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尤利西斯》中的象征主义艺术手法体现了小说以微观见宏观的艺术原则。通过整体象征、人物象征、景物象征、文体象征和动物象征,《尤利西斯》描绘了普遍家庭中的婚姻关系和人际关系,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宏观世界,使都柏林成为整个欧洲大陆的精神危机和严酷现实的缩影。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扩大了小说的张力,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2.
曹海燕 《科技信息》2010,(34):I0365-I0365
明末清初时期,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为了传教他们传入编写和翻译出版了各种书籍,推动了中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论述了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在我国的文献传播情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度在我国有着1300年年的历史,在其存续期间,曾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封建统治的维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制度运行后期,制度弊病凸现,本文在简要回顾科举制度的历史的基础上,就其对科技传播的影响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论述,具体包括对科技传播者的影响和科技传播渠道和传播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欧美象征主义诗歌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象征主义诗歌重要的诗学意义和美学原则之一是富于神秘美。这种神秘美具有梦幻和错觉、暗示和神秘、朦胧和晦涩的特征。神秘美主要通过非理性化、音乐化和陌生化的方式形成和营构。象征主义使欧美乃至世界诗歌美学都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质变,其中神秘美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阐述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日益强劲的背景下,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推介西方近代地理学关于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同时指出梁启超也是最早正确评价徐霞客其人其事的一位学者。这都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的大事,但为已有的中国地理学史所不载,应对梁启超的以上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在基础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实验技术、生产技术等层面,其传播主体、方式、途径、载体和效应上有不同的特点,所体现出的科学启迪、技术示范、技术溢出、技术载体等效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关于后现代思潮 ,各种书籍论述已经很详细 ,本文主要从传播角度 ,介绍后现代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以及对中国小说家创作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西方有些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反动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的需要,竭力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和篡改性的“研究”,大肆宣扬什么“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已经衰蝎”,“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已在瓦解”;国内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人,步西方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后玺,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大失败论”之际,我们简要研究一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传播和影响,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揭穿“衰竭论”、“过时论”、“失败论”者的歪曲和篡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越南是两个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刷术的传播在两国的交往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中越两国传统友谊的构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金发的早期诗歌受到了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在认知现实和艺术表现两方面具有与西方象征主义相同的内涵:l.对现实的认知-丑恶与死亡;2.诗歌语言须具有暗示性。  相似文献   

11.
明清西方力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揭示了西方力学知识及其传播者、受众等传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在明晰中西力学发展进程的基础上,研究明清传教士及士大夫对中西力学的会通;通过梳理明清受众对西方力学的评价,进一步分析出其注重实用价值、忽视理论的认知倾向;这一倾向在入清后更为显著,反映出明清西方力学在中国传播模式的转变,体现出反馈机制的建立对西方力学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徐福可谓是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第一人。东汉时期中日两国已有正式外交关系,隋唐时期交往趋于频繁。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发生了重大影响,涉及文字、佛教、儒学、城建、文化地域、政治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白薇作品的考察,分析了其作品中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文学特色,总结了其自身进行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文学创作的特色和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从而突出了她在戏剧创作过程中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学界的白薇研究。  相似文献   

14.
象征主义文学意象派诗歌与中国诗歌意象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象征主义文学及其分支意象派诗歌的创作特点的阐述和对中国古代文学对于意与象阐释的分析 ,比较了中西方意象派诗歌的联系与不同  相似文献   

15.
伊迪丝·华顿是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位重要女作家,《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最成功的小说之一。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形成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小说中象征主义艺术的应用,使小说更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6.
李中平 《科技信息》2009,(26):61-61,63
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层面,《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是其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体现。费希特的爱国主义时刻鼓舞着德意志人民,使他们谨记实现人类自由的伟大使命。其在中国的传播,激励了当时的青年一代,使他们有了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的信念和决心,提高民族之自信力。  相似文献   

17.
发端于英国的近代西方地方自治思想是西方民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归纳为三大学派,即英国学派、大陆学派和折衷学派。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鸦片战争前西方地方自治思想就开始在中国出现,之后经历一百多年的传播。其传播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历史性、系统性、中国化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梁宗岱是我国象征诗派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他将中西方的"象征"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象征主义诗论,体现在他提出以"整体象征观"去把握诗歌的象征内涵.他的这一诗学理论成为新文学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基石,在现代诗歌中也有突出的体现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论中世纪基督教美学的象征主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是一种艺术或修辞手段,又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思维方式,以具体可感形象指代某种内涵更加抽象或广泛的事物或概念,并因为这种意义的超越性指向而与宗教追求相契合。象征主义是中世纪基督教美学的一大特征,分别表现为《圣经》语义象征、自然的象征、艺术的象征和宗教仪式的象征等形式。  相似文献   

20.
自1583年利玛窦在中国传播西方地圆说开始,耶稣会士在众多著作中对地圆说的可靠性作了种种论证,为地圆说在中国立足奠定了科学基础.从17世纪初年到70年代,中国先有徐光启、李之藻、王英明等,后有熊明遇、方以智、揭暄、游艺等一批学者均接受地圆说,但其中有人开始主张西学中源说.其间虽有杨光先、王夫之等人力排地圆说,但因康熙帝对地圆说的认可,与梅文鼎的提倡,17、18世纪之交,地圆说在一片西学中源说的声浪中得到进一步的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