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较前代有了迅猛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带来了文学版图的城市化格局.以宋齐梁陈为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都有不俗的表现,并与城市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城市化特征,城市是文学创作的渊薮,城市除了深刻影响文学的生产,也深刻影响着文学的消费或传播.这一切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和绮丽繁华的城市品格.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较前代有了迅猛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带来了文学版图的城市化格局。以宋齐梁陈为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都有不俗的表现,并与城市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城市化特征,城市是文学创作的渊薮,城市除了深刻影响文学的生产。也深刻影响着文学的消费或传播。这一切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和绮丽繁华的城市品格。  相似文献   

3.
卢思道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末期,其思想及文学观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儒释道三教的结合、南北朝不同的文学思想观念、文人集团的出现及唱和、批评活动等因素对卢思道文学创作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关键时期,在特殊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文化呈现着多元化的状态。曹丕的《典论·论文》在文学批评,审美形式等方面树立了丰碑,为创作主体的个性迅速觉醒起到良好作用,促使中国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文学创作成为了有目的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有官府、民间(私家)、寺观等多种藏书形式.藏书对目录学、历史撰述和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发展状况研究历来是传统山水课题研究的重点。从对考古发现的魏晋南北朝墓葬壁画中山水图象和唐以后山水画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事实上魏晋南北朝时山水画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其发展中传统的隐逸思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隐士和具有隐逸思想的文人士大夫构成了山水画家的主体.山水画创作也几乎都以表现隐逸精神为主。隐逸思想促进了山水画规模上的巨大发展,在构图形式上使人物形象由大变小,山水图象由小变大、由开放转向闭合,从而使纯山水画的形成变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也逐渐兴盛起来。文学批评方法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要素之一也随之变得多样化。这些批评模式除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比较批评、审美批评、伦理道德批评,还有一些现代意义上的批评方法,如心理批评、推理批评、文化批评和语言学批评等批评方法,这些新批评方法的出现,不仅对文学自觉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也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视角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封建依附关系有突出发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产关系方面的主要特点之一,这是史学界所公认的。但对于魏晋南北朝封建依附关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以及依附关系发展的社会意义,各家见解则有极大的差异。笔者也想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选集,萧统《文选》及其序言涵括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观念的三种主要思考方向,即:追本溯源、分类细化、专门化,因而在这一时期的文体发展进程中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郭瑞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4):112-1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使用情况呈现出“形体多样,异体繁多”的现象,给当时的社会生活带了诸多不便,并对后世汉字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究其原因,既有汉字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角度出发,探讨其对魏晋南北朝汉字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教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教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扼要叙述了魏晋南北朝教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指出其流派众多,命题深刻,崇理重人,崇简尚博,重才能培养,提倡实学等特色,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教学思想形成的内外机制,其外部机制是政治、思想、学术、文化背景,内部机制指教育教学实践,包括教育制度、教学制度及其教学方式方法;并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其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学成长、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文献学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一种多途发展的历史趋势。本文试图从魏晋南北朝独特的社会背景出发,寻找对历史文献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从影响中了解历史文献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标志之一,魏晋南北朝的文集编纂,是创作实践与目录学传统双重作用的结果。文集中总集、别集有分,产生先后有自,反映了此期文论方法的发展、流变,从中也能管见魏晋与南北朝美学追求的不同旨趣。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迅速扩大,这一影响同样也波及了这时期的文学发展。反映到诗歌园地中来说,佛教在该时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传统诗歌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是士人独立意识的形成阶段。魏晋南北朝士人意识原本是作为一种整合社会的力量而出现的;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士人意识同时体现了某种创造维度与斗争维度的僭越功能。魏晋南北朝士人意识的僭越功能不总是革命性和颠覆性,其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定型、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确定、中国士人阶层的定位等方面都彰显出了某种二律背反的旨趣。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在众多思潮中,最为重要的当数玄学。玄学作为一种哲学体系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对当时及后世社会均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是论诗诗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人物品评之风以及诗歌赠答之风是论诗诗发展的客观条件。此时的论诗诗虽然主要以论诗诗句的形式出现,但已经能较深入地探讨诗歌的审美特征,主要在于对强调诗歌的抒情作用以及关注诗歌"辞"与"意"的关系等方面。魏晋南北朝的论诗诗对唐代论诗诗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处于从两汉到唐宋的过渡时期,此时的社会和文学有着自己的特点,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学习魏晋南北朝文学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从东汉末爆发黄巾农民大起义(184年)开始,到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589年)止,这四百多年史称魏晋南北朝.这四百多年,与过去相对统一和稳定的两汉和后来的唐宋比较来看,是个动乱和分裂的年代.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爆发,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从汉献帝初平元年起,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壮大了军事力量的豪强军阀,纷纷拥军割据.军阀的长期混战,造成了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在军阀的角逐中,曹操统一了北方.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为魏文帝,分据东南的孙权和西南的刘备,也相继称帝建国,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统治者都力图积聚力量,统一中国,因而在其它统治地区,均实施了一些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为西晋的统一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游历仙境小说中寻仙、入仙境、返回人间情节结构的解析,提出本我——自我——超我在游仙小说情节中的社会精神反映。浓墨重彩的仙境是游仙小说塑造的人们憧憬向往的乌托邦理想,由此深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追寻幸福生活的社会心理内核,揭示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幻想瑰丽,神格人化,语言生活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曹丕的"诗赋欲丽说"学界虽有关注,但都浅尝辄止.曹丕"诗赋欲丽说"主张诗赋要讲究文辞华丽之形式美;它提出的缘由主要有五个方面;它是我国文学进入审美自觉的宣言,引领了魏晋南北朝重形式美的文学风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