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5,(5):20-23
潍坊文化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大得很难概括总结潍坊文化的主要内容,甚至对于潍坊文化特征的提炼也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小题目,潍坊文化不过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潍坊这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已。近年来,地域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却呈现出趋同的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仍然处于表面水平。因此,潍坊文化研究要有一个根本性改变,要从文化的内涵来进行分析研究,避免以往地域文化研究中所存在的见地域而不见人,以及见文化成果而不见创造文化成果的人的缺陷。或许,这将是研究地域文化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正>潍坊濒海依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人才荟萃之地,名人辈出之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潍坊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建设先进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全面助推潍坊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和进一步完善,亟须摸清潍坊的文化家底。而地方文人著述作为文化的文字表现形式,既是一方文化的高端凝结,也是一方文化最重要的标志,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当地文化发展的脉络。自汉唐迄清末,潍坊的文人学者,以文载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4,(1):116-117
<正>潍坊文化在历史上是齐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齐文化的开放性等特点在潍坊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结合是区域文化研究的一种探索和趋势。由任怀国教授所著而最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潍坊历史文化遗存概览》便是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传承潍坊文化精神方面的力作之一。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9,(1):75-79
东夷文化具有较高的现代意义与价值,潍坊作为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发展传承的核心区域,具有良好的开发基础,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诠释权旁落、认可度低,文化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面对这种困境,潍坊地区有关部门和学术界应牢牢掌握潍坊东夷文化的诠释权和主导权,加大支持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培育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打造一批精品文化产品,凝练潍坊的"东夷文化"城市品牌,真正奠定潍坊东夷文化区域研究中心和文化产业发展重镇的地位,助力"文化名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潍坊的海盐文化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但潍坊海盐文化旅游开发相对滞后,存在开发起点低,同质化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对潍坊海盐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发掘的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外来资金参与旅游开发,通过健全顶层设计,开发特色民俗文化景观和精品旅游线路等措施,全方位地保护与开发潍坊海盐文化资源,努力打造中国海盐之都的城市品牌,确保潍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5,(1):18-20
潍坊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其创生和发展受历代社会生活及古今多种文化形态、生活习俗的影响,纵向传袭的古代文化基因使潍坊民间艺术具有坚实的根基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横向的交流为其兼容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吸收融合,实践创新,实现了潍坊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5,(5):27-29
本文从蓝色经济区建设经济区建设与齐鲁文化,特别是齐文化中的北海(潍坊)文化的渊源角度,梳理了齐鲁文化,并重点阐述了北海(潍坊)文化中务实、开放、革新的精神内涵对经济区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潍坊地域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独特性的体现,是地域性最典型的代表.在城建方面,如何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成为潍坊城市景观研究的重点.对潍坊地域文化加以研究和运用,创造出既体现传统又适应当代人审美的城市景观形式,在传承地域特色文化的同时又适应了时代发展方向的需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潍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4,(5):13-14
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与旅游的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二者共赢发展的必由之路。酒店业作为旅游业"三驾马车"之一,应成为二者融合的新领域。本文在梳理潍坊地域文化特点、要素的基础上,就潍坊地域文化在酒店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潍坊三百年来的文化发展中,在治学为政等各个领域,涌现出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人格与风格带有明显的潍坊地方文化特征,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齐文化与鲁文化、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等文化传统多元互补、综合融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的明朝与朝鲜一直保持着亲密关系,朝鲜王朝的来华使节出使频繁,他们往往有很高的汉学修养,用诗歌记录了自己出使中国的见闻。朝鲜使节入京的朝贡路线相对固定,山东是朝鲜使节登录华夏土地的第一个省份,其中途经今属潍坊境内的明代府县诸城县、高密县、昌邑县、潍县、昌乐县、青州府等。朝鲜使节用异域诗人的眼光描绘了潍坊在明代时期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人文风化,为我们了解潍坊区域文化,发掘潍坊区域人文景观、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潍坊地区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的石刻在齐鲁地区亦占有重要地位。石刻刻工整理与研究是石刻文献研究的重要一环,目前关于潍坊地区的石刻刻工的整理与研究主要有《石刻考工录》、《石刻刻工研究》、《金元时期石刻刻工补遗》等,在这些石刻刻工整理的成果中,涉及到潍坊地区的石刻刻工,遗漏的刻工较多。笔者依据新近出版的部分潍坊地区的石刻集对潍坊地区的石刻刻工信息进行整理,以进一步完善潍坊地区石刻刻工的搜集与整理。  相似文献   

13.
潍坊民谚习语特色,是以潍坊主城区为中心地域范围,归纳探究自古以来流传延续至今的围绕地理气候、行业特产以及民风民俗风情以及地域文化诸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立体综合特色.这是在儒家文化大背景下,融合了以传承周制礼仪鲁文化、经略强国齐文化和开疆拓土东夷文化诸多特征的综合表现体.  相似文献   

14.
高萍 《潍坊学院学报》2016,(4):77-79,89
潍坊作为历史名城文化悠久淳厚,民俗纯朴率真,民俗文化是潍坊民俗、民风、民情的生动写照,也是体现潍坊综合实力的一扇窗口。时值国际化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潍坊民俗文化如何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协同其他资源走向国际大舞台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人文综合素质以及全面提升潍坊在山东乃至中国的整体地位影响深远。本文从民俗特征与其功能之间的互动理论分析入手,在考查潍坊民俗文化现状的基础之上,通过例证法肯定了民俗文化的现有成绩。重点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民"与"俗"两要素的剖析归纳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策略,以期对潍坊民俗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16,(3):86-90
<正>(一)2014年11月5日,我应邀参加了由民间组织潍坊中国国学会主办的陈炳熙教授诞辰80周年座谈会,认真听取了文化界各位朋友有备而来的发言,我也忍不住做了即席发言,就我所了解的陈炳熙先生谈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陈炳熙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潍坊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第一人,不愧为潍坊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亦可称之为潍坊的文化大家。他不论在教书育人方面,或者在文学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方面,在文学研究方面,再如在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潍坊市特色小城镇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地方特色小镇的时代契机,梳理发展潍坊小镇不同特色的努力方向和文化思考。挖掘小镇历史文脉,突出乡村特色风貌,赋予新文化理念,使潍坊小镇不同特色的乡村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续化。把各具特色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乡村振兴,农民富裕。  相似文献   

17.
《潍坊学院学报》2020,(3):15-18
作为中华文化和齐鲁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北海(潍坊)文化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张力,滋润和养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和巨匠,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文着重分析了莫言作品中的北海(潍坊)文化因素及这些因素在英译中的体现,探讨了相关译介问题,并就中国文学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路径和方法提出相应的见解和想法。  相似文献   

18.
李淑燕 《潍坊学院学报》2012,12(1):20-21,62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很多地方的旅游纪念品品质不高、结构单一、没有特色,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购物的需要。本文以潍坊为例,从地域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论述了潍坊旅游纪念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记者札记     
今天的城市文化,无可避免跟经济挂钩。风筝赋予了这座城市文化意义,新一波的城市创新创业浪潮搞活了整个潍坊经济,同时指示着潍坊发展新方向。高新技术企业散点集群降落的趋势,衬合着潍坊打造成文化背景下科技强市策略,在这新一轮建设下,可看到科技在提升城市形象与竞争力上的新造化。在政府的配合规划下,无论是旧区新建或整个高新区的重新规划,从零打造一整个崭新的高新区,是城市提升定位的强势方案。  相似文献   

20.
鸳飞蝶舞龙腾跃——历史悠久的潍坊风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军 《科技信息》2009,(34):136-137
潍坊风筝历史久远,经历了繁荣、低潮、腾飞的过程,成为今天最负盛名的风筝。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的召开促进了潍坊的发展,潍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风筝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风筝艺术品种繁多,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和流派,成为潍坊的特色工艺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