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2005,2010和2014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都市圈25个城市的旅游效率。珠三角都市圈旅游效率逐步上升,区域内各城市旅游效率呈现一致的上升趋势,都市圈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出现极化结构;长三角都市圈旅游效率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同时期珠三角都市圈,区域内各城市旅游效率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都市圈旅游效率呈现空间分化格局;通过分析两大都市圈旅游效率空间格局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将都市圈旅游效率空间格局演化划分为空间极化、空间分化和空间一体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和统计数据,对河北168个县市区GDP、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城镇化率进行分析确定都市圈核心城市;通过河北区域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和对比国内典型都市圈中心城市通勤距离确定河北都市圈半径;利用断裂点、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模型计算确定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4个都市圈的空间范围。结果表明: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4个都市圈空间范围分别包含22个、9个、22个和23个县市区。河北省域都市圈处于缓慢起步状态或培育阶段。河北省域内具备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圈4个都市圈的发展基础和空间,各都市圈半径不超过50km,预期发展空间为100km。  相似文献   

3.
以徐州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力模型计算2006年~2016年中心城市与各个次级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并结合都市圈内城市发展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都市圈内部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2016年徐州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水平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总体在不断缩小.但是都市圈内中、东部之间经济发展差异有加大的趋势.徐州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辐射功能显著,与其经济联系密切的几个城市主要集中在距离徐州市80km范围内的淮北市、宿州市和枣庄市,其余城市因为受到自身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与中心城市的经济紧密度相对较弱,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市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对济南都市圈城市相互作用强度、城市流强度以及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分析与测算.研究表明:1)济南都市圈各城市经济关联较弱;2)城市经济空间发展不均衡,呈现"单核心"格局;3)城市流倾向度与城市经济实力间关系不协调;4)城市综合服务能力较弱.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济南都市圈城市流强度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西宁都市圈不同地类的碳排放系数进行修正,采用2000、 2005、 2010、 2015、 2020年共5期Landsat影像数据,测算西宁都市圈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选择最大斑块指数等8个代表城市用地形态变化的指标,利用空间滞后模型及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城市形态指标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东部大城市相比, 2000-2020年西宁都市圈建设用地强度、总面积均较小,碳排放量增速平稳且缓慢.面积占比仅2.67%的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重要来源;与平原城市相比,西宁都市圈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扩张方向以西北、东南和正北为主,除中心区外,西宁都市圈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空间上表现为星状或不规则的团状;耕地变化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不显著,建设用地面积和形态变化对都市圈的碳排放量具有明显影响;内部连通性高、破碎度高和形状复杂的建设用地具有较高的碳排放量,不规则的建设用地和内部主导建筑类型的集聚同样会导致地区碳排放量增加,建设用地的紧凑程度对碳排放量增长有抑制作用.揭示了土地利用形态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部地区都市圈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部崛起迫切需要战略支点.从这一背景入手,在分析中部地区城市密集区(C ity DenseArea)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以郑州、武汉和长株潭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已初步具备了都市圈形态,然后从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角度对3大都市圈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分别提出了其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分工是都市圈空间重组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动力.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地区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等方法,对2005~2012年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区域分工特征及其演化态势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以徐州为核心向外围降低的圈层分布格局,不同类型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及集聚程度存在差异;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均不高且有弱化趋势,各城市具有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发展各异;不同服务行业的区域分工不断深化,区域分工程度高的行业由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向社会性服务业演变.  相似文献   

8.
基于专利合作、专利转移、论文合作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都市圈2010年和2020年的创新合作网络格局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20年,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呈现出以南京为核心的单中心空间结构,镇江、扬州、马鞍山属于次级核心节点,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网络联系较弱;三种创新合作网络规模持续扩张,但不同网络扩张趋势不同,由强至弱依次为专利转移、专利合作、论文合作;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但内部城市合作分工地位尚不明确,资源共享机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南京都市圈2008-2015年的相关经济数据,通过构造经济强度与隶属度模型、计算CV变差系数和经济社会要素流度量指标,分析南京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及其内部社会经济流和外向功能时间变化差异.结果表明:2008-2015年南京都市圈经济发展轨迹呈"倒U型",城市间经济差异缩小.以南京市为中心依次形成4个等级圈,分别是紧密腹地(镇江和滁州)、次紧密腹地(扬州和马鞍山)、竞争腹地(芜湖和淮安)和边缘腹地(宣城).各城市的经济社会要素流强度和外向功能量空间差异明显,形成以南京市为核心的"马鞍式"圈层结构,分别为核心区、中间区和边缘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相似文献   

10.
以石家庄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运用断裂点理论识别城市吸引范围,划定石家庄都市圈空间范围并进行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计算石家庄市与周围城市的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划定石家庄都市圈,即以石家庄市区为中心,共包含26个县(区、市);石家庄都市圈可划分为核心区、紧密区、外围区3个圈层,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强,紧密区对核心区的依附性较高,外围区应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提升都市圈内部联系的密切性.  相似文献   

11.
合肥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其经济辐射对合肥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有重要意义。从经济联系强度出发,基于城市综合实力,运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模型并在ARCGIS10.2的支持下勾勒合肥2011年、2013年和2015年的经济辐射范围。结果表明:(1)安徽省各城市中,合肥的综合得分最高,综合实力最强,与其作为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地位相符;(2)合肥都市圈的圈内城市与合肥的经济联系强度整体要高于圈外城市;(3)受到南京经济辐射、城市合作竞争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合肥对芜湖和马鞍山的辐射力较弱并且有减弱趋势。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对都市圈的发展提出诸如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正确处理合作竞争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紧凑城市以实现土地与能源节约、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最终目标。从空间利用、社会发展、环境生态等三大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多元逐步回归线性模型,测算2008年、2011年、2014年及2017年济南都市圈6市1县的城市紧凑度空间演变特征,探讨影响区域和城市紧凑度研究的因素,研究发现:1)影响济南都市圈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紧凑和人口紧凑,与现阶段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吻合;2)济南都市圈城市紧凑度水平主要分为逐年上升、波动保持或下降、稳定保持三种趋势,且演变趋势为高升低降,即济南都市圈中各城市的紧凑度差距在不断扩大。最后,冀图为济南都市圈各个城市的紧凑型发展提出有益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专利合作、专利转移、论文合作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都市圈2010年和2020年的创新合作网络格局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20年,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呈现出以南京为核心的单中心空间结构,镇江、扬州、马鞍山属于次级核心节点,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网络联系较弱;三种创新合作网络规模持续扩张,但不同网络扩张趋势不同,由强至弱依次为专利转移、专利合作、论文合作;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但内部城市合作分工地位尚不明确,资源共享机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刘战国 《河南科学》2014,(6):975-979
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中居中心地位.随着我国经济重心西移,郑州市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战略地位凸显.构建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是大势所趋.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是制约郑州中心城市转型升级的主要矛盾,其根源在于城市空间框架小、组织结构不合理.应坚持提升中心、强化核心、放活外围,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目标定位,加快打造"多中心"大郑州都市区和"多核心"大郑州都市圈,重构一体化中原城市群.  相似文献   

15.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对2000~2012年徐州都市圈工业发展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县域工业发展的相对差异呈波动性缩小之势,而各县域之间呈现正空间相关性且集聚态势有加强趋势,但空间集聚程度不高;该都市圈县域工业集聚程度呈以徐州市区为核心向外围降低的圈层分布格局,且近年来沿东陇海线向沿海延展的轴线发展格局初现,而南部、西部地区的工业边缘化现象明显.根据相邻县域间的关系,将徐州都市圈各县域分为扩散发展型、极化发展型、过渡发展型和落后均衡型.  相似文献   

16.
都市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地理形态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对都市圈进行空间范围界定是研究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基础.长沙都市圈是长株潭城群的核心,合理界定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有助于长沙与周边地区的资源整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借鉴国内外成熟的都市圈范围界定方法,将经济距离和城市综合质量引入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中,基于县域尺度,以长沙市区周边200km为辐射半径,最终得到都市圈地域范围为包括长沙市区在内的27个县、市、市区.并用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组成判断向量,把长沙都市圈划分为三个圈层:核心圈层、紧密圈层、机会圈层.  相似文献   

17.
苏锡常都市圈蓝绿空间规模与格局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苏锡常都市圈是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也是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核心区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锡常都市圈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性生态问题亟须重视。蓝绿空间是构建区域生态系统的基础,定量揭示其演变特征有助于为苏锡常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3年、2008年、2013年、2018年共4期遥感影像并处理分析,利用动态变化模型与景观格局指数对苏锡常都市圈及各成员城市15年间蓝绿空间规模与景观格局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①2003—2018年间,苏锡常都市圈蓝绿空间总体动态变化幅度为-3.52%,绿色空间变化剧烈,蓝色空间相对稳定;蓝色空间与绿色空间动态变化均呈现出由“减少期”转变为“增长期”的阶段性特征。②在斑块类型水平上,苏锡常都市圈蓝色空间破碎度减少,复杂度与连通性增加;绿色空间破碎度及复杂度增加,连通度减少。蓝绿空间在景观水平上多样性程度减少,连通度、聚集度增加。③研究期内常州的蓝绿空间相对动态度最大,无锡最小;常州蓝绿空间破碎度、复杂度较高,景观格局变化较为剧烈;苏州蓝绿空间多样性程度较低,连通度及聚集度较高。【结论】近15年苏锡常都市圈的蓝绿空间规模与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城市间差异明显,必须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统筹规划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0—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济南都市圈各区(县)的生态保育功能进行核算,借助GeoDa软件对乡村地域功能时空演化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角度来看,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的总价值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由636.01亿元增长到13929.69亿元,工业发展功能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从空间角度来看,生态保...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cView的空间分析功能,探讨了都市圈空间范围的界定方法.根据江苏省各县级行政区的实力指教属性,用邻域分析方法求得省内的若干"经济高地",作为辨识江苏省内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标准;以南京都市圈为例.用缓冲区分析方法求得以南京为中心、100 km经济吸引区范围之内的县级行政区,并用Voronoi分析法对其进行修正;根据江苏省内快速交通网的drivetime属性.用网络分析方法求得南京市辖区的2 h车程范围;分析比较了南京市区100 km经济吸引区与2 h车程范围的交集和并集,综合确定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代物流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徐州都市圈物流竞争力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徐州都市圈物流竞争力总体偏低,且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都市圈物流竞争力空间上呈现以徐州为核心向外围逐渐下降的圈层分布格局;市场化、经济物流规模和消费信息3因子正成为徐州都市圈物流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城市物流竞争力指数的大小进行分类,徐州的物流竞争力强,连云港和济宁的竞争力较强,其他5市的竞争力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