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要想获得棉花高产,必须了解它的产量构成因素.即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其中衣分变动较小,其它三个因素变动较大,特别是亩株数和单株铃数对产量起着主要作用.因此,保证单位面积上有较多的收获株数,增加单株铃数,提高铃重成为栽培上主攻目标.如何攻克上述主攻目标,我们认真总结栽培措施,抓住机遇大上棉花,依托棉花奔小康.今年11万亩单产皮棉达79.7kg,现将棉花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硝基腐植酸铵在新开垦盐碱地施用效果说明,能降低土壤盐份浓度,出苗株数提高9 -10 %,收获株增加2 -2.5 %。改善棉花品质,铃重增加0.2 -0.6g,绒长增长0.1 -0.2mm,增产19.23 -37.29 %。  相似文献   

3.
BN-2调节剂对棉花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棉花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BN—2调节剂,其结果:棉花现蕾期和开花期喷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2—4mg/kg浓度下,增产皮棉27.5—294.0kg/hm^2,增产效果显著;在适宜时期和浓度下叶面喷施BN—2,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品质;跨长比CK增加0.1—0.8mm,纤维强度比CK增加0.3-1.5cN/tex,伸长率变化不大,马克隆值降低,纤维整齐度明显提高,棉花纤维手感明显改善.BN—2适宜使用时期为现营期到开花期,使用浓度为2—4mg/kg。  相似文献   

4.
阿姆斯生物菌肥在棉花生产应用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新疆经济支柱产业,由于土壤盐碱重,有机质含量低,长期使用无机肥料,土壤板结严重,肥效短,作物后期脱肥提前早衰,直接制约着棉花生产的发展。通过对阿姆斯生物菌肥的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效果,在2001年特殊气候情况下,单产皮棉1463.77kg/hm2,比无机肥增产皮棉212.16kg/hm2,增产率14.42%。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新疆经济的支柱产业,新疆棉花的品质、单产、总产及出口总量居全国之首。因 新疆属荒漠干旱生态农业区,土壤瘠簿、含盐碱重、长期使用化肥、土壤板结、肥效期短、棉花后期 脱肥早衰,直接制约着棉花生产发展。从2000年引进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菌肥,经四年追踪试验, 2002、2003年在低温冷冻的气候灾害影响下,单产皮棉仍达1 652.07-1 803.17kg/hm2,分别较对 照增产23.98-25.84%,霜前花率提高5.46~7.10%。  相似文献   

6.
棉花以苗期开始连续2~3次喷施含有效钛1~2PPm的钛液30~50kg/亩,能促进前期植株营养生长,明显增加株高和叶面积,提高结铃率。尤其是增加上部座桃,增加群体铃数和铃垂,使皮棉产量增长10%左右。经测定钛液具有增强根系活力和吸收机能,明显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利于物质积累,改善品质的生理机能。此外,钛液还能大大降低叶细胞水势,提高细胞持水力,增强棉株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7.
磁化肥是以发电厂废物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填加一定量氮肥、磷肥及其他添加剂,经磁化后制成一种新型物理化学肥料。我们用不同类型的磁化肥,采用不同的施用量在棉花上做基肥试验,经1年和3个团场试验证明,磁化肥C—NP和C—P系列4个品种作基肥可以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高棉花产量与质量,转化增加土壤养分,为后作提供一定土壤肥力,与对照相比增产2.1%~8.21%,经济效益每亩增收15元~36.98元,马克隆值、单纤强力成熟系数均高于对熙。C—NP和C—P系列相比,C—NP系列磁化肥好于C—P系列。在中等肥力土壤中施C—NP系列磁化肥80kg作基肥可获110kg产量,比对照增产6.47%~8.21%,每亩增收26元~36.98元。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美国在棉花栽培制度方面研究试验窄行种植,棉花行距由原来的100厘米左右改为20~40厘米,每亩株数由2,600~8,000株增加为每亩30,000株以上。据估计,1971年在得克萨斯州平原地区种植窄行距棉花12万亩,1972年种植30万亩,1973年准备种植60万亩以上。目  相似文献   

9.
甜菜块根根体两侧各有一条根沟,侧根由根沟中长出,而根沟与甜菜子叶方向一致。甜菜生长过程中,甜菜子叶与行向垂直生长,侧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多于子叶顺行方向生长的。我们于1996—1997年两年进行试验,证明子叶与行间垂直生长的比顺行生长的块根产量增加453—579kg,含糖提高2.1—2.7度,土壤中碱解氮降低3.1mg/kg,速效磷降低0.3mg/kg,亩净增值为271—135.9元。  相似文献   

10.
我场地处钱塘江北岸,系细沙壤土,土质较差,有机质约0.5%,全氮0.03%,全磷0.13%左右,PH8.5,可溶性盐0.1%以上。1975年我们进行了大麦、棉花连作试验(以下称麦后棉),面积1.1亩,前作大麦早熟3号,亩产410斤,棉花(宁棉12)亩产皮棉135斤,较早播棉增产10.66%,1976年又试种麦后棉1亩,前作大麦早熟3号亩产523斤,棉花虽遭严重伏旱和秋季低温的影响仍亩产皮棉127斤,较对照增产6.72%。说明,麦棉连作是夺取粮棉双丰收的一个新的途径。在生产上搭配种植一定面积的麦棉连作,对于解决麦棉套种在争地争光  相似文献   

11.
<正>150团23连职工徐军承包的81亩棉花,总产皮棉18765kg,单产皮棉231.6kg,创150团棉花单产新记录。现总结如下:1条田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2.
1958年棉花丰产經驗証明,合理密植是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中心环节,只有在密植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各种栽培技术措施,才能保証高額而稳定的产量。晋南棉花生产,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历年密度也相应的增加,由每么2000株左右提高到4000—5000株,产量从么产皮棉36.86斤增加到57.85斤。历年棉花的增产,原因虽多,但密度增高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去年全面貫彻农业“八字宪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揮密植增产的作用,尚存在很大的潜力,需进一步挖掘,現就晋南密度問題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半夏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成文 《甘肃科技》2005,21(7):178-179
对半夏不同覆盖方式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其增产能力和增产原因不同。其中增产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遮阳网覆盖、地膜覆盖和麦草覆盖,鲜块茎增产率分别为30.4%、20.9%和15.1%。增产原因是遮阳网覆盖可降低光照强度,减少水分蒸发,形成有利于半夏生长的温湿小环境;早春覆盖地膜可显著提高地温,促使半夏提前出苗18d,延长生育期;覆草处理可使土壤含水量增加7.33%,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分别较露地提高0.71mg/kg、7.2mg/kg、0.4mg/kg和8.5mg/kg,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半夏生长和块茎彭大。  相似文献   

14.
磷细菌剂在小麦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磷细菌剂(土壤磷活化剂,生物磷肥)系用自行分离筛选的HM0332和HM483解磷细菌研制的微生物肥料。多年盆栽,小区试验和田间简单对比试验,增产效果显著、亩增小麦16.7—42.7kg。增产率6.2—19.8%。并有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培肥土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施用酒花专用微肥,可增加土壤中微素含量,有利于酒花对大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由于营养的改善,亩增产鲜花64—168公斤,甲酸平均含量由6.1—6.9%提高到7.3—7.6%,高于出口标准。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00-2002年的不断研究和实践,大胆引进运用棉花种植新技术,对节水灌溉、高密度栽培、新品种、提早播种期等技术成功地进行优化组合。在棉花种植密度理论株数达1.84万-2.1万株,666.7m^2的基础上,采用株型紧凑、早熟的棉花品种中棉-35,科学运筹肥水、化调、整枝和综合调控等管理措施,使皮棉单产达到150-200kg/666.7m^2。新技术的运用,是提高中、低产田单产的一条捷径,使棉花生产能均衡获得大面积高产。  相似文献   

17.
棉花疯长的结果是:“芭蕉大的叶子,白果大的桃子,一百公斤的架子,五十公斤的皮子”,实践中诊断疯长棉花的生育规律,正确处理主茎叶的技术,是转化矛盾、促进结桃增产的有效途径。 生理状况 1.据测定,叶柄内的速效氮,苗期疯长棉与正常棉的含量基本相等,速效磷钾出入也不大;蕾期速效氮比正常棉增加30.3%,速效磷钾分别减少22.2%和18.1%;铃期速效氮增加29.2%,速效磷  相似文献   

18.
45%整枝灵水剂由新疆农科院研制生产,自治区科委提供,我站在棉花不同生育期不同用量进行试验。经观察分析结果,能控制棉花徒长、促进株型紧凑,较对照提早吐絮8天,霜前花提高17.3%,第三果枝节间和第六果枝节间分别短3.7-3.1cm。亩增产18.1%,效益增加287.1元。  相似文献   

19.
石河子棉花所培育的棉花新品系822,已通过三年西北内陆棉区的区域化试验,产量名列榜首,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组合为密度达1.5—1.8万株/亩,亩施尿素25—30kg,三料磷肥15kg,化学调控4—5次,可获得亩产籽棉300kg以上的产量,最高可达360kg以上.  相似文献   

20.
玉米SC704密度从550株/亩依次增加到7000株/亩后,其株高、稳节位、果稳数、茎粗、成穗率、穗长、穗粗等值有规律的变化。穗粒数,百粒重变化幅度不大,增密后都比5000株/亩增产:7000株/亩增产11.86%,6000株/亩增产5.37%。但是综合分析种植密度以6000株/亩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