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通过含乳化剂的油相的流动粘度测定,计算了油相的流动自由能函数变和熵变。研究表明: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乳化剂(简称PCE乳化剂)与石蜡油的相容性好,呈直线分子链状态溶解在油中,和Span-80构成复合乳化剂后,在油相的分散度增加,可使乳化体系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刘鹏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6):249-251
论述了粉乳炸药生产过程中乳化剂对生产及产品的影响,并以实例对不同厂家及不同批次的乳化剂在生产过程中表现的不同现象及采取的相应对策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乳化炸药用高分子乳化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合成工艺及理化特性。研究了这种乳化剂对乳化炸药的贮存稳定化作用,爆轰稳定化作用。通过显微照相进一步研究了乳化炸药的乳化机理。 相似文献
4.
以水性聚氨酯为乳化剂的丙烯酸酯乳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性聚氨酯(WPU)为高分子乳化剂进行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胶,探讨了影响乳胶粒径、黏度、稳定性、涂膜附着力和光泽度等性能的因素.此外,还将PUA乳胶和由小分子乳化剂制备的聚丙烯酸酯乳胶的稳定性和涂膜附着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WPU为乳化剂制备的乳胶稳定性和涂膜附着力优于用小分子乳化剂制得的乳胶. 相似文献
5.
采用接触角张力仪测定乳胶基质体系油-水两相的界面张力。实验研究了温度对碳质燃料、乳化剂的表面张力的影响,以及乳化剂对乳胶基质中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碳质燃料、乳化剂的表面张力降低;而随着乳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首先显著下降,随后趋向恒定值;乳胶基质体系中加入不同的乳化剂,高分子乳化剂形成的体系界面张力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孙金华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本文从动力学、热力学及体系状态能量等方面分析了分散相粒径对乳化炸药各种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由实验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它与理论分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文章还简要地介绍了乳状液粒子大小测试的几种方法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食品乳化剂是一种用量最多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和食品加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介绍了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允许使用的49种食品乳化剂及具有乳化剂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并概述了国内食品乳化剂在制备、性质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对114种食品乳化剂及具有乳化剂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意见;分析了国内外食品乳化剂行业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煤矿许用乳化炸药动态压力下减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主发药包在水中爆炸产生冲击波,次发乳化炸药药包在主发药包产生的水中冲击波动压作用下延时爆炸,研究乳化炸药在外界动态压力作用下的耐压性。研究中选用了三种国内常用乳化剂,分别改变乳化剂含量,测试了不同乳化剂种类与含量的乳化炸药临界减敏距离,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用Span—80乳化剂和煤矿许用乳化炸药,其耐压性随着乳化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由路博润公司生产的2725高分子乳化剂及复合乳化剂制造的煤矿乳化炸药,当乳化剂含量达到一定值后,其耐压性不再随乳化剂含量变化而增加。采用合适的复合乳化剂制造的煤矿许用乳化炸药的耐压性能优于使用单一乳化剂制造的乳化炸药。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炸药的安全性使用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炸药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避免危险性因素的发生,从而提高炸药使用的安全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乳化炸药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各种动力学方程和机理函数对乳化基质,乳化炸药和乳化粉状炸药的差示扫描量热实验结果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这些物质的动力学参数和热分解机理函数。乳化基质,乳化炸药和乳化粉状炸药的活化能分别为160±5,95±51,140±5kJ/mol,乳化基质和乳化粉炸药的热分解最可几函数均为1-α。 相似文献
11.
根据种子乳液乳化剂量达到饱和时表面张力的变化,利用计算机进行最小二乘线性拟合及转统手工作图两种方法确定了种子乳液乳化剂饱和量,同时用TEM观察复合胶粒的结构形态,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值一致,复合胶粒的结构证实了所得值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半连续-预乳化工艺制备了表层羧酸化的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BA/P(MMA-ITA))核壳乳液.通过对乳液粒径及其分布、凝聚率和表面张力的分析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配比、用量以及功能单体等因素对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采用非水滴定法、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OP-10引入乳化体系,使聚合体系的稳定性增加,但随着OP-10用量的增加, 乳胶粒子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聚合体系的稳定性降低;复合乳化剂SDS/OP-10用量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减小,聚合体系的稳定性增加;极性单体ITA的使用导致聚合体系的稳定性降低.分析结果还证明ITA已成功参与了壳层的聚合反应.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3.
乳化剂和分散相含量对乳化液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旋转黏度计分别测量了当乳化剂和分散相的质量分数变化时,柴油-甲醇-水三相乳化液以及柴油-水二相乳化液的黏度.实验发现,乳化剂和分散相的质量分数均对乳化液黏度有影响:当乳化剂的质量分数小于4.8%时,柴油-甲醇-水三相乳化液的黏度均大于柴油-水二相乳化液的黏度;当乳化剂的质量分数大于4.8%时,若分散相质量分数小于20%,三相乳化液的黏度小于二相乳化液的黏度,若分散相质量分数大于20%,则三相乳化液的黏度大于二相乳化液的黏度,且随着分散相含量的增加,两者的黏度差也增大;就柴油-甲醇-水三相乳化液而言,即使分散相的质量分数相同,若甲醇和水的比例不同,其黏度也有差异;乳化剂含量对乳化液黏度的影响要小于分散相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包德才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2)
用膜乳化法制备了单分散 O/W乳状液 ,讨论了乳化剂的种类与浓度对粒子界面状态的影响。当乳化剂的浓度增加时 ,乳化剂分子组成的粒子界面水合层变厚 ,粒子间距离变大。沉降速度减慢。粒子间距离除了水合层 ,还受乳液粒子界面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乳化剂对半连续乳液聚合动力学及成核机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动力学和成核机理的影响,并分析不同[E]时整个聚合过程中粒子尺寸分布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E]>0.01mol/L时,聚合速率Rp∝[E]1.28,体系遵循胶束成核机理及聚合规律;而当[E]<0.01mol/L时,Rp∝[E]0.17,体系以均相成核为主要成核方式.此外,根据整个聚合过程中的粒子尺寸分布规律可进一步验证体系在不同[E]时具有不同的成核机理. 相似文献
16.
以漆酚基乳化剂(UE)和聚乙烯醇(PVA)为混合乳化剂,制备稳定的水包油(O/W)型生漆乳液(RLE),研究UE的结构对RLE的稳定性、粒子形态及其流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UE8D/PVA及UE10B/PVA混合乳化剂制备的RLE贮存稳定性好,RLE在常温下可贮存90 d以上不分层;除了UE8A外,用不同UE制备的RLE粒子均为球形,其直径小于400 nm;RLE都有剪切变稀的特性,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行为;随着UE分子中聚氧乙烯链的增长,RLE的粘度增大,RLE粒子间所形成的某种静态空间网状结构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7.
新型乳化剂DNS-330对VeoVa10/VAc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醋酸乙烯酯(VAc)和叔碳酸乙烯酯(VeoVa10)为原料,酒石酸和双氧水为引发剂,在73℃下,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一系列VeoVa10/VAc乳液,研究了新型乳化剂乙氧基化烷基醇醚磺基琥珀酸酯二钠盐(DNS-330)的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乳化剂DNS-330阴离子和非离子双重稳定基团对乳液的稳定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占单体总质量2.0wt%的DNS-330制备的VeoVa10/VAc乳液的表观粘度为4.724Pa.s、乳胶粒的D50为580nm、粒径分布较窄且稳定性良好.由于DNS-330的阴离子与非离子双重基团稳定的影响,乳胶粒子表面的界面强度增强,乳胶粒子间的斥力增加,故用其制备的VeoVa10/VAc乳液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漆酚基乳化剂(UE10)和聚乙烯醇(PVA)为混合乳化剂制备了水包油(O/W)型生漆乳液(RLE).研究了UE10与PVA的质量比、混合乳化剂浓度(cME)、水与生漆(RL)的质量比、温度和贮存时间对RLE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LE的黏度随着PV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cME较低时,RLE都有剪切变稀的特性,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行为,其流变曲线能与Casson和Herschel-Bulkley模型良好拟合;当cME≥10.0%,RLE则表现出膨胀型流体的特征,其流变曲线能与Herschel-Bulkley模型良好拟合,不能与Casson模型较好地拟合.RLE的黏度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而增大,但假塑性流体特征未变;RLE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常用炸药在ODS柱上的保留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揭示了它们的变化规律,为炸药混合样品的快速分离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驯化后的生长在醛化维纶软性填料上的自然菌以接触氧化法对硝铵炸药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处理后,毒物TNT去除率达90%以上,COD去除率达80%以上。工艺流程简单,费用较低,为硝铵炸药废水的处理提供了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