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分布在广西宜州市的佛蝗属PhlaeobaStal两个种僧帽佛蝗PhlaeobainfumaiaBrunnerV.Wattenwyl和长角佛蝗PhlaeobaantennateBrunnerV.Wattenwyl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在染色体数目、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均是端部着丝粒和着丝粒C带带纹等方面有相同的特征.但在染色体组式、性染色体、除着丝粒C带以外的其它C带分布类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异染色质在染色体组中的总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
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法对宽翅曲背蝗Para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Ikonn.)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宽翅曲背蝗的性别决定机制XO型,染色体数目为2n(♂)=23=22+X;染色体组式为3L+7M+1S+X;染色体核型2n(♂)=23=7m+2sm+3t;染色体臂数为NF=41。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雄性精巢作为实验材料,经过低渗、固定、空气干燥、Giemsa染色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大棘螽Deracanthagrandis(Lucas)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2n■=29,第一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的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为XO■/XX■型.  相似文献   

4.
利用骨髓细胞蒸汽固定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了分布于河南新乡的花背蟾蜍(Bufo raddei)的核型,Ag-NORs.结果表明:河南产花背蟾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2条,核型公式为2n=22=20m+2sm,全部为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NF=44.Ag-NORs结果显示在性成熟的雌雄个体之间出现了稳定差异,提示河南花背蟾蜍可能为同形异配ZW型性别决定.  相似文献   

5.
鱼类性别决定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脊椎动物中 ,鱼类是性别决定方式最为多样的一个类群 .与高等脊椎动物一样 ,鱼类性别决定的基础仍然是遗传基因 ,但不同的是在许多鱼类 ,决定性别的基因并不明显地集中于性染色体上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更多地参与到性别决定中 .另外 ,在发育早期 ,鱼类的性别更明显地表现为双向潜力 :某些外部环境因素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鱼类的性别分化 ,从而使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益显复杂 .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的性别是由X、Y染色体决定的。一般来讲,女性拥有2条X染色体,男性拥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但是,男性约有1/500的概率获得额外的1条性染色体,而拥有3条性染色体的男性将很可能无法产生成熟的精子,导致不育。一项于2017年8月17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显示,来自英国和日本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去除多余染色体,并繁育健康后代的方法。研究人员首先从患有性染色体三体综合征的小鼠(XXY型与XYY型)身上取一小块耳部组  相似文献   

7.
应用DOP—PCR与染色体涂染技术鉴别赤麂的Y染色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流式细胞仪分离小麂的Y染色体,并应用DOP-PCR扩增后标记作为探针,分别与雄性及雄性赤麂中期核型进行了染色体涂染,结果表明,只有雄性赤麂Y2染色体与探针有明显的杂交信号,说明只有Y2染色体与赤麂的性别决定相关,除除了相麂Y1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以位于雄性Y染色体短肴上被称为SRY基因为调控中心、多基因参与的级联调控过程。但染色体理论并非性别决定机制的全部,外部环境中的某些因素也是性别决定机制的重要条件。本中对家畜性别控制技术的一些方法的原理、理论基础基本方法和性反转等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家畜的精子和早期胚胎性别鉴定与控制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分布在广西的负蝗属Atractomropha Saussure2个种奇异负蝗Atractomropha perrgrina Bi et xia和纺梭负蝗Atractomropha burri bolivar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组式、性染色体、异染色质含量和除着丝粒C带以外的其他C带分布类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但在染色体数目、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着丝粒类型和着丝粒C带等方面有相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研究昆虫染色体一般选择在生殖细胞减数分裂阶段.七星瓢虫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计数为2n=16+X,减数分裂中期,n=8、n=8+X,染色体形态多为短棒状(参见照片).其性染色体是属XD型,雌性XX,为同配性别,雄性为异配性别,即X0(2n—1).昆虫染色体数量、组型,以及减数分裂的配对情况均与分类学亲缘关系有相关性,是昆虫正确鉴定和系统分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泥鳅的Ag-NORs带和C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泥鳅的染色体组型为2n=50=8m+6sm+36t;具有2对Ag-NORs分别位于sm3和t3两对染色体的长臂端部;其深染C带区可以丰丝粒C带和臂端C带两类;前位于部分染色体的着丝部位,后与Ag-NORs相对应。没有发现与性别相关联的带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舍蝇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舍蝇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绘制了组型模式图。舍蝇的染色体组型2n=12,染色体臂数为24(N.F),配成六对。五对染色体属于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有一对为异型染色体(X、Y)。舍蝇染色体组型的分析为研究其他家蝇的分类,亲缘关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舍蝇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绘制了组型模式图。舍蝇的染色体组型2n=12,染色体臂数为24(N.F),配成六对。五对染色体属于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有一对为异型染色体(X、Y)。舍蝇染色体组型的分析为研究其他家蝇的分类,亲缘关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鲤鱼中5个Sox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和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RY/Sry基因已被公认为是哺乳动物的睾丸决定因子(TestisDeterminingFactor,TDF)基因,它的正确的时空表达是雄性生殖腺形成的关键,即导致哺乳动物胚胎性别决定的开关基因.作为一个大基因家族的首位成员,它的发现诱发了Sox基因家族的研究热潮.Sox基因家族是在动物中发现的一类新的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家族,其产物具有一个HMG基序保守区,参与诸如性别决定、骨组织的发育、血细胞生成过程、神经系统的发育、晶状体的发育等多种早期胚胎发育过程.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较低的一类生物,除了个别种类出现了与性别相关的染色体外,绝大多数都无异形性染色体,说明了鱼类正处于性别染色体进化的重要时刻.研究鱼类中的Sox基因对于研究SRY的发生、性别染色体的进化以及性别的决定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利用兼并引物PCR的方法,参照Sox基因的HMG-box区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对鲤鱼(Cyrinuscarpio)的基因组进行扩增,获得5个新的基因片段.经过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分析,证明它们是鲤鱼的Sox基因并分别命名为CcSox3、CcSox4、CcSox11、CcSox14、CcSox21.与鲤鱼中的这些Sox基因具有最高同源性的基因分别是OlSox3,同源性为94.03%;CvSox4基因,同源性为88.06%;DrSox11基因,同源性为97.01%;MmSox14和HsSox14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螽斯精巢为实验材料,经过低渗、固定、压片、空气干燥、改良品红染色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优雅蝈螽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 :优雅蝈螽精巢细胞染色体2n♂=31,染色体几乎全部为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机制为:XO为雄性,XX为雌性.减数分裂双线期同源染色体形成环状或8字状,端部交叉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1966年,Chariner首次报道了爬行动物性别受孵化温度的影响.他发现鬣蜥卵在26-27℃环境孵出的个体中,有97.8%为雄性;在29℃环境中,100%为雄性.这个报道引起生物学家对龟类性别决定机制研究的兴趣,龟的受精卵在胚胎发育时期成为雄性或雌性个体是受什么因子决定的?是象鬣蜥那样受孵化温度因子决定呢,还是象鸟兽类那样受异型性染色体决定?研究的结果表明,龟类的性别决定机制可分为两种:一是异性染色体决定性别,一是环境因子决定性别.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蛇和铅色水蛇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福州近郊的中国水蛇和铅色水蛇的染色体组型比较研究的结果.两种蛇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其中8对为大染色体,10对为小染色体,各对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比指数相似.二者的第1、3、6对为中间着丝点;第2对为近中间着丝点;第5对为近端着丝点;第7、8对为端着丝点;第4对均为性染色体.雄性染色体二倍体同型为ZZ,雌性染色体二倍体异型为ZW,Z为中间着丝点,W为近端着丝点,并且与Z染色体接近同样大小.因此,两种蛇的染色体组型基本相同.这说明水游蛇亚科的水蛇属与游蛇亚科的某些种在性染色体的分化上及其染色体组型,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中华涡蛛(Octonoba sinensis)的核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中华涡蛛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和性染色体组成,实验材料采自石家庄郊区交园。细胞学数据主要来自对胚胎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中华涡蛛的染色体数目是;雄性体细胞为17,雌性体细胞为18。性别决定机制是XO型,X染色体是全部染色体中最长的一个,并且是唯一的亚中着丝粒染以体,其常染色体均为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3种蜘蛛的雄性染色体研究结果。它们的二倍体数目均为2n=28,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是n=13和n=15,据此,作者认为:拟环纹豹蛛等3种豹蛛的性别决定机制是X_1X_2O型;除此外,还对这3种蜘蛛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作了一些观察。  相似文献   

20.
性别鉴定对鸟类特别是珍稀濒危鸟类的人工饲养、繁育和进化研究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鸟类的性别决定是一个多基因级联调控的复杂过程,受Z染色体连锁的DMRT1基因、W染色体连锁的PKC1W和其他多种因子共同调控.PCR鉴定法尤其是CHD1基因扩增法是迄今为止最为简单快捷、安全准确的鸟类性别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