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主要讲述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进一步发展“数感”。  相似文献   

2.
“数感”与Number Sense的意义不完全相同,Number Sense应译成“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中“数感”实质上是“数意识”。“数意识”可划分为五个层次:对数的意义的基本认识与对数的个性感悟,生活中数的经验与应用,数的表征与交流,估算的意识与估算的能力,合情推理与科学猜想。  相似文献   

3.
蔡丽芬 《科技信息》2008,(23):277-277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就是建立数感。但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这是本文论述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把"数感"摆在六大核心概念的首位,可见让学生理解数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把“数感”摆在六大核心概念的首位,可见让学生理解数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至关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郭二鹏 《科技信息》2008,(13):257-257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数感是人们在数概念扩展中产生的对数学的一种敏感与一般理解.这种敏感与理解是对数字(量)的直觉,是关于数概念的网络结构,具有非算法、非单一、非确定、非逻辑等特点.数学教育中让学生建立数感,有助于其提高数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人们在数概念扩展中产生的对数学的一种敏感与一般理解 .这种敏感与理解是对数字 (量 )的直觉 ,是关于数概念的网络结构 ,具有非算法、非单一、非确定、非逻辑等特点 .数学教育中让学生建立数感 ,有助于其提高数学素养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 ,提高文化修养 .  相似文献   

9.
建立与实际船舶环境高度一致的虚拟环境,以立体化的形式显示在人机交互设备上,可提升实船环境认知感与操作感.以"海洋石油301"为目标船建立全船系统的三维模型,为提供人机实时交互的高沉浸感平台打下基础.通过三维船舶整体、主要舱室和典型设备及其他设备的建模与模型的优化,搭建与实船完全一致的三维模型,最终结果表明模型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数学家,但都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实施数学新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六个发展":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三、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的基本要素;四、统计观念的发展与培养;五、大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六、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骆晓  徐明夏 《奇闻怪事》2009,(11):35-35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新课标第一次明确将“数感”作为学习内容,各种版本的教材的内容设置上都体现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本文就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对有关数感内容的编写进行研究。本论文重要从编写理念、编写框架、编写特色三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学生学得慢,忘得快,知识无法转化成为能力是目前弱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现象。学生缺少一种对数的感觉,即数感,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培养弱智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增强个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助于增强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从而起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以美国重要数学教育项目"数的世界"为案例,就该项目对"数感"及其原则性理解进行介绍,然后呈现该项目围绕"数感"这一核心概念而构建的整数概念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个符合江苏省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用此模型来预测江苏省“十五”期间的人口数。  相似文献   

16.
习得性无助感是个体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再度面临各种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是严重威胁学生身心健康的无形“杀手”。过多的失败经历、消极的失败归因、严重的自信缺失是导致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主要原因。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心理预防和调整: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的教育之关键问题并不仅仅表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能够教会学生通过数学方法和思维来处理问题的能力。数感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美感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该文分析培养小学生数感的必要性,其次探讨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最后针对性地给出了提升数感的具体对策,即通过实践课增强学生数感和通过解决问题强化学生数感。  相似文献   

18.
针对COVID-19的特点,建立了一类潜伏期与染病期均传染且具有病毒变异的SEI1I2QR传染病模型。首先,得到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与平衡点,利用Routh-Hurwitz判据、Lyapunov函数及LaSalle不变集原理证明了各类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其次,选取印度的COVID-19累计病例数,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对疫情发展趋势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对部分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易感者与潜伏者的有效接触率、易感者与病毒变异前的染病者的有效接触率和基本再生数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关系,降低易感者与染病者的有效接触率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9.
姜云燕 《奇闻怪事》2006,(12):24-25
数感首次被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发挥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数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也很抽象。《数学程课标准》指出,“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耍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如何让学生去感悟数学。亲历数学,在“触摸”中体验数感?我对北师大版第二册实验教材《小小养殖场》进行了小小的尝试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主学习的概念,探讨了自主学习"导学"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具体内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其次结合物理教学实践,提出从设立合理学习目标,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积极归因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从掌握学习策略、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习习惯三个途径发挥非智力因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