两个配合物都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多吡啶配体2,3-二(2-吡啶基)-5,8-二甲氧基喹喔啉(L)与Co(NO3)2·6H2O反应生成配合物[Co(L)(NO3)2]·CH3CN,通过单晶衍射分析确证其结构.配合物的单晶结构中,Co(Ⅱ) 离子中心分别与配体L的2个吡啶环中的N原子和2个硝基的4个氧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结构,L以双齿配体形式参与配位.配合物通过π-π芳香体系堆积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芳香体系的面面叠加作用可能使配合物的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