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采用以元素二次周期性与元素一次周期性相比较的方法,从原子结构入手对元素二次周期性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及定性的理论解释进行了分析。指出在说明元素性质时,不仅要考虑外层电子排布的影响,而且也要考虑内层电子排布的影响。只考虑外层电子的排布仅能得到一次周期性,只有同时考虑外层、内层电子的排布,才能得到二次周期性,乃至三次周期性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原子外层空轨道相对最稳定顺序周期性规则和大周期概念与元素周期系的本质联系;元素周期律(特别是第二周期性)的解释;周期系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未来元素的预测等。并对元素第二周期性原因、“镧系收缩后果”等问题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元素二次周期性和原子结构松紧效应的讨论,指出二次周期性的产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原子结构的橙紧效应所致,并对引起周期性的其它原困亦做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4.
元素的性质是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函数,这个规律称为元素周期律。根据元素周期律,人们把迄今为止已发现的110种元素组成一个系统,即元素周期系。在元素周期系里,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在原子核外依次排列而周期性地形成了类似的结构体系。这里强调“类似”是由于没有两个元素的自由原子具有完全相同的电子结构。因此,凡是和这种类似结构有关的元素,其性质都应呈周期性的变化。但是,原子结构是复杂的,由于能级交错等原因而使原子的外层电子在得失或共用时出现不规则的变化,导致元素性质的变化不规则。下面应用元素周期系理论从“水…  相似文献   

5.
化学元素周期律发现者门捷列夫门捷列夫是俄国化学家,出生于西伯利亚多波尔斯克一位中学校长家里。学生时代擅长数学、物理和地理学。1868年,已担任彼得堡大学化学教授的门捷列夫开始编著《化学原理》一书。在著书过程中,他深入探索了元素性质间的关系,对所有已知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成表,显示出元素性质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这个周期律表明:按照原  相似文献   

6.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系理论是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它表述了元素的性质是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函数,并依照这个规律把所有的化学元素组织在一起形成系统,称作化学元素周期系,周期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各种式样的周期表。把元素分类,分成元素群,按群体性质来掌握化学元素的总体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是以元素的性质为限的,至多预见能形成什么样的离子,至于元素离子的性质,化学反应能力,有些什么样的规律等是不属于元素周期律理论范围了,而过去对离子总体规律的研究是不多的,应该看到,化学反应主要是在离子(广义)间反应的,即使是两个元素反应,产物一定有离子,所以对元素离子律的研究其  相似文献   

7.
元素周期律的结构基础,在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能值为量子化的各壳层上呈周期性的重复排列。同族元素的相似性,是由其在价壳层上具有相同电子数所致;同族元素的性质同时也是发展的,这一发展表现出何种规律性,能否找出某种结构因子,把同族元素的性质定量地关联起来呢?本文试图对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周期性的定量关系进行研究。在一个原子中,核荷形成一量子化力场,自核而远能级的主量子数n依次为1、2、3……,核外电子则按一定的规律排布在以各个主量子数n为表征的各壳层(能级)中。对于同族元素,从电子层结构上来看,相互间的关系实为一同系列,每下一个成员均较其上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一些重元素原子的性质从相对论效应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解释,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相对论量子化学对元素性质的深层次研究正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元素的周期系是周期律的表現形式。根据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可以将元素排成各种各样的形式,这些不同的形式都叫做周期表。1871年門捷列夫以周期律为基础提出了反映元素内在联系的周期表,从此以后不断有人提出各种类型的周期表,到目前为止已經发表了170多种。最常見的是在平面上排列的周期表,也有一些用空間坐标排成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概述 1869年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他的元素周期律。即“按元素原子量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元素现性质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根据这一定律,1871年他制出了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一百多年来,门氏周期表(短表)一直被延用下来,尽管其间经过许多人的改进。显然这与现代科学发展水平不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in the periodic table highlights resemblances in 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reflect the elements' electronic structure. For the heaviest elements, however, deviations in the periodicity of chemical properties are expected: electrons in orbitals with a high probability density near the nucleus are accelerated by the large nuclear charges to relativistic velocities, which increase their binding energies and cause orbital contraction. This leads to more efficient screening of the nuclear charge and corresponding destabilization of the outer d and f orbitals: it is these changes that can give rise to unexpected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synthesis of increasingly heavy elements, now including that of elements 114, 116 and 118, allow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is effect, provided sufficiently long-lived isotopes for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re available. In the case of elements 104 and 105, for example, relativistic effects interrupt characteristic trends in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elements constituting the corresponding columns of the periodic table, whereas element 106 behav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cted periodicity. Here we report the chemical s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x atoms of element 107 (bohrium, Bh), in the form of its oxychloride. We find that this compound is less volatile than the oxychlorides of the lighter elements of group VII, thus confirming relativistic calculations that predict the behaviour of bohrium, like that of element 106, to coincide with that expected on the basis of its position in the periodic table.  相似文献   

12.
用原子模型的松紧规律解释了部分次周期性现象.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提出了一个判断元素化学分性的能量标度,它对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给予了较为合理的解释,用值划分的化合的价键类型与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讨论2-Sylow子群的阶,以及元素的最高阶元的阶、次高阶元的阶与A_9相同的有限群,得出了这类群的若干必要性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线性元和Nédéle?s元,对广义神经传播方程建立了最低阶自然满足Brezzi-Babuška条件的新混合元逼近格式.基于该混合元的高精度分析和插值后处理算子技术,在半离散格式下分别导出了原始变量的H1模及中间变量的L2模的超逼近性质和整体超收敛结果.当f(u)=f(X)时建立了一个具有二阶精度的全离散逼近格式,分别得到了原始变量的H1模的超逼近性和中间变量的L2模的最优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参量的二维介质电磁带隙的反射及传输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有限元和Floquet定理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参量的二维介质电磁带隙(EBG)结构的反射和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EBG的周期性以较少的计算量和存储量,计算了平面波斜入射或正入射无限排列的二维介电EBG的散射特性。比较和分析了不同参数下EBG的反射和透射系数。研究结果有助于类似结构的实际设计。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图书馆流通部的读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对读者的流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招生与成人生的需求有较大差异;理科生的需求高于文科生的需求;女性读者的需求高于男性读者的需求;读者的需求具有周期性;文学类图书的流向密度较高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