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译语中寻求功能对等的过程,在意义和功能上尽量做到忠实于源语言。"意义相符,功能相似"是在社会符号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翻译标准,从而实现译文对原文的"信息再现"。本文拟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张谷若译本《还乡》中的语言特色加以初步探讨,并对文学翻译实践和标准做出个人评价。  相似文献   

2.
符号学理论从语言符号的语义关系、句法关系和语用关系三方面来考察其相对应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将符号学的三维思维方式应用到诗歌翻译,力求达到翻译的动态或功能对等。用符号学的翻译观解释翻译思路,用诗歌文本体现符号学的翻译模式,以期言与意的表达得以理解,达到文化交流、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唐金同 《科技信息》2012,(12):171-171,17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翻译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框架,对词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并试图寻找适合的翻译技巧来处理词的文化差异,从而使翻译达到对等效果。  相似文献   

4.
罗婧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3):105-106
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也随之突出。在各种翻译策略中,尤金.A.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尽可能完美再现源文意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从词法对等、句法对等和文化对等三方面探讨了商务文本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促进各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必要方式。本文对翻译文化观下的对等翻译进行了再剖析,简述了对等翻译理论的发展史,并就翻译过程中如何协调等与不等的矛盾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吴迪 《科技信息》2011,(28):170-171
英汉互译中的翻译对等一直是译者所探寻的一大主题。但是由于英汉语言以及文化的差异,翻译对等不能轻易地获得,有时甚至不可能达到完全对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迫切需要从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出发,打破等效翻译的局限性。文章从雅各布森的"符号学"理论出发,并且引用多个例证,分析如何在英汉互译中做到最大程度上的翻译对等。  相似文献   

7.
社会符号学学派认为语言符号一般由三类意义构成,即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称呼语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产物具有社会内涵,并且在言语交际中体现一定语用功能。称呼语可以分为六大类,在翻译各类称呼语时必须权衡这三种意义,从而实现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8.
赵四化 《科技信息》2011,(11):136-137
本文以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儿童日记体小说《小屁孩日记》的中译本,从“语意对等”,“风格对等”和“文化因素对等”等方面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并对中译本中的不要之处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旨在验证该翻译理论能否指导翻译实践,实现目的语和源语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历史中最悠久的文化交流活动之一。自从进行了翻译实践以来,议界对于"对等"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其中,最著的对等理论就是Nida提出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学说。几十年来从未受到质疑的"等效原则",在Newmark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后,引发了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重新思考。本文将探讨这两种交际法的关系和利弊,从而分析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采取何种翻译原则,希望能为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现代英语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概念及其层次性,进而探讨了翻译不对等的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实现最大程度翻译对等的方法.显然,这对英语翻译而言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今.奈达(1964)认为,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是中介作用,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实现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的动态对等.本文认为,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译者首先是被动的读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必须深入理解原文;在表达译文的过程中,译者又是主动的再创作者,拥有表达方式的主动权,处于主动创作的地位.理解和表达的有机统一,是译者的中介作用的体现,力求取得翻译的"动态对等":即文体对等、语言对等和文化对等.  相似文献   

12.
英语长句译法新探——意群—动态对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长句翻译是翻译的难点之一,改变以语法和学科分类为基础的传统长句翻译法,以"动态对等"为理论依据,以"意义"划分为中心,以"意群"间逻辑关系为落脚点,建立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英语长句新译法——意群—动态对等法。  相似文献   

13.
动态对等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既指出翻译的相对性和灵活性,更成为评判翻译效果的一个终极目标.本文以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的对比入手,探讨了形式对等的本质、必要性,最后阐述了它在翻译时代的进一步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汪宁 《科技信息》2008,(3):166-166
本文主要对卡特福德,尤金·奈达和苏珊·巴斯奈特的翻译对等理论进行简要阐释,并将三种对等理论从学派、对等的实质、译者主体性以及文化因素的作用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借此总结出翻译中追求对等的实质以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各方面功能对等的一个平衡。  相似文献   

15.
赣州红色文化是一种带有地方特色的中华文化,赣州红色旅游文本的英译是宣传赣州红色文化的方式之一,也是翻译的一个难点。融社会语言学与符号学为一体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把翻译视为一种跨语言与跨文化的交际过程。符号关系是翻译的最基本关系,翻译就是要翻译意义,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赣州红色旅游英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7.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言再现源发语信息。这一理论对于广告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广告翻译应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字义对等法、语义对等法、指称对等法、文化对等法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娟 《科技信息》2008,(33):290-290
作为国际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英语的翻译越发显得重要。它对于我国了解国际社会新形势的发展,推进国家间的经济、技术、文化等交流,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一个涉及到翻译各个方面的内容丰富的概念,正是这种丰富性使它在翻译中具有了广泛的可应用性。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新闻英语翻译的原则,使得新闻英语的词汇翻译、句子翻译、修辞及语篇翻译实现功能对等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功能对等"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重要翻译原则之一。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基础,从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为出发点,浅析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文电影名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丽娟  崔瑾英 《科技信息》2009,(31):J0152-J0152
0.引言翻译对等的概念在翻译理论和现代翻译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但是,在翻译家们尝试给翻译对等一个充分、综合定义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截然相反的论点。为区分形式对等(原语和目标学语形式上最近的搭配)和功能对等(译文读者应能像原文读者理解原文那样,对译文做出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