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学翻译与文化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学权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3(4):80-83
文本植根于社会历史语境,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而翻译则是文化身份的再现,受制于源语、译语两种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文学翻译的文化再现。在西方的叙事话语里,东方被塑造成了一个相对西方而存在的神秘落后、可供驯服的异国他乡。受这一虚构神话的影响,文学翻译中往往展现出一幅歪曲变形的东方形象,这体现了西方强势文化对东方弱势文化的歧视与压制。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真”是翻译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译文要“形、神”并茂,原汁原味地反映源语的文化信息.因此,文学翻译的任务绝不仅限于语言的对等翻译,还应该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做到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真”是翻译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译文要“形、神”并茂,原汁原味地反映源语的文化信息。因此,文学翻译的任务绝不仅限于语言的对等翻译,还应该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做到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4.
文化预设对文学翻译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预设对文学翻译有三大作用,即完整性、有效性和目的性。完整性──目的语读者根据已有文化体验自发补充译作所缺省的文化信息;有效性──同一作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译作,时代背景赋予不同译作以新的生命,使各译作相对原作来说均具可读性;目的性———文化预设使原作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译作中得以体现,三大作用使源语文化在目的语中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5.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惠敏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4):121-124
功能翻译理论是否适用于文学翻译这个问题在批评界引起很大争议.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的英译以及林语堂对《浮生六记》的英译中,三位译者迥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后面隐藏的是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目的决定方法,这正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因此功能翻译理论是适用于文学翻译的,可以而且也应该作为我们评价文学翻译好坏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6.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惠敏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7)
功能翻译理论是否适用于文学翻译这个问题在批评界引起很大争议。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的英译以及林语堂对《浮生六记》的英译中,三位译者迥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后面隐藏的是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目的决定方法,这正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因此功能翻译理论是适用于文学翻译的,可以而且也应该作为我们评价文学翻译好坏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目的决定具体的翻译策略,不同的文本类型影响着翻译方法的选择。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作为翻译的两个不同的领域,有其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旨在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以便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庆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1):110-113
文学翻译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忠实,讹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应从不同角度探究文学翻译中讹误产生的深层次起因,并评价讹误对译文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叛逆强调译者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人们研究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大大促进了翻译理论的繁荣和发展,对译语文化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处理学翻译的过程中,英汉语言自身的特点和化因素是引起不等值的两个客观存在,难以避免的原因。本试图这两个层面上的不等值现象进行分析,由此指出达到学翻译中完全和绝对意义上的等值只能是一个理想。 相似文献
11.
任洁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4):69-74
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类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本来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表征,但在全球化条件下却遭遇了"匀质化"、单一化发展的危机。具体表现为大众文化的泛滥、文化特质的丧失、民族语言的濒危和消失等,文化危机出现的背后是文化和资本双重逻辑作用的结果。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有赖于人们充分体认文化多样性发展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各民族文化主体立足自身、放眼人类的真正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一直困扰着翻译研究者的难题。从文化融合的角度分析了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认为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忠实有效地传递文化意象是文化融合的大势所趋,既是对外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丰富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文学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与“归化”作为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在文学翻译中存在着异化和归化现象,而文学翻译又主要采用“异化”,“归化”是“异化”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15.
宋小武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3(1):11-15
巴蜀文化不包括达州文化,那就是残缺不全的“蜀文化”。文章认为,达州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历史文化名城;达州文化应包括史前文化、古代文化、红军文化三个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入研究达州文化,对于实现经济强市和文化强市两大战略方针,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风格体现在每位作家的笔端、每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探讨翻译工作者在文学翻译中如何既忠实于原作者、原著的特色,同时又体现译者的风格,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反映在译文中传达给读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言能比普通词语更生动、形象、曲折含蓄并变化多端地反映时代精神,它最富于表现力。因此,通过学习文学语言是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态势的一个重要途径。英美文学课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了解。文学现实层面与审美层面双层同构的特性和文化的两个层面,即公开文化和隐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契合的。文学课教师应利用这一特征在教学中于两个层面上观照文化。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自从被Gutt引入翻译领域,就对翻译产生了巨大的解释力.文学作品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也深受其影响,但同时文学作品富含文化内涵的特殊性又使关联翻译观遇到了挑战,从而使关联理论与文学作品翻译的关系呈现出既解释又受限的复杂特点. 相似文献
19.
美学要素的转换是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一环。从美学表象要素和美学非表象要素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文学作品翻译中美学要素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讨论了文学翻译的翻译方法,功能翻译理论为我们从事文学翻译提供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