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西部苏打盐碱地鱼麦轮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吉林西部苏打盐碱地实施鱼麦轮作模式效益显著,平均鱼产量2 793.3 kg/hm2,小麦产量3 197.6 kg/hm2,平均净收入8 686元/hm2,产投比为2.491。2个生长期0 cm~20 cm土层平均减少盐分8 179.2 kg/hm2,随排水排出系统的盐分约7 200 kg/hm2,土壤含盐量平均下降69.6%,土壤有机质、全量氮、全量磷分别增加了201.7%、46.0%及40.0%。鱼麦轮作模式不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可在同类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中推广应用。表3,参6。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光谱分析技术分析轻盐弱碱地、轻盐中碱地、轻盐强碱地、中盐强碱地、重盐强碱地、中盐化碱地、重盐化碱地、碱化盐地的光谱特征,建立了各种盐碱地的典型解译标志,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进行盐碱地专题信息提取与制图。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得出:该区土壤盐碱化程度严重且分布较集中,重度盐碱地面积多,占总盐碱地的60.33%,占大安市土地总面积的22.87%,其次为轻度盐碱地和中度盐碱地。图3,表2,参9。  相似文献   

3.
通过pH 7.5、pH 8.0、pH 8.5、pH 8.9和pH 9.6的盐碱梯度试验,研究了吉林省14个水稻品种(系)在人工模拟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环境条件下抽穗期对盐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研究条件下,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强,水稻移栽-始穗天数增加,单株抽穗历时天数缩短,其变化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可将移栽-始穗天数、单株抽穗历时天数作为评价水稻品种(系)耐盐碱性强弱的指标之一;水稻抽穗期的变化受水稻品种(系)熟期类型的影响不大,苏打盐碱土养分含量低、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可能是水稻抽穗期发生改变的影响因素之一.图6,表5,参15.  相似文献   

4.
选用吉林省西部典型苏打盐碱土,利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探讨苏打盐碱胁迫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同一水稻品种和不同耐盐碱特性的水稻品种各器官干重的影响是不同的。耐盐碱性弱的吉优1号叶片干重、叶鞘干重和穗干重对盐碱胁迫敏感程度比耐盐碱性强的农大10要重一些,而两品种茎干重受盐碱胁迫而变化的趋势一致。从地上部生物产量来看,吉优1号对盐碱的敏感程度比农大10强,而且两品种在抽穗期和乳熟期对盐碱的敏感性比其它时期要强一些。盐碱胁迫对水稻地下部干重的影响不明显。表8,参12。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化理解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土地利用存在的生态问题,研究了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的地貌特征和土地利用信息,并根据存在的土壤限制因子和指示植物划分了生态土地类别。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的地貌类型可划分为低台地、极高平原、高平原等6类,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地、草地、农田等9类,生态土地类别划分为甜土地类、盐碱地类、水湿地类和沙土地类,论述了各生态土地类别的生态问题及管理对策,讨论并间接证明了盐碱地形成的离子积累理论。图3,表7,参27。  相似文献   

6.
松嫩平原西部有苏打盐碱化土地面积373万hm2,其中除了盐碱化草地与碱斑地、盐碱湿地、低洼易涝盐碱地外,约有25%的盐碱低产旱田[1]由于尚无更有效的盐碱化旱田改良利用方法,目前只能种植耐盐碱性较强、耗地力、低效益的向日葵,轻度盐碱地虽能种植甜菜、高梁、糜子及玉米等,但是产量和效益均较低。为此,试验采用本地区20m~30m深具有较好渗透性的微咸水(矿化度1g/L~3g/L)进行豇豆田淋洗灌溉[2-5],进一步探讨微咸水淋洗灌溉对豇豆产量和相关性状的影响,以提供盐碱化旱田改良及高效利用的方法和依据。图1,表2,参5。  相似文献   

7.
海河平原盐碱土最近二十年的变化与生物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平原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部分,历史上是有名的多灾低产地区,而盐碱化是重要灾害因素。近二十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达,用水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地下水的利用,盐碱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程度减轻。但是,聚集在土体深层的盐分不仅影响生物产量,还潜伏次生盐碱化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苏打盐碱土壤缺Zn,影响植物的生长、产量和矿质元素吸收,威胁人类的营养安全。综述了苏打盐碱土壤Zn供应状况和植物在苏打盐碱胁迫下对Zn吸收利用的情况:土壤中全Zn、有效Zn含量及Zn的有效性,Zn在苏打盐碱土壤一植物间的时空变异及循环规律,植物体内Zn的吸收、转运、含量和分布等在苏打盐碱胁迫下均发生变化。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表2,参64。  相似文献   

9.
叶龄模式氮肥调控对水稻颖花根活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叶龄模式技术、盆栽培养方法,对水稻的两个氮水平进行施肥期和施肥量调控,研究氮肥调控对水稻颖花数和根系氧化力变化的影响,从而调整颖花根活量,以及与叶片含氮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颖花数增加,尤其是增加颖花分化期的氮肥用量,可明显提高总颖花数。粒肥比例高,有利于提高根系氧化力。不同生育期,根系氧化力与叶片含氮量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212*和0.0640。在保证颖花数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生育后期施氮量提高颖花根活量、降低空秕率,促进水稻高产。颖花根活量与叶片含氮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8754**和r=0.5025。图3,表4,参12。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陵县根据当地社会,自然条件和盐渍土水盐运移特点,引用外资和黄淮海开发资金,根据农业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原理设计改良盐碱土和中低产田。坚持以治水为先导,农牧结合培肥改土为中心,平衡施肥提高作物产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建立了1991-2000年的开发治理优化模型,为黄淮海平原同类型地区的治理和开发提供了依据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