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差速器是汽车转向过程中所必须的传动机构,差速器在重型载重车上使用较频繁,损坏较严重.该文主要阐述一种高强度差速器,并对其所涉及到的零部件进行分析,利用Autodesk Inventor Professional 2008进行三维绘制以及利用ANSYS进行应力分析,经过理论分析以及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高强度差速器满足主减速器总成输出扭矩60000 N·m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3.
高性能变传动比差速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制的一种新型变传动比差速器既保持了普通变传动比差速器的优点,又显著地提高了其性能,特别是锁紧系数大大增加了.本文分析了这种差速器齿轮合理的传动比及齿面的特点与形成原理,以及它们对差速器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设计和加工方法.实际切齿和试验的结果表明,差速器性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分析了汽车差速器的性能要求,提出一种新型-以曲柄滑块机构来代替传统的圆锥齿轮差速器。指出该机构作为差速器后,左右半轴满足普通差速器转速和扭矩的要求,其尺寸改变后,左右半轴相对于差速器壳的传动比是变化的。计算结果表明,新型差速器的理论锁紧系数可达1.96,汽车的通过性能大幅度提高,是一种理想的差速器。  相似文献   

5.
牙嵌式自由轮差速器是一种自锁差速器,其最大的优点是能防止车辆因一侧驱动轮打滑而“陷车”,从而提高了机器的越野性能,但不能简单地用自锁差速器替代普通的锥齿轮差速器,为此从运动学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自由轮差速器对车辆传动系统设计的影响,以其阐明选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型三维设计软件UG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差速器的参数化造型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输入的参数精确而快速地生成差速器齿轮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同时,将建立的差速器齿轮三维模型无缝连接到有限元软件中,对差速器齿轮进行静强度分析以及动态接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最大弯曲应力在齿根部位且小于许用应力值,齿面接触应力远远小于材料许用接触应力,因此齿轮不会出现接触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某款防滑差速器壳体在实际工况中的具体力学特性,基于有限元分析法对某四驱汽车防滑差速器壳体进行设计分析。首先,在Abaqus软件中建立防滑差速器壳体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接着,利用Romax软件进行防滑差速器壳体在两种极限工况下的轴承受力分析,同时设立更为精确的边界条件和载荷,从而进行应力、应变和疲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防滑差速器壳体在极限工况下位移量较大,需要进行优化设计。结合静力学分析结果,以壳体加强筋的长度和厚度为优化变量,对防滑差速器壳体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优化前后对比分析,发现优化后壳体在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和应变均显著降低,符合设计要求。采用软件仿真进行轴承受力分析有效地避免了繁琐的理论计算,同时使得分析方法更加简单,分析结果更贴合实际。另外,有限元分析方法也大幅缩短了防滑差速器壳体的研发周期与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汽车驱动轮和差速器行量齿轮的受力分析,阐述了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实现差速的动力学原理,以弥补一般教科书只讲差速器的运动特性而忽视其动力学原理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崔颖  杨胜义 《科技信息》2009,(13):81-81
本文主要阐述了TRH050型离心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维修过程,和大家共同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锥齿轮差速器的动力学进行了详细分析。扩展了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内摩擦的内容,并建立了各部分摩擦力矩的计算模型:对此内摩擦状态下差速器齿轮的力矩分配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差速器齿轮的力矩分配情况分析了差速器内摩擦对差速器锁紧系数的影响。这种内摩擦计算模型和力矩分配情况,更接近差速器的真实工作状态,对提高差速器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轮毂电机转弯时差速运行,提出了一种交叉反馈电子差速器,介绍了这种交叉反馈电子差速器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差速系统以无刷直流电机为控制对象,分析了其数学模型与运行状态,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交叉反馈电子差速器的仿真模型。通过对电动汽车在直线行驶和转弯行驶下的转速、转矩波形分析,验证了这种交叉反馈电子差速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装配需要,通常需要确定零件在装配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并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案。文章就某变速箱内差速器壳体在装配环境下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并根据线性有限元分析的特点,通过推算确定该差速器在装配工况下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驱动桥差速器壳联接螺栓失效分析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产品联接螺栓失效的分析为例,对螺栓的受力和疲劳强度进行分析,找到了失效的原因并进行改进.提出在受交变载荷的联接螺栓设计时,应根据其应力幅进行疲劳寿命的校核.  相似文献   

14.
对多用途乘用车差速器进行改造,分析了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其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给出了螺旋齿轮参数化设计中相关参数的初步设计值.研究成果可为多用途乘用车限滑差速器的改进与创新奠定基础,提升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某款防滑差速器内部流场分布规律,在流固耦合理论指导下,采用软件仿真的方式对该款差速器内部流场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防滑差速器内部结构建立其三维流体域的简化模型,并利用Xflow软件对不同转速、不同油液浸没深度对其内部油液速度稳态波动时间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其次以内部流场先达到稳态平衡为优化目标,以流体域润滑油体积和达到速度稳态平衡所需时间为评价指标,对防滑差速器内部流场分布最优时的浸油深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润滑油浸油深度在-0.03 m时,差速器内部流场分布最优。  相似文献   

16.
简要阐述了双驱动胶带输送机负载分配的原理,指出了当前使用的双驱动方式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基于双驱动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使用差速器对动力进行分配的带式输送机双驱动方式,介绍了差速器以及该新型双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在ADAMS中建立了该驱动系统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了仿真结果,证明该驱动系统可以在双滚筒及双电机之间进行理想的动力分配。  相似文献   

17.
软启动技术主要是指机械系统在满载的状况下能够按照要求解决整个系统的惯性并且平稳地启动或停车,以缓解电动机对机械传动系统和运输带的启动冲击,延长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利用汽车差速器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对软启动传动机构中行星轮系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并通过ANSYS软件分析方法对锥齿轮啮合部分进行了弯曲应力分析,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差速器壳体运用车铣复合加工技术,充分发挥先进工装在制造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实现零件关键部位车、钻、镗工序内容的集中加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识别动态模型基础上,计算机仿真结果与实验吻合,证明了采用机械差速器的,交直流主副双电机联合拖动的调速连轧机主传动系统具有优良的速度品质,完全满足连轧工艺要求。这是一项我国开发的,性能好且经济适用的新技术,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轻型电动汽车电子差速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的轻型电动汽车,根据汽车转向行驶时内、外侧车轮转速与转向角和车体速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盘转角和车轮转速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案;设计了硬件电路、实时差速计算算法,并编写了汇编语言程序;进行电路调试验证了该差速器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