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解决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WMRA)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问题,提出了掺入Sasobit的WMRA的拌和与成型温度、新集料加热温度的确定方法,对WMRA和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HMRA)进行Marshall试验、浸水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对比分析WMRA和HMRA的空隙率(VV)和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计算WMRA的拌和温度、成型温度和新集料加热温度;当再生利用废旧沥青路面材料(RAP)掺配比例较小且降低13℃成型时,WMRA与HMRA具有接近的空隙率,说明Sasobit的降温幅度约为13℃,能提高RAP的掺配比例近10.3%;与HMRA相比,WMRA具有更优的高温稳定性,具有相近的低温弯曲应变、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WMRA和HMRA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弯拉强度均随着RAP比例的提高而增加,而低温弯曲应变、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均随着RAP比例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基于单轴贯入试验,在温度为60℃时,直接对集料级配、集料性质、沥青性质、含油量、空隙率以及均匀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集料级配和公称最大集料粒径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有显著的影响;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受其集料中针片状含量的影响较大,集料中针片状含量增大,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减小;结合料的性质,特别是针入度、软化点和粘度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有较大的影响,随着针入度减小,软化点和粘度增大,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增大;含油量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有较大影响,随着油石比的增大,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减小;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受其空隙率的影响较大,一般随着空隙率的增大,其抗剪强度减小;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绝对数值间没有明显的关联,而与数值间的变异性有着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橡胶颗粒对环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改善作用,在选择形状特征及硬度合适的橡胶颗粒的前提下,基于抗弯拉强度、最大弯拉应变、弯曲劲度模量、脆化点温度及应变能密度对不同橡胶颗粒体积掺量下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同橡胶颗粒体积掺量下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及高温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的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越小、邵尔A型硬度越大,橡胶颗粒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效果及抗松散性越好;体积掺量合适的橡胶颗粒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水稳定性及高温性能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其低温变形能力,降低其脆化点温度,改善其低温性能;在-15℃时,5%橡胶颗粒体积掺量下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相对未掺加橡胶颗粒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应变能密度提高了108.0%.  相似文献   

4.
超薄磨耗层是一种新型预防性道路养护技术,其使用效果的好坏与层间粘结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室内模拟试验为基础,采用AC-13沥青混合料作为原路面,SBS(热塑性丁苯橡胶)改性乳化沥青作为层间粘结材料,分别采用AC-13、SMA-13、OGFC-13、Nova Chip(C)混合料作为超薄磨耗层,马歇尔击实法成型复合型试件,并采用层间力测试仪进行剪切试验,测定层间抗剪切强度。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上述四种混合料作为磨耗层,平均抗剪切强度分别为1.053 MPa、1.1 MPa、1.02 MPa、1.261 MPa;随着乳化沥青洒布量的增加,层间抗剪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对于每种路面结构,温度由25℃升高至45℃,层间粘结强度普遍下降,但不同结构的强度降幅各不相同。试验结果表明:层间粘结强度受混合料类型的影响,Nova Chip抗剪强度最高,开级配沥青磨耗层OGFC(开级配沥青磨耗层)最低;每种路面结构都存在使层间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的最佳乳化沥青洒布量,且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最佳乳化沥青洒布量也不同;随着温度升高,层间剪切强度降低,其中Nova Chip结构对于温度的敏感性最高,AC(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成型温度对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AC13,SMA13和Superpave12、5三种典型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在不同的成型温度下的马歇尔试验,模拟沥青路面在不同压实温度下的碾压施工,分析压实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稳定度、流值等体积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实温度的降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矿料间隙率以及流值不断增大,而沥青饱和度和稳定度不断减小.这一规律对沥青混合料的现场施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水汽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扩散规律及影响因素,设计了穿透型水汽扩散试验装置,制备了7%、17%和24%这3种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分别在25℃、30℃和40℃下进行水汽扩散试验。研究发现水汽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扩散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较低温度下(25℃和30℃),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的水汽扩散速率起主导作用,在较高温度下(40℃),温度对水汽扩散速率起主导作用,2种多孔沥青混合料的水汽扩散通量和扩散系数明显高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水汽在沥青混合料中的积聚量随空隙率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结果表明温度和空隙率均对水汽扩散有显著性影响,且温度越高,空隙率影响越显著;空隙率越大,温度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热老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热老化性能,首先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热老化机理,然后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短期和长期热老化试验方法,最后对3种不同空隙率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分别研究了热老化对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变形能力和抗水损害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老化使结合料变脆,劲度模量变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变大;相同热老化时间,随空隙率的增大,动稳定度增大,空隙率高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弯拉破坏和抗收缩应力的能力越低;在同一空隙率下,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强度和最大弯拉应变在老化后均减小;经过热老化处理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有所提高;在热老化时间相同条件下,空隙率越大,其抗水损害的能力就越差。  相似文献   

8.
在生产和压实沥青混合料时,使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可以减少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又不损害路用性能。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沥青混合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生产和压实时,添加Sasobit添加剂是否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基于室内试验的动态模量试验、间接拉伸强度试验的粘弹性能的结果来评价使用Sasobit添加剂的WMA路面的抗车辙、抗裂性能,此法同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方法是一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和压实沥青混合料时,使用Sasobit添加剂的WMA的拌和温度比HMA的大约低30℃,而路用性能与HMA路面相近。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和压实沥青混合料时,使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可以减少降低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又不损害路用性能。为了确定沥青混合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生产和压实时,添加Sasobit添加剂是否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基于室内试验的动态模量试验、间接拉伸强度试验的黏弹性能的结果来评价使用Sasobit添加剂的WMA路面的抗车辙、抗裂性能;此法同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方法是一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和压实沥青混合料时,使用Sasobit添加剂的WMA的拌和温度比HMA的大约低30℃,而路用性能与HMA路面相近。  相似文献   

10.
内聚力模型(CZM)在沥青混凝土开裂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采用内聚力模型对再生沥青混凝土断裂的研究还很少。本文采用随机算法和坐标控制法建立包含旧集料和新集料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半圆弯拉模型,将模型分为集料同分布模型和集料随机分布模型两类。研究-10℃时不同RAP掺量(0、25%、50%、75%、100%,质量分数)对再生沥青混合料SCB试件应力强度因子KIC、断裂能GF和抗裂指数IC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RAP掺入的SCB试件具有较好的断裂性能;随着RAP掺量增大,应力强度因子KIC、断裂能GF和抗裂指数ICR均减小,表明RAP的掺入会削弱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断裂性能;采用有限元模型得到的断裂参数与室内试验结果一致;相比于集料同分布模型,集料随机分布模型各评价指标的变异性系数整体更大,表明集料分布状态对开裂结果有一定影响;当计算样本足够多时,这两类模型获得的抗裂参数变化规律一致,可有效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断裂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置信度为95的特征字研究了蛋白质二级结构以及其对应mRNA二级结构,发现蛋白质二级结构和mRNA二级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规则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以及包含有Turn的边界明显倾向于mRNA二级结构的茎区,而避免出现在环区。  相似文献   

12.
要:针对大型应用软件ANSYS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存在重复建模缺点,基于VC与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对有限元前处理部分进行二次开发,编制出了管道焊接结构温度场的前处理系统.该系统封装了多种管道焊接结构建模以及不同焊接工艺的温度场分析过程的参数化命令流模板.通过友好直观的程序界面的操作,即可实现多种管道焊接结构的参数化建模、温度场数值模拟,从而提高了计算效率,保证了计算精度.并通过管道多层多道定位焊实例验证了该前处理系统的准确性及可用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水泥回转窑二次风温控制系统,阐述了输入信号处理,模糊推理及模糊决策的算法,并结合二次风温控制的实际提出了单输出的模糊控制器应用于多输入对象控制的一种方法,使控制系统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14.
论二次供水     
贾巧玲  郑和平 《山西科技》2010,(6):36-36,43
介绍了二次供水的含义及造成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原因与危害,讨论如何对二次供水进行管理,减少二次供水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让人们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相似文献   

15.
碱性二次锌电极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烨  张宝宏  张娜 《应用科技》2002,29(2):47-49
综述了二次锌电极新近的发展情况,主要包括锌电极的电解液添加剂:加入KF,K2CO3,Li^2 和SiO3^2-以及适量的硼酸盐、磷酸盐等;电极添加剂:添加Ca(OH)2和金属氧化物(PbO、Bi2O3、CdO等)。  相似文献   

16.
环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本文试用次级轨道效应,定性地讨论环加成反应中的立体选择性,并用含有次级轨道作用项的微扰方程半定量地解释其区域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热带次生林、季雨林林窗温度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和季雨林林窗为研究对象,以实际观测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两林窗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林窗气温昼间变化均为单峰型,气地温差的林窗间差异说明不同林窗的林地热力作用面存在热的“源”“汇”转换效应,即使是同一林窗不同季节的不同时间段也呈现热的“源”“汇”转换现象,增加了林窗环境的异质性;两林窗平均温度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基本相似,温度高值区均存在随时间和季节动态位移的现象,就整个时空分布态势而言.很大程度受制于林窗的形状,呈现沿林窗主轴线排布的现象.这种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可能会影响不同时期物种的入侵、定居、繁殖.进而影响林窗物种的组成。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连铸二冷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铸坯质量,提高二冷水量的跟踪性和稳定性,将中包温度引入二冷配水,设计出基于配水模型、中包温度、铸坯表面温度及模糊自适应PID的连铸二冷控制系统,并在实验室搭建连铸二冷区喷淋仿真实验系统.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常规PID、积分分离PID和模糊自适应PID进行阶跃信号测试和模拟浇注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式在两种测试中的特性要优于其他两种控制方式,这一结果为下一步应用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热量传递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为研究对象,以实际观测为基础,探讨林窗及其不同方位边缘气一地温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西双版纳由于区域性天气现象(雾)、太阳高度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共同影响,形成不同季节、时间林窗区域气一地温差在时空分布上的明显差异——低值区的时空位移现象及空间不对称性,具体表现为林窗气一地温差最低区域不是出现在林窗中央而是林窗某一侧,而且出现随季节动态位移的现象;林窗内不同介质间(空气、地面)热量传递方向随季节的不同而异.这种“峰值动态位移现象”可能会影响不同时期物种的入侵、定居、繁殖,进而影响林窗物种的组成.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的必要性,并从二级管理教育成本内涵出发,构建了高校二级成本核算模式的初步设想,以及实施二级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