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1月下旬,巴格达条约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安卡拉开幕的时候,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率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会议。他洋洋洒洒地发挥了一大通关于“共产主义的威胁”的陈腔滥调。英国外交大臣劳埃德接着帮腔,给巴格达条约捧场,竟说:“苏联认为值得化这么大的力气来攻击这个条约,我们应当说,这就是对这个  相似文献   

2.
在安卡拉演出的一出戏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和政府都在要求召开东西方最高级会议,讨论国际政治中的迫切问题,从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但是,美国统治集团依然顽固地继续阻挠谈判,推行“冷战”。这次杜勒斯亲自率领庞大的代表团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1月27—30日在安卡拉召开的巴格达条约理事会会议,充分暴露出美国在中东加紧“冷战”和策划新侵略的阴谋。大家知道,在亚非人民团结大会以后,亚非地区的反殖民主义运动进一步高涨。大会否定“艾森豪威尔主义”这一件事,对中东地区更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美国被迫采取了一些新的做法,如通过各种途径策动解决或者缓和巴勒斯坦问题,增加对叙利亚和埃及的接触,做一些拉拢的姿态(例如恢复  相似文献   

3.
杜勒斯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我是到中东去作战的一名美国士兵;我身旁要是没有英国和法国士兵,我会感觉安全得多。听听,这话多么蛮横。莫怪英国的“每日镜报”要骂杜勒斯是一个“十足的笨蛋”了。杜勒斯是在一种什么场合下,说了这么一句十足笨蛋式的话呢?原来前些日子,美国国会正在讨论艾森豪威尔主义。杜勒斯拼命吹嘘美国的力量足以在中东防止共产主义的“侵略”;如果美国单独担负起这种“神圣的”任务,就会方便得多;如果英法仍然插足中东,那么美国就不大方便。杜勒斯说得十分露骨,他是在继续逼迫英法退出中东。在美帝国主义分子看来,中东必须要有外来的统治者;英法退出中东,中东就会成为“真空地带”;而美国就应该掮起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大旗,进入中东“真空地带”,成为阿  相似文献   

4.
杜勒斯在演说中还谈到二月二十三日举行的曼谷会议。他说这次会议将讨论“三个实质问题”:“军事安全、防止外界指挥的颠覆活动的安全以及经济福利”问题。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组织在美国控制下的马尼托条约国家统一的武装部队的问题,镇压亚洲国家民族解放运  相似文献   

5.
伦敦九国会议在十月三日通过的「最后决议书」,实质上就是「欧洲防务集团」条约在伪装形式下的翻版。只要看一看同一个杜勒斯在不同的场合所说的话,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法国国民议会八月三十日拒绝「欧洲防务集团」条约之后的第二天(三十一日),杜勒斯就发表声明说:「法国拒绝欧洲防务集团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这样,法国就背弃了几近四年以前它自己提出的历史性建议。」当「最后决议书」通过之后的第二天(十月四日),杜勒斯立即发表声明说:「伦敦会议产生了内容充实的结果。它拟订了一个代替欧洲防务集团的体系……它挽救了欧洲防务集团计划的许多可贵的因素并将使其他可贵的因素有机会经过进一步的努力而求得。」  相似文献   

6.
正8月28日,法国高调参与伊拉克主办的巴格达合作与伙伴关系会议,马克龙总统同伊拉克、埃及、土耳其、约旦、伊朗、沙特等中东国家首脑齐集巴格达,商谈当前中东地区的重大问题。马克龙是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第一位到访中东地区的欧洲国家领导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法国在中东地区不愿完全听命于美国、独立自主的战略倾向,  相似文献   

7.
1953~1968年间,国际上美国和苏联的争夺范围扩大到了中东,中东内部激进主义的势力占据了有利的形势,伊朗和沙特作为波斯湾地区的大国,双边关系也是合作和冲突并存的,他们针对巴格达条约组织争吵,在阿以冲突问题上,双方立场不同,但他们又共同地合作来维护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8.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巴黎会议于1956年12月11日开始,14日结束。会前,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美、英、法、三国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美国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的两面三刀,引起了大西洋彼岸一片指责声。在英、法,人们公开质问所谓“英美联盟”和“大西洋政策”到底对谁有利。美国对这种情况不能无动于衷。解铃还是系铃人,美国代表杜勒斯行前说将设法“消除分歧,保证团结”。会议结果,杜勒斯为自己规定的这个任务究竟完成了多少? 一面要扩军备战,一面是力不从心杜勒斯这个任务并不轻松。这并非由于杜勒斯缺少才能,或者因为这位美国代表手不辣、心不狠,而是因为美国和它的大西洋“盟友”之间存在着难于调和的矛盾。杜勒斯的第一个任务,是如何阻止这个集团向非军事化方向的发展趋势。换句话说,就是怎样对付这个集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条约组织国家(澳、泰、美、英、法、菲律宾、巴基斯坦和新西兰)从3月11日起,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举行会议。美国务卿杜勒斯亲自出马主持会议。可是英国外交大臣和法国外交部长都表示不感兴趣,无意出席。在堪培拉会议前夕,艾森豪威尔总统“共同安全特别公民顾问委员会”提出的外援调查报告,主张给予马尼拉条约和巴格拉条约国家以较大的优先权。这是投给这个军事组织中间的亚洲国家的“钓饵”,为的是要引得这些国家上钩,使它们在堪培拉会议上能够多接受些美国的吩咐。的确,自从万隆精神在亚非地区扩大影响以来,被拉入美国圈套的菲、泰、巴三国已经逐渐显露了对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印度支那的干涉是蓄谋已久的。日内瓦协定墨瀋未乾,美国就强行把柬埔寨、老挝和南越划归“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签字国的“保扩”区域。曼谷会议上美国曾要求各成员国和它一起加紧干涉印度支那。曼谷会议结束以后,杜勒斯就按照预定计划于二月二十七日至三月一日到老挝、柬埔寨和南越进行罪恶活动,其目的在于制造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强美国对南越、老挝和柬埔寨的军事控制,使之成为战争挑衅中心,并策划破坏自由普选,以阻碍印度支那的政治问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东南亚集团幹了些什么勾当? 去年9月8日,在美国策划下,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等八个国家签订了一个“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组成了一个以准备侵略战争和镇压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为目的的军事政治集团。由於它是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签订的,因此也被称为马尼拉条约。1955年2月23-25日马尼拉条约的理事会在曼谷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马尼拉条约国家成立了推进侵略活动的机构。由缔约国的外交部长或指定的代表所组成的八国理事会是这个集团的最高机构,每年至少开会一次。为了保持理事会的“不断的磋商”,还任命了理事会的代表在曼谷成立常设机构和秘书处。此外,还成立了三个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反颠覆活动”委员会和经济事务委员会。只要把马尼拉条约组织的全部活动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它是以“军事策划”的活动为中心的。建立一支以侵略为目的的东南亚集团的“机动部队”  相似文献   

12.
杜勒斯病且死矣。在这期间,美国一些资产阶级报刊议论纷纷,忽然大加恭维杜勒斯的“政绩”。有的还替杜勒斯编年表;有的则把他对各项问题的中心论点加以汇编,仿佛怕他的后继者忘怀似的。杜勒斯被描绘成为从来未有的最伟大的美国国务卿。明眼人一望而知,华尔街指挥棒下的这阵“合唱”,正是为了掩饰杜勒斯一贯坚持的战后美国“战争边缘”政策的破产,正是为了遏止因杜勒斯去职而引起的西方国家广大公众反对杜勒斯政策的愈来愈强烈的呼声。美国专栏作家季普曼写道:“我们目前所处的情况在美国现代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没有一个总统曾经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给予他的国务卿这么大的权力的。这种权力虽然是总统给予的,但在事实上已经  相似文献   

13.
从柏林会议结束后回到华盛顿的杜勒斯,在去了一次加拉加斯后,又匆匆地从华盛顿飞往伦敦和巴黎。他这次去英法首都的目的,是在用金国与大棒,进行利诱和威胁,迫令英法两国完全追随于美国后面,达到他破坏日内瓦会议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杜勒斯的一生,就是以干这样的勾当出名的。  相似文献   

14.
半月谈     
东南亚集团更加分崩离析美帝国主义所拼凑的各个侵略性军事集团都陷于分崩离析。在东南亚条约组织第九次部长理事会的三天吵架会议(4月13—15日)上,美国的空前孤立,就是一个新的例证。东南亚集团的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侵略和干涉南越的问题。美国国务卿腊斯克一到马尼拉,就进行紧张活动,叫嚣“南越问题对整个自由世界说来是重要的”,企图拉人下水,迫使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国支持美国在南越的“特种战争”。但是法国首先泼来一瓢  相似文献   

15.
名词浅释     
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美国正在利用1月27日在安卡拉举行的巴格达条约理事会,企图变中东地区为原子战争温床。塔斯社就此发表的声明指出,在整个东方穆斯林的圣地麦加和麦地那附近建立美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仓库、美国轰炸机载着核弹在这些地方的上空飞行,表明穆斯林世界的利益同五角大楼的军事战略计划之间的共同之处是太少了。声明中所说的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究竟在哪里呢?现在我们把上述两地分别介绍于下。麦加是在沙特阿拉伯王国西部的一个宗教城市,离红海岸约七十英里,有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2月8日在芝加哥发表的演说中重弹“实力政策”的老调,他装作看不见美国外交政策到处碰壁的事实,而大事吹嘘已经发了霉的所谓“威懾力量”和“报復”政策。他誇耀北大西洋集团、东南亚集团之类的美国所拼凑的侵略集团,并且再一次表示德国统一问题必须按照美国的条件来解决,这就是由军国主义的西德来并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杜勒斯还竭力鼓吹美国的“传教士的精神”,表示美国必须用这种精神来传播美国式的“自由”的福音。一句话,杜勒斯死抱住不放的政策就是:继续以“实力”为后盾在全世界强迫推销奴役别国人民的“美国生活方式”。但是,杜勒斯的“理想”与现实是不是协调的呢?人  相似文献   

17.
十二月二十日出版的一期美国“新闻周刊”说:“美国加强中东的行动正转入高速度。”美联社十二月十四日援引美国驻中东国家的一个大使馆官员的话说,美国正采取最迅速的实际措施,以“加强这个地区的防御能力”。还有,最近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巴黎三外长会议期间举行讨论中东问题的秘密会  相似文献   

18.
7月14日星期一“天有不测风云”,费萨尔的伊拉克象山崩地裂一样,一夜之间就完了。我怎么办呢? 我一点也不喜欢费萨尔。但是,他和伊拉舅舅的失踪却象一把尖刀直刺在我的心上。1951年我在耶路撒冷亲眼看着祖父阿卜杜拉国王陛下被人开枪打死的时候,心里也没有这样害怕过。难道我的堂兄的遭遇也会临到我自已的头上来吗?不,不会的。他在伊拉克公开依靠美国和英国,而且是巴格达条约的主角,当然引起那些军官的敌意和人民的不满。而我呢,我自信比他聪明,也比他机警。比方说,我仅仅接受了艾森豪威尔主义,却装作不愿参加巴格达条约;又比方说,在黎巴嫩出事以后,我一看形势不妙,连忙把那些不顺眼的军官一网打尽,以免后患。不过,巴格达这回的乱子闹得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革命胜利了,而且站立住了。这是当前中东局势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新政府迅速建立了内部的秩序,废除了伊约联邦’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签订了共同防御协定,宣布执行万隆会议原则和和平中立政策,同苏联恢复了外交关系,并承认了我国。新政府也保证了美英的利益,表示愿同西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现在,不仅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和主要的亚非和平中立国家已经承认了伊拉克共和国,而且继西德、希腊等北大西洋集团的成员国之后,英国自已也不得不承认了这个新生的共和国。甚至连巴格达集团的亚洲成员国——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也在杜勒斯的默许之下,承认这个事实上已不再是“巴  相似文献   

20.
国际札记     
听其言而观其行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0月21日启程前往欧洲参加日内瓦四国外长会议以前发表了一篇声明,声明中说:外长会议的目的“是要把日内瓦最高级会议取得的一般协议变为具体协议”,“这是需要真正的和解,需要双方作出一些让步的。美国代表团将本着这种精神行事”。杜勒斯还就外长会议将要讨论的议题表明态度说,美国将设法“寻求德国在一个欧洲安全体系内的重新统一”,美国“将设法推进联合国正在处理的裁军问题”,美国“愿意促进东方和西方间的接触”。不能忘记的是:不过在十一天以前,这同一位美国国务卿在美国退伍军人团年会上发表过另一篇演说。在这篇演说里,杜勒斯攻击和诽谤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