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民间剪纸艺术以其"言志寄情""意象寓意""以意构象"的造型,成为了赞美爱情、讴歌生命、祈求吉祥、热爱自然的隐喻象征符号,她是经过历代"真""善"和"美"的积淀、升华而逐步形成的对生命、对自然的礼赞,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2.
山西民间剪纸艺术以其"言志寄情""意象寓意""以意构象"的造型,成为了赞美爱情、讴歌生命、祈求吉祥、热爱自然的隐喻象征符号,她是经过历代"真""善"和"美"的积淀、升华而逐步形成的对生命、对自然的礼赞,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3.
《品读粤北》是一本全面阐释粤北文化的散文诗学作品。作者以散文游记的手法,从美学的角度去观察粤北的山水,以诗学的感悟去阐释粤北的文化。作品呈现的人文粤北意象、影像粤北意象、风度粤北意象和心灵粤北意象,展现了粤北文化的自然风情之美、人文哲理之美、文本艺术之美,表达了诗意的激情、理性的凝重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等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4.
从研究分析古代有关书法意象的论述入手 ,对有关理论进行梳理剖析 ,探寻了书家由物象到书法意象的取向和人们由书法的意象形式到主观内宇宙和有灵世界各种物态及生命形象的联想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普遍的自我关怀,不与自然对立、不与宗教对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文献《道藏》典籍入手,旨在发掘其中体育养生思想所蕴含之丰富的人文精神。它不仅仅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身体文化哲学,而且深刻反映着中华儿女对生命意义的践履参悟,具体体现在:自我人文关怀——"贵生"以及身体为本位的人文教化方式;先德后身——强调个体自身德行;"恒心精进、坚毅勇敢"的无畏追求;隐忍致和的心性修炼;崇尚自我潜能的实现;以人为本,"质貌俱美"的"乐生"观念等。这种人文精神不以图名求利、竞技争胜为目的,而以回归真我、身心和谐为要义;以发掘"健康长寿、乐享生命"之锻炼方法为己任,亦不忘"德"、塑造勇敢品格、拓展潜能为使命。  相似文献   

6.
凡·高的自然观包括以下几点:热爱大自然才会发现大自然的美、抓住自然的本质特征进行创作而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从平民的角度观察自然、在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人文精神的含义,论述了人文精神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提倡室内设计应继承传统,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面向未来,关心人类,热爱自然,创造出有益于自然、社会、人类的工作和生活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论孟子"充实之谓美"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美学中的“充实之谓美”命题所包含的审美意蕴是丰富而深刻的。它在美善不分或美善合一的先秦时期,明确地将“美”置于“善”之上;它把孔子内省式的悦神悦志过渡到形神统一的“充实”的概念,并突破了孔子温柔敦厚的主张,高扬了阳刚之美;同时,它显示了一系列的生命特征,其总体过程暗含的发展过程与自然的生命节律是相契合的。此外,“充实之谓美”还具有“与民同乐”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9.
社会在生命教育的精神向度上存在一定偏差,没有体现出生命教育追求生命之真善美的精神诉求。生命教育应探究生命的真谛,确立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与追求完满提高生命质量相统一的理性人生向度,彰显生命之真;应关注生命发展,凸现爱心与善行相统一的人文关怀精神向度,崇尚生命之善;应承担生命责任,构建自然美与社会美相统一的时代人生价值向度,弘扬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审美意识倾向于在对立中求得和谐,彰显中和素朴的平淡自然之美,它很少上升到玄妙高深的理论体系而多以一种古朴的常态文化形式在其日常生活中演绎着,它主要表现在:一、布依族服饰———穿在身上的生境审美体验;二、布依族建筑———修在生境中的审美观;三、布依族节日———种谷历程中的审美表述。  相似文献   

11.
在尚未形成自身理论体系的时候 ,现代书法以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理论为根据 ,从而抛开汉字这一载体 ,否认传统书法的形式意义和抽象内涵。从现代派书法强调不以汉字为载体的纯形式观与传统书法以汉字为载体的意象形式观的比较中 ,不难看出传统书法取自然物象之象的抽象模式和现代书法超越自然物象的抽象观不同  相似文献   

12.
书法美管见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美学原理,书法美表现为:一书法线条本身的力度美;二书法线条组合的和谐美;三书法的意境美;四、书法的自然美、五书法的异趣美。  相似文献   

13.
晋代书法与唐代书法作为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在创作及审美追求上都各具特色.晋人书法呈现出平和自然、含蓄蕴藉的美的境界;强调情理统一,崇尚刚柔相济、骨肉相称、骨势与韵味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以"尚韵"著称.唐代则推崇雄强肥硕、豪放飞动的阳刚之美,以"尚法"见长.而这种创作及审美的差异性,则主要是由社会文化心理、时代风尚以及创作主体的情感好恶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纯动作是大自然赋与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对使不可见的意象变做可见的意象,那就全靠通过人体动作才使这类意象能在第一阶段显示自己;那也全靠通过人体动作,才使设计好的舞蹈姿态得到它那有节奏地搏动着的活生生的生命力量,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追求大自然之美,是人类舞蹈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5.
西方实体主义哲学与中国书法美学意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方实体主义哲学以“是什么”作为实体思维的核心,并把一切存在都设定为实体来研究,以探讨其本质。这一思维方式构成了书法实体美学意象之“力”意象的哲学基础,并影响到整个书法形式美学意象的研究,使“书法的美学内容或美学意蕴就是书法的形式构成本身”这一命题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在小说《袋鼠》中不遗余力地讴歌自然,认为大自然是美的象征,它以自然神力昭示着人类的心灵和理想,确认和张扬着主体价值。书中对自然展开书写、对自然之子进行刻画、对黑暗之神深入阐述,认为自然是人存在的根基,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应该尊敬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敬畏生命,体现了作者极富前瞻性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7.
咏物 ,作为一种“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方式 ,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美学意义———它以含蓄、委婉、朦胧、隽永的艺术风格 ,复杂、有趣的多重意象 ,为文学之园提供了一种美的形式。自然美的形象往往是单向性的 ,但在咏物词中 ,它却往往表现为丰富多彩的意象 ,使人浮想联翩 ,趣味盎然。咏物词不仅能对自然美进行精工细刻 ,而且能巧妙地把社会美揉进自然美之中 ,把人类的情感、社会价值、道德观念和自然物的某些特征联系起来 ,使自然物发生种种变化 ,使鸟虫花木皆具灵性 ,春风秋月亦通人情。这样本无感情可言的自然物就变成了可近、可亲、可感、可…  相似文献   

18.
社会之进步和科技之发展,给人类提供了极为丰沛之物质财富,然而,人类亦渐失自己之精神家园与灵魂。欲找回丢失之精神家园与灵魂,欲诗意地栖居尘世这个"唯一的天堂",人类之生活就须诗意化艺术化。林语堂提倡"生活的艺术",于他而言,生活即艺术。"生活的艺术"乃人生之一种积极之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和哲思情怀;"生活的艺术"是人生之一种生命存在之艺术体验,一种静观超然之精神境界;"生活的艺术"亦是一种高智、随性、细致、从容应对尘世之方式。故其热爱自然,于自然中感悟生活之真谛和生命之真如,于闲适中抽烟、钓鱼、听音乐、与古今中外之先贤达人心灵相契,细品生活之乐慢味人生之美,从而将平凡简单之生活升华至哲学与艺术之高度。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书法艺术不可缺少的审美范畴,是书法作品的灵魂。意境的创造是书法家毕生追求的目标。书家的学养在书法意境的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笔墨技法又为意境的创造提供必要的条件;神采和气韵是书法意境的重要内含;虚实结合是创造优美意境的重要手段。书法中所追求的恬淡空灵的审美境界、朴拙自然的审美意趣、超凡脱俗的审美格调、平中寓奇稳中求险的审美韵味,都体现着书法至高的艺术境界。书法的意境是形与质、情与理的高度统一。书法的意境之美是潜藏于作品之内而超于笔墨之外的整体的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20.
杜甫一生创作了六篇赋作,其中《雕赋》和《天狗赋》少却“三大礼赋”的御用之气,而更具一份悲情之美。本文以美学的视角,从意象、表达、情感方面对二赋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其中所含的意象之美、温柔敦厚之美和作为赋作情感基调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