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辣椒籽粕是生产辣椒制品的副产物,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为了更好地利用其中的蛋白质,该研究以辣椒籽粕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辣椒籽粕中蛋白质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如下:液料比为1∶45,NaOH溶液浓度为0.09mol/L,提取时间为120min,等电点pH值为4.28。通过该研究以期为辣椒籽粕蛋白质的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辣椒碱软膏基质及其配方的优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制备了油溶性基质、水溶性基质和乳剂型基质三种辣椒碱软膏,比较了辣椒碱在这三种软膏中的释药速度,确定了乳剂型基质为辣椒碱软膏的最佳基质;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选了乳剂型基质中主要原料的配比,获得辣椒碱软膏基质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3.
以青辣椒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以△a~*为指标考察青辣椒浸泡前后的色泽变化,得出辣椒绿色防护的最佳条件,即在温度为40℃时, 0.3%柠檬酸和0.06%D-异抗坏血酸钠复合溶液中浸泡45 min,辣椒的绿色防护效果最好.同时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依据感官评价标准,得到了酸辣椒腌制液的最佳配方,即将8%食盐, 2%糖, 0.4%CaCl_2和8%蒜姜(1∶1)加入到pH值为3.5-4.0的腌制溶液中,即可得到风味、口感、质地优良的酸辣椒制品.  相似文献   

4.
类辣椒碱(素)纯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辣椒精为原料,采用萃取和柱层析法以及结晶技术,对类辣椒碱的提取、分离及纯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类辣椒碱含量平均值约为97%,capsaicin单体含量≥55%,回收率约为60%.  相似文献   

5.
以花生粕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分级提取法研究花生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清蛋白的较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50℃,时间为12 min,料液比为1∶12,提取率为53.59%,清蛋白质量分数为72.14%;花生粕球蛋白较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50℃,时间为10 min,NaCl溶液质量浓度为0.4 g/L,料液比为1∶10,提取率为9.03%,球蛋白质量分数为73.20%;花生醇溶蛋白较佳提取条件:乙醇溶液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12 min,料液比为1∶6,提取率为8.62%,醇溶蛋白质量分数为64.28%;花生粕谷蛋白较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45℃,时间为15 min,pH值为8,料液比为1∶10,提取率为4.85%,谷蛋白质量分数为68.79%.通过扫描电镜观察,4种花生蛋白表面具有不同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蛋酥花生是以花生仁、精面粉、淀粉、白糖、鸡蛋和蜂蜜为原料,经包衣、油炸等精制而成,是一个以花生为原料的新产品。该产品色泽酥黄亮甜不腻,酥脆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和青睐。 蛋酥花生加工工艺简单,技术易掌握,既可作坊式手  相似文献   

7.
三明产小辣椒总碱的微波辅助法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利用微波辅助方法,从三明建宁产小辣椒中提取辣椒总碱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溶剂、微波功率、时间、料液比对辣椒总碱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辣椒总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VCH3CH2OH∶VCH3COCH3=1∶1,微波处理时间为3 min,微波功率为采用低火档,液料比为1∶15(g∶mL),浸泡时间为2 h,提取2次,辣椒总碱提取率为52.5%。选用质量浓度15%NaOH溶液,所得辣椒总碱质量(g)和15%NaOH溶液体积(mL)的配比为1∶5,在50℃浸泡2.0 h,此条件下辣味去除比较明显,辣椒总碱提取率最佳。  相似文献   

8.
刘薇 《应用科技》1998,(10):11-11
将辣椒加工成各种小食品,风味独特,有一定经济效益。现将辣椒小食品的加工技术简介如下:l原料处理选用新鲜、肉厚、无腐烂、无虫害的红辣椒,辣味强弱可根据消费者需要选择不同的品种,辣椒大小尽可能一致。用清水洗去附在辣椒表面的污物,摘去蒂梗。从辣椒一侧切开,除去内部籽和筋:用1%的明矾和0.2%的氯化钙溶液浸泡15一对小时进行硬化。将硬化好的辣椒于流动清水中漂洗4-8/J‘时。将漂洗好的辣椒于开水中煮5-10分钟,至辣椒变软,灭酶并除去一部分辣味,同时便于糖液渗透。用开水溶解砂糖,配成浓度为功一45波美度的糖液,冷…  相似文献   

9.
利用溶剂法和硅胶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辣椒红色素提取的工艺条件为:浸提溶剂丙酮,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产率可达16.8%;辣椒碱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溶剂乙酸乙酯,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产率可达3.45%;该法用于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的提取分离,简单实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汪微  韩睿 《青海大学学报》2023,(1):15-20+27
为资源化利用辣椒秸秆,本文以废弃辣椒秸秆为原料,进行了中温(35±0.5)℃批式厌氧消化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浓度(0.2~0.8 mol/L) HCl、NaOH溶液预处理对辣椒秸秆产甲烷性能的影响,探讨HCl和NaOH溶液在辣椒秸秆厌氧消化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均对辣椒秸秆木质纤维素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其中NaOH溶液预处理的降解效果更好,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63%~18.83%、15.33%~44.25%和19.44%~38.92%。同时,酸碱预处理均能改善辣椒秸秆的产甲烷性能,其中NaOH溶液预处理效果优于HCl溶液预处理,0.4 mol/L NaOH溶液预处理获得了最大累积甲烷产量,为122.53 mL/g,较对照提高了79.29%。研究显示,低浓度NaOH溶液预处理是一种能够提高辣椒秸秆厌氧消化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辣椒中提取辣椒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从辣椒提取辣椒精工艺中各种因素对得率的影响,提出了一条从辣椒中提取辣椒精的较佳工艺路线,从而为辣椒调味品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辣椒产地、提取条件及浓缩方法对吸光度比的影响。指出用益都产辣椒,常温条件下溶剂浸取,使用真空膜式蒸发器浓缩,可获得较高吸光度比的辣椒油树脂。  相似文献   

13.
辣椒色素提取精制工艺概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辣椒色素是从成熟的红辣椒果皮中提取的一种优质色素,是天然色素研究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和较高的应用价值.依据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辣椒色素的研究资料,概述了辣椒色素的特性、提取工艺、精制技术,比较了其生产工艺流程及产品质量的特点.列举了有机溶剂萃取、柱层析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等典型的提取精制方法,比较了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就辣椒色素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出见解和建议,为辣椒色素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丙酮直接浸提法提取辣椒粉中的毒死蜱、对硫磷,采用Rtx-1701型(30m×0.25mm×0.25μm)毛细管色谱柱与火焰光度检测器(加硫滤光片).检测结果显示:当载气流速为1.47mL/min,程序升温速率为30℃/min时,2种有机磷农药在15min内获得有效分离;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n=6),平均回收率大于85%.  相似文献   

15.
不同间作模式对丘北辣椒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间作模式对丘北辣椒主要病虫害的影响,于2007~2008年在云南省丘北县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辣椒间作玉米、花生、大豆、向日葵,辣椒主要病害发病率分别比净作(CK)减少了14.6%,5.2%,10.1%,12.3%,主要虫害危害率比净作(CK)减少了6.8%,1.4%,4.4%,3.3%;间作作物主要病害发病率最高为大豆的61.1%,最低为玉米的15.0%,向日葵的45.5%和花生的20.8%介于其间.在各种间作模式中,辣椒主要病害发病率和主要虫害危害率最低为2行玉米间8行辣椒(M2C8)和2行玉米间10行辣椒(M2C10)2种模式,其中M2C8比CK减少了15.6%,6.0%,M2C10比CK减少16.6%,4.0%;间作作物主要病害发病率最低仍为M2C8和M2C10中的玉米,分别为13.4%,12.8%.说明M2C8和M2C102种间作模式,能有效减少辣椒主要病虫的危害,适宜在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药渣为堆肥填料,蚯蚓粪为堆肥辅助菌剂,设计了A,B,C,D共4个处理组,进行好氧堆肥发酵.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含水率、有机质、N H+4 N、速效磷、速效钾的变化,确定蚯蚓粪在药渣与污泥混合堆肥中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采用处理C,即污泥∶药渣∶蚯蚓粪(w/w/w )=6∶3.6∶2时,堆肥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7.
云南乳杆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乳扇、酥油奶渣、乳饼等云南传统乳制品,云南泡菜、青贮饲料及鸡嗉囔内容物中乳杆菌进行调查.由125份样品中,共分离到363株乳杆菌,鉴定出36种(亚种).基本查清了以上生境中乳杆菌种类及优势种群分布情况.为我省乳杆菌资源开发,乳酸发酵剂、益生素、细菌饲料添加剂及微生态制剂的筛选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混菌种发酵苹果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榨汁后的新鲜苹果为研究对象,以根霉、啤酒酵母、白地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为发酵菌种,研究了单菌种发酵果渣、不同组合的混菌种发酵果渣发酵后产物的蛋白质含量变化,并对比了不灭菌和灭菌发酵工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美拉德反应是鸡酥松特征性风味形成的关键。为优化加工工艺提高鸡酥松产品品质,探究加工工艺对其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蒸煮时间、加糖量和炒松时间,同时检测产品的水分、灰分和色差。结果表明,炒松工艺对美拉德反应影响显著,蒸煮30 min、糖的质量分数为6%和炒松时间15min有利于提高OD420值,生产出酥松的灰分含量和含水率分别为5.45%和9.00%;色差分析表明黑白颜色变化不明显,而红色和黄色加深;过度延长炒松时间导致酥松蛋白质含量下降,降低酥松营养价值。调控鸡酥松的加工参数可以有效控制加工过程的美拉德反应,影响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先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硝酸与磷酸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再与壳聚糖按一定的配比制备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壳聚糖/膨胀石墨进行表征;以壳聚糖/膨胀石墨为吸附剂,对刚果红废水进行吸附,考察壳聚糖/膨胀石墨的配比、吸附剂用量、刚果红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已与膨胀石墨成功结合;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 3∶1、吸附剂用量为1.75 g/L、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50 mg/L、在室温下吸附40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实验数据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更好,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